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电动闭合件系统的耐久性测试方法及空气动力负载模拟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闭合件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电动闭合件系统的耐久性测试方法及空气动力负载模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尾翼,又称扰流板,是汽车后端背盖上所装的具备空气动力属性,且有一定美观作用的外饰板件,能够提升汽车的运动感和高级感。国内传统汽车的尾翼均为固定式尾翼,无法手动或自动调整姿态,而随着国内汽车自动化程度以及用户对操作舒适型需求的提高,可升降式电动尾翼也开始成为国内主流汽车的亮点配置。
[0003]现有技术中,电动尾翼系统主要由升降机构总成、尾翼板以及尾翼控制器组成,其主要功能逻辑是通过用户操作按键或车速自适应(根据车速阈值自动切换姿态,表现为高速时会自动上升,低速时会自动下降)的方式,发送指令至尾翼控制器,进而控制升降机构总成执行尾翼板的上升和下降。
[0004]相比固定尾翼,电动尾翼在使用过程中的升降动作所涉及到的载荷环境更为复杂,尤其是车速自适应功能所触发的自动升降,用户在驾驶过程中会频繁自动触发电动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电动闭合件系统的耐久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配有电动闭合件系统的整车置于试验舱内;S2、对电动闭合件系统的开闭循环控制是否正常、以及电动闭合件全开和关闭是否到位进行检测,是则进入下一步,否则中止;S3、开启电动闭合件系统的开闭循环,开闭循环次数需达到设定值;S4、在开闭循环过程中检测电动闭合件系统的外观、功能以及性能,评价电动闭合件系统的耐久性能。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耐久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试验舱为高低温环境试验舱内,所述高低温环境试验舱内的环境条件包括常温使用环境、高温高湿使用环境、极限高温使用环境、低温使用环境、极限低温使用环境。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耐久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高湿使用环境的温度为40℃~45℃,湿度为85%RH~90%RH;所述极限高温使用环境的温度为50℃~55℃;所述低温使用环境的温度为0℃~
‑
20℃;所述极限低温使用环境的温度为
‑
30℃~
‑
40℃。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耐久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耐久试验台实现电动闭合件系统的开闭循环控制、电动闭合件全开和关闭的到位检测、以及开启电动闭合件系统的开闭循环,使开闭循环次数达到设定值。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耐久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电动闭合件系统的开闭循环运行过程中,需控制高低温环境试验舱内的环境条件,使电动闭合件系统分别在常温使用环境下循环运行至设定次数、在高温高湿使用环境下循环运行至设定次数、在极限高温使用环境下循环运行至设定次数、在低温使用环境下循环运行至设定次数和在极限低温使用环境下循环运行至设定次数。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耐久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电动闭合件系统分别在常温使用环境下循环运行的次数至少为35000次、在高温高湿使用环境下循环运行的次数至少为3000次、在极限高温使用环境下循环运行的次数至少为600次、在低温使用环境下循环运行的次数至少为4500次和在极限低温使用环境下循环运行的次数至少为200次。7.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耐久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电动闭合件系统循环运行过程中,还需进行泥水喷淋;其中,泥水喷淋的位置为电动闭合件系统中的金属运动部件以及外观间隙处,并需等泥水干燥后再继续升降循环;泥水喷淋的时间分别在电动闭合件系统循环运行前、25%开闭循环次数完成后和50%开闭循环次数完成后进行。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耐久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电动闭合件系统的外观包括电动闭合件系统与周边覆盖件之间的间隙断差是否有发生变化、电动闭合件系统的外观部件是否存在开裂/磨损/破损;功能包括电动闭合件系统的实物开关控制、虚拟开关控制以及感应控制功能是否正常、电动闭合件系统的开闭是否到位、电动闭合件系统的防夹功能是否存在误触发现象;性能包括电动闭合件系统的开闭过程中是否存在异响、电动闭合件系统的防夹力和电
动开闭时间是否有发生变化。9.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耐久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闭合件包括电动尾翼、电动背门、电动车门或电动前罩盖。10.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耐久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闭合件为电动尾翼,电动尾统的开闭循环为电动尾翼的升降循环;所述电动尾翼的升降循环包括电动尾翼空载升降循环和电动尾翼负载升降循环;电动尾翼空载升降循环为停车时,电动尾翼从关闭位置自动上升至全开位置,再从全开位置自动下降至关闭位置;电动尾翼负载升降循环为行车时,电动尾翼从关闭位置自动上升至全开位置,再从全开位置自动下降至关闭位置;其中,电动尾翼的升降循环具体为:通过启动耐久试验台的驱动执行机构和信号模拟器模拟输入电动尾翼升降的感应控制信号,开启电动尾翼系统,使电动尾翼系统循环运行电动尾翼空载升降循环和电动尾翼负载升降循环的预设次数。11.根据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耐久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尾翼负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青原,张小琳,唐北平,荣小刚,梁甫,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