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旧房加固的楼层增设圈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9911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旧房加固的楼层增设圈梁结构,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预制板,所述预制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圈梁纵筋,所述圈梁纵筋的一侧与墙体接触,所述墙体的内腔开设有第一植筋槽,所述第一植筋槽的内腔设置有第一植筋,所述第一植筋的两侧均贯穿至第一植筋槽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墙体、预制板、圈梁纵筋、第一植筋槽和第一植筋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解决传统加固圈梁的方式很难满足剪力设计要求,砌体结构很难将水平地震力有效的传递到圈梁上,大大降低了抗震加固措施的有效性的问题,该圈梁结构的加固方法比传统采用钢筋网加固整面砌体墙造价低、施工工艺简单、抗震效果好、易于推广。易于推广。易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旧房加固的楼层增设圈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用于旧房加固的楼层增设圈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上下楼层墙体结构连接圈梁是板墙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传递地震剪力的主要构件,也是形成房屋结构整体性的主要构件,为了满足抗震设防的要求,一般会采取在建筑内部增设圈梁和构造柱的措施;但是由于新增圈梁和构造柱是混凝土结构,刚度远大于原砌体结构,使得原砌体结构与新增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无法协同受力,新旧构件之间将产生很大的剪力,仅靠混凝土圈梁与砌体结构表面的粘结力很难满足剪力设计要求,砌体结构很难将水平地震力有效的传递到圈梁上,大大降低了抗震加固措施的有效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旧房加固的楼层增设圈梁结构,具备增加砌体结构抗震的优点,解决了仅靠混凝土圈梁与砌体结构表面的粘结力很难满足剪力设计要求,砌体结构很难将水平地震力有效的传递到圈梁上,大大降低了抗震加固措施的有效性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旧房加固的楼层增设圈梁结构,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预制板,所述预制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圈梁纵筋,所述圈梁纵筋的一侧与墙体接触,所述墙体的内腔开设有第一植筋槽,所述第一植筋槽的内腔设置有第一植筋,所述第一植筋的两侧均贯穿至第一植筋槽的外部。
[0005]优选的,所述预制板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植筋槽,所述第二植筋槽的内腔设置有第二植筋,所述第二植筋的顶部贯穿至第二植筋槽的外部并与圈梁纵筋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圈梁纵筋的表面设置有箍筋,所述箍筋之间为等距分布。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植筋槽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一植筋槽为对称分布。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植筋槽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二植筋槽为对称分布。
[0009]优选的,所述预制板与墙体之间为一体结构,所述预制板和墙体均为混凝土制成。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1、本技术通过墙体、预制板、圈梁纵筋、第一植筋槽和第一植筋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解决传统加固圈梁的方式很难满足剪力设计要求,砌体结构很难将水平地震力有效的传递到圈梁上,大大降低了抗震加固措施的有效性的问题,该圈梁结构的加固方法比传统采用钢筋网加固整面砌体墙造价低、施工工艺简单、抗震效果好、易于推广。
[0012]2、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植筋和第二植筋,能够有效的起到加固的目的,保证了该圈梁结构浇筑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箍筋,能够对圈梁纵筋进行加固,保证了使用强度。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俯视示意图一;
[0016]图4为本技术结构的俯视示意图二。
[0017]图中:1、墙体;2、预制板;3、圈梁纵筋;4、第一植筋槽;5、第一植筋;6、第二植筋槽;7、第二植筋;8、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4,一种用于旧房加固的楼层增设圈梁结构,包括墙体1,墙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预制板2,预制板2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植筋槽6,第二植筋槽6的内腔设置有第二植筋7,第二植筋7的顶部贯穿至第二植筋槽 6的外部并与圈梁纵筋3固定连接,第二植筋槽6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二植筋槽6为对称分布,预制板2与墙体1之间为一体结构,预制板2和墙体1 均为混凝土制成,预制板2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圈梁纵筋3,圈梁纵筋3 的表面设置有箍筋8,箍筋8之间为等距分布,圈梁纵筋3的一侧与墙体1接触,墙体1的内腔开设有第一植筋槽4,第一植筋槽4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一植筋槽4为对称分布,第一植筋槽4的内腔设置有第一植筋5,第一植筋 5的两侧均贯穿至第一植筋槽4的外部,通过设置第一植筋5和第二植筋7,能够有效的起到加固的目的,保证了该圈梁结构浇筑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箍筋8,能够对圈梁纵筋3进行加固,保证了使用强度,通过墙体1、预制板2、圈梁纵筋3、第一植筋槽4和第一植筋5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解决传统加固圈梁的方式很难满足剪力设计要求,砌体结构很难将水平地震力有效的传递到圈梁上,大大降低了抗震加固措施的有效性的问题,该圈梁结构的加固方法比传统采用钢筋网加固整面砌体墙造价低、施工工艺简单、抗震效果好、易于推广。
[0020]使用时,通过第一植筋5和第二植筋7,能够有效的起到加固的目的,保证了该圈梁结构浇筑的稳定性,通过箍筋8,能够对圈梁纵筋3进行加固,保证了使用强度,通过墙体1、预制板2、圈梁纵筋3、第一植筋槽4和第一植筋5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解决传统加固圈梁的方式很难满足剪力设计要求,砌体结构很难将水平地震力有效的传递到圈梁上,大大降低了抗震加固措施的有效性的问题,该圈梁结构的加固方法比传统采用钢筋网加固整面砌体墙造价低、施工工艺简单、抗震效果好、易于推广。
[002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旧房加固的楼层增设圈梁结构,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预制板(2),所述预制板(2)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圈梁纵筋(3),所述圈梁纵筋(3)的一侧与墙体(1)接触,所述墙体(1)的内腔开设有第一植筋槽(4),所述第一植筋槽(4)的内腔设置有第一植筋(5),所述第一植筋(5)的两侧均贯穿至第一植筋槽(4)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旧房加固的楼层增设圈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2)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植筋槽(6),所述第二植筋槽(6)的内腔设置有第二植筋(7),所述第二植筋(7)的顶部贯穿至第二植筋槽(6)的外部并与圈梁纵筋(3)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建平王晓南朱国琴吴昌华史伟杨磊吕明安健杨凡罗朝虎杨东海孙灵赵勇姚志刚王文胜杨正茂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