一种涡轮支承减震器静刚度测量的试验装置,包括:刚性平台;支承座,设置在刚性平台上,在支承座的一端设置有涡轮支承减震器连接结构;轴承衬套,设置在涡轮支承减震器的内部,在轴承衬套的中设置有轴承;轴颈,穿设在轴承的内圈上;加载装置,与轴颈连接;千分表,设置在涡轮支承减震器的正上方和/或正下方位置处。利用轴承衬套和轴承替代发动机上的圆柱滚子轴承,轴承衬套和轴承采用过盈配合使其能够承受一定的轴向力,轴颈可以自由旋转,始终保证加载装置所加载的载荷作用方向在垂线方向上,在本试验装置上模拟涡轮支承减震器在发动机的受力方式,保证了试验受力与发动机上受力位置的一致性,从而得到涡轮支承减震器的静刚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涡轮支承减震器静刚度测量的试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涡轮支承减震器试验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涡轮支承减震器静刚度测量的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航空发动机很多采用弹性阻尼支承结构设计,该结构就包括涡轮支承减震器,转子系统采用弹性支承,支承的变形及其材料的内阻作用对转子系统能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还能调整转子系统的临界转速。某系列航空发动机一直以来发动机整机振动偏大,有可能是由于涡轮支承减震器刚度偏小,发动机运转过程中其变形量较大,与耐磨衬套发生碰撞,从而引起发动机振动偏大,因此很有必要对涡轮支承减震器进行静刚度测量,掌握其刚度大小,为发动机的整机振动提供参考数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涡轮支承减震器静刚度测量的试验装置,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涡轮支承减震器静刚度测量的试验装置,包括:刚性平台;支承座,设置在所述刚性平台上,在所述支承座的一端设置有涡轮支承减震器连接结构;轴承衬套,用于安装在涡轮支承减震器的内部,在轴承衬套的内孔中设置有轴承;轴颈,穿设并固接在所述轴承的内圈上;加载装置,与所述轴颈连接,用于对所述轴颈施加载荷;千分表,设置在所述涡轮支承减震器的正上方和/或正下方位置处。
[0005]优选的,所述支承座上的涡轮支承减震器连接结构包括插入部、以及设置在该插入部上的环形耳板;在环形耳板上均布设置有螺柱过孔;插入部插入至涡轮支承减震器的内孔中,且涡轮支承减震器的端部与环形耳板通过螺柱组件固定。
[0006]优选的,所述支承座通过支撑架安装到所述刚性平台上;所述支撑架包括底板、竖直焊接在底板上的竖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通孔用于与所述刚性平台螺钉连接;所述支承座穿设在竖板上并进行焊接。
[0007]优选的,在所述竖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加强肋板。
[0008]优选的,所述竖板的数量为两块,其中一块支承在所述支承座的端头位置处,另一块支承在支承座中部位置处。
[0009]优选的,所述轴颈包括第一轴段、第二轴段、以及位于第一轴端和第二轴段之间的环形挡板;第一轴段、第二轴段与环形挡板为一体成型结构;在第一轴段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段和加载装置安装部,所述加载装置安装在加载装置安装部上,且抵靠在所述环形挡板的端面上,并通过设置在第一外螺纹段上的螺母锁紧;在第二轴段上设置有轴承安装部和第二外螺纹段;所述轴承的内圈安装在轴承安装部上,并通过设置在第二外螺纹段上的螺母锁紧。
[0010]优选的,在所述第二轴段与环形挡板的根部位置设置有挡圈;轴承的内圈抵靠在
该挡圈上,挡圈的直径小于或等于轴承内圈的外径。
[0011]优选的,所述轴承采用过盈配合安装在所述轴承衬套的内孔中,在轴承衬套内孔靠近加载装置的孔口位置处设置有限位环;轴承的外圈抵靠在该限位环上。
[0012]优选的,所述加载装置包括重物挂钩、砝码支撑板以及砝码;所述重物挂钩为立板和横板组成的“L”形状结构,其立板与所述轴颈连接,横板通过双头螺杆与所述砝码支撑板连接;砝码放置在所述砝码支撑板上。
[0013]优选的,在所述千分表设置在与轴承衬套位置相对应处,且位于涡轮支承减震器的正上方和/或正下方位置。
[00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利用安装在刚性平台上的支承座固定涡轮支承减震器;利用轴承衬套和轴承替代发动机上的圆柱滚子轴承,轴承衬套和轴承采用过盈配合使其能够承受一定的轴向力,并且设置在轴承的轴颈可以自由旋转,始终保证加载装置所加载的载荷作用方向在垂线方向上,在本试验装置上模拟涡轮支承减震器在发动机的受力方式,保证了试验受力与发动机上受力位置的一致性,从而得到涡轮支承减震器的静刚度。该试验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成效显著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涡轮支承减震器静刚度测量的试验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支承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轴颈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轴承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号说明:1
‑
刚性平台;2
‑
支承座;201
‑
插入部;202
‑
环形耳板;203
‑
螺柱过孔;3
‑
轴承衬套;301
‑
限位环;4
‑
轴承;5
‑
轴颈;510
‑
第一轴段;511
‑
第一外螺纹段;512
‑
加载装置安装部;520
‑
第二轴段;521
‑
轴承安装部;522
‑
第二外螺纹段;523
‑
挡圈;530
‑
环形挡板;6
‑
加载装置;601
‑
重物挂钩;602
‑
砝码支撑板;603
‑
砝码;604
‑
双头螺杆;7
‑
千分表;8
‑
支撑架;801
‑
底板;802
‑
竖板;803
‑
加强肋板;804
‑
通孔;9
‑
螺柱;10
‑
锁紧垫圈;11
‑
螺母;12
‑
压紧螺母;100
‑
涡轮支承减震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
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4]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轮支承减震器静刚度测量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刚性平台(1);支承座(2),设置在所述刚性平台(1)上,在所述支承座(2)的一端设置有涡轮支承减震器连接结构;轴承衬套(3),用于安装在涡轮支承减震器(100)的内部,在轴承衬套(3)的内孔中设置有轴承(4);轴颈(5),穿设并固接在所述轴承(4)的内圈上;加载装置(6),与所述轴颈(5)连接,用于对所述轴颈(5)施加载荷;千分表(7),设置在所述涡轮支承减震器(100)的正上方和/或正下方位置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涡轮支承减震器静刚度测量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2)上的涡轮支承减震器连接结构包括插入部(201)、以及设置在该插入部(201)上的环形耳板(202);在环形耳板(202)上均布设置有螺柱过孔(203);插入部(201)插入至涡轮支承减震器(100)的内孔中,且涡轮支承减震器(100)的端部与环形耳板(202)通过螺柱组件固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涡轮支承减震器静刚度测量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2)通过支撑架(8)安装到所述刚性平台(1)上;所述支撑架(8)包括底板(801)、竖直焊接在底板(801)上的竖板(802);所述底板(801)上设置有通孔(804)用于与所述刚性平台(1)螺钉连接;所述支承座(2)穿设在竖板(802)上并进行焊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涡轮支承减震器静刚度测量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竖板(802)与所述底板(801)之间设置有加强肋板(803)。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涡轮支承减震器静刚度测量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802)的数量为两块,其中一块支承在所述支承座(2)的端头位置处,另一块支承在支承座(2)中部位置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涡轮支承减震器静刚度测量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颈(5)包括第一轴段(5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祥令,黄菊,杨润波,吴长俊,邬照勇,金前冲,曹达鹏,吴宗莲,潘天天,陈志芳,曾庆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贵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