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东旭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移动的脊柱恢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0361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脊柱恢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移动的脊柱恢复训练装置,包括训练台,训练台的上方设有牵引机构,牵引机构包括两个相同尺寸的支杆,两个支杆之间焊接固定有牵引板,且牵引板的前端设有矫正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医护人员可推动扶把,控制四个滚轮的滚动方向,将训练台推至骨折患者所在的病房内,紧接着,骨折患者平躺在床垫上,医护人员可通过弹性绑带及两个腰腹部固定绑带分别对骨折患者的颈部和腰腹部进行固定,接通电机电源,调整牵引板的倾斜角度,骨折患者的背部紧贴在矫正器上,即可进行脊柱恢复训练。即可进行脊柱恢复训练。即可进行脊柱恢复训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移动的脊柱恢复训练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脊柱恢复
,具体为一种便于移动的脊柱恢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脊柱是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正中,上端接颅骨,下端达尾骨尖。脊柱分颈、胸、腰、骶及尾五段,上部长,能活动,好似支架,悬挂着胸壁和腹壁;下部短,比较固定。身体的重量和所受的震荡即由此传达至下肢。脊柱由脊椎骨及椎间盘构成,是一相当柔软又能活动的结构。随着身体的运动载荷,脊柱的形状可有相当大的改变。脊柱骨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进行脊柱恢复训练,以加强背部肌肉和核心肌群的肌肉力量,从而更好地维持脊柱的稳定性,目前的脊柱恢复训练装置不方便移动,需骨折患者到训练室内进行训练,较为麻烦,且训练室内需要训练的患者较多,多名患者聚集在一起不慎碰撞时,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移动的脊柱恢复训练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脊柱恢复训练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便于移动的脊柱恢复训练装置,包括训练台,所述训练台的上方设有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两个相同尺寸的支杆,两个所述支杆之间焊接固定有牵引板,且所述牵引板的前端设有矫正器,两个所述支杆的底部均焊接固定有底块,所述训练台的底端焊接固定有四个呈矩阵式分布的支柱,且四个所述支柱之间设有两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支柱转动连接,且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固定有滚轮,其中一个所述支柱的外壁上紧密焊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有电机,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末端与其中一个所述底块的外表面焊接固定。
[0006]优选的,所述训练台的顶部铺设有床垫,所述训练台整体呈“L”字形结构,所述床垫的上表面和所述训练台的上表面相齐平。
[0007]优选的,所述牵引板的顶部开设有插槽,且所述矫正器的后端紧密焊接有与所述插槽形状尺寸相等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通过两个螺栓与所述牵引板螺纹固定。
[0008]优选的,两个所述底块相正对的一端面均紧密焊接有转动杆,且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底块的一端紧密焊接有圆盘,所述转动杆和所述圆盘均设于所述训练台内,所述转动杆和所述圆盘均与所述训练台转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支杆的顶部紧密焊接有顶杆,所述顶杆远离所述支杆的一端固定有扶把,且所述扶把上套设有防滑套。
[0010]优选的,两个所述顶杆之间焊接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前端面上粘接固定有弹性绑带。
[0011]优选的,所述牵引板的前端设有两个相同尺寸且呈上下式分布的腰腹部固定绑
带,所述牵引板上开设有四个通槽。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便于移动的脊柱恢复训练装置,医护人员可推动扶把,控制四个滚轮的滚动方向,将训练台推至骨折患者所在的病房内,紧接着,骨折患者平躺在床垫上,医护人员可通过弹性绑带及两个腰腹部固定绑带分别对骨折患者的颈部和腰腹部进行固定,接通电机电源,调整牵引板的倾斜角度,骨折患者的背部紧贴在矫正器上,即可进行脊柱恢复训练,解决了目前的脊柱恢复训练装置不方便移动,需骨折患者到训练室内进行训练,较为麻烦,且训练室内需要训练的患者较多,多名患者聚集在一起不慎碰撞时,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牵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训练台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牵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腰腹部固定绑带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各个标号的意义为:
[0019]1、训练台;11、床垫;12、安装板;121、电机;13、支柱;14、连接杆;15、滚轮;2、牵引机构;21、支杆;22、顶杆;23、扶把;24、牵引板;241、通槽;242、插槽;25、矫正器;251、安装块;26、连接板;261、弹性绑带;27、底块;271、转动杆;272、圆盘;3、腰腹部固定绑带;31、刺面层;32、毛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3]实施例1
[0024]请参阅图1

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5]一种便于移动的脊柱恢复训练装置,包括训练台1,训练台1的上方设有牵引机构2,牵引机构2包括两个相同尺寸的支杆21,两个支杆21之间焊接固定有牵引板24,且牵引板
24的前端设有矫正器25,两个支杆21的底部均焊接固定有底块27,训练台1的底端焊接固定有四个呈矩阵式分布的支柱13,且四个支柱13之间设有两个连接杆14,连接杆14与支柱13转动连接,且两个连接杆14的两端均固定有滚轮15,其中一个支柱13的外壁上紧密焊接有安装板12,安装板12的顶部固定有电机121,且电机121的输出轴末端与其中一个底块27的外表面焊接固定。
[0026]在本实施例中,训练台1的顶部铺设有床垫11,训练台1整体呈“L”字形结构,床垫11的上表面和训练台1的上表面相齐平,方便骨折患者在训练台1上做脊柱恢复训练。
[0027]进一步的,牵引板24的顶部开设有插槽242,且矫正器25的后端紧密焊接有与插槽242形状尺寸相等的安装块251,安装块251通过两个螺栓与牵引板24螺纹固定,方便将矫正器25固定在牵引板24上或将矫正器25从牵引板24上拆除。
[0028]具体的,两个底块27相正对的一端面均紧密焊接有转动杆271,且转动杆271远离底块27的一端紧密焊接有圆盘272,转动杆271和圆盘272均设于训练台1内,转动杆271和圆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移动的脊柱恢复训练装置,包括训练台(1),所述训练台(1)的上方设有牵引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2)包括两个相同尺寸的支杆(21),两个所述支杆(21)之间焊接固定有牵引板(24),且所述牵引板(24)的前端设有矫正器(25),两个所述支杆(21)的底部均焊接固定有底块(27),所述训练台(1)的底端焊接固定有四个呈矩阵式分布的支柱(13),且四个所述支柱(13)之间设有两个连接杆(14),所述连接杆(14)与所述支柱(13)转动连接,且两个所述连接杆(14)的两端均固定有滚轮(15),其中一个所述支柱(13)的外壁上紧密焊接有安装板(12),所述安装板(12)的顶部固定有电机(121),且所述电机(121)的输出轴末端与其中一个所述底块(27)的外表面焊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移动的脊柱恢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台(1)的顶部铺设有床垫(11),所述训练台(1)整体呈“L”字形结构,所述床垫(11)的上表面和所述训练台(1)的上表面相齐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移动的脊柱恢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板(24)的顶部开设有插槽(242),且所述矫正器(25)的后端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旭闫密
申请(专利权)人:李东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