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老旧墙体加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9861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古建筑老旧墙体加固方法,包括在需要加固的墙体内侧剔凿出加固凹槽、在需要加固的墙体内侧面上开凿植筋孔区、在植筋孔和加固凹槽内植入钢筋固定、在墙体内侧安装钢筋网片、在所有加固凹槽内及钢筋网片处浇注混凝土,形成加固墙体等步骤,历史古建筑由于其具有的历史文化底蕴,修复、加固时需要尽可能保留其外观面,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仅在内侧面加固的方法,通过植入钢筋、钢筋网片、浇注混凝土等步骤以提高其外墙强度,由于在老旧墙体内开凿了加固凹槽,并在期内浇注了混凝土,使得新浇注的墙体与老旧墙体连接性更好,加固结构更牢固、稳定。稳定。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古建筑老旧墙体加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古建筑老旧墙体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中心区域的老旧小区逐渐进入设计寿命的尾声阶段,而目前老旧小区的拆迁成本、难度、社会影响因素巨大,拆迁风险高。有鉴于此多数业主及城市管理部门为了节约成本同时保留上世纪建筑的历史风貌,多数会倾向于进行旧房加固、改造、提升,城市内老旧建筑墙体加固不同于一般的建筑加固,其施工需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受施工场地限制,尽可能的使用少量机械及材料进行施工加固处理,减少施工噪音对业主的生活影响;二、加固措施尽可能少的占用房屋使用面积,提高用户的生活质量;三、对旧有墙体尽可能少的扰动,减少成本和污染环境。针对这些特点,一种快捷、扰动小、施工简单的墙体加固方法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古建筑老旧墙体加固方法。
[0004]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古建筑老旧墙体加固方法,其关键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5]第一步:在需要加固的墙体内侧面上剔凿出加固凹槽区,该加固凹槽区由N条加固凹槽组成,N为自然数,所述加固凹槽长度为L,位于同一直线的相邻加固凹槽之间间隔距离为L;
[0006]第二步:在需要加固的墙体内侧面上开凿植筋孔区,该植筋孔区由M个呈矩形阵列状分布的植筋孔组成,M为自然数;
[0007]第三步:在所述植筋孔和加固凹槽内植入钢筋固定,在所述墙体内侧安装钢筋网片,将钢筋的甩头与钢筋网片焊接,确保钢筋网片稳定;
[0008]第四步:在所有所述加固凹槽内及钢筋网片处浇注混凝土,形成加固墙体。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历史古建筑由于其具有的历史文化底蕴,修复、加固时需要尽可能保留其外观面,因此采用仅在内侧面加固的方法,通过植入钢筋、钢筋网片、浇注混凝土等步骤以提高其外墙强度,由于在老旧墙体内开凿了加固凹槽,并在其内浇注了混凝土,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新旧墙体的连接,将旧墙体与新墙体结合在一起以达到充分利用旧有墙体强度,减少新建墙体的厚度,节约室内使用空间的目的;同时该加固方法能避免将旧有墙体打穿,起到了保护外立面的效果,对于有一定历史保护价值的住宅来说尤为适用;该方法产生的建筑废渣少,对附近居民的噪声扰动小,新建高性能混凝土内侧加固体系早期强度上升快,能快速提高墙体的承载能力水平,对于危房类住宅尤其适用,社会效益显著。
[0010]进一地:
[0011]上述墙体根部具有第一承重梁体,所述第一承重梁体的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凿有所述加固凹槽。采用此结构,将加固凹槽开凿在梁体内,浇注混凝土后其承载性更好。
[0012]上述墙体内具有支撑柱体,所述支撑柱体的侧壁上沿其高度方向开凿有所述加固
凹槽。采用此结构,将加固凹槽开凿在柱子内,浇注混凝土后其承载性更好。
[0013]上述墙体顶部具有第二承重梁体,所述第二承重梁体的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凿有所述加固凹槽。采用此结构,将加固凹槽开凿在梁体内,浇注混凝土后其承载性更好。
[0014]横向相邻的所述植筋孔之间的间距为150

250mm,纵向相邻的所述植筋孔之间的间距为550

650mm,所述植筋孔的深度不小于所述墙体厚度的1/3,不大于所述墙体厚度的1/2。采用此结构,植筋孔布置合理,新旧墙体连接更牢固。
[0015]上述加固凹槽的深度不小于所述墙体厚度的1/3,不大于所述墙体厚度的1/2。
[0016]上述加固凹槽内的混凝土与所述钢筋网片处的混凝土之间设置有止水钢板,相邻的所述止水钢板的对接端分别套箍有一个连接套,二者的连接套之间通过柔性连接带连接。采用此结构,设置止水钢板可有有效防止旧有老墙体可能存在的漏水、返潮等渗水问题,止水钢板的对接端通过连接套和柔性连接带连接,对操作工技术要求低,效率高,质量容易保证,特别是对于一些非直线对接,柔性连接带可变形,能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调整角度,满足多角度的止水钢板连接,能有效确保对接可靠。
[0017]上述连接套为一端具有开口的袋状结构,其开口端具有向内的倒角,相邻的所述止水钢板上的连接套开口端相互背离,并套箍在对应的止水钢板端部,其封闭端通过所述连接带连接。采用此结构,连接套开口端设计倒角结构,便于套入止水钢板。
[0018]上述连接套和连接带采用吸水膨胀材料制成。采用此结构,连接带和连接套具有一定柔性、延展性、耐腐蚀性和浸水膨胀性,可以和止水钢板形成可靠的止水系统。
[0019]上述连接套和连接带的表面覆盖有保护膜,该保护膜由两片膜片组成,两片膜片分别覆盖在连接套和连接带的两侧面上,从而将连接套和连接带的表面全部包裹住。采用此设计,保护膜分为两个可独立撕除的部分,在浇筑施工缝前一段前撕除先浇筑部分保护膜,浇筑施工缝后一段前再撕除后浇筑部分保护膜,保证了运输和施工时不浸水和不被污染,更容易保证施工质量。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历史古建筑由于其具有的历史文化底蕴,修复、加固时需要尽可能保留其外观面,因此采用仅在内侧面加固的方法,通过植入钢筋、钢筋网片、浇注混凝土等步骤以提高其外墙强度,由于在老旧墙体内开凿了加固凹槽,并在其内浇注了混凝土,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新旧墙体的连接,将旧墙体与新墙体结合在一起以达到充分利用旧有墙体强度,减少新建墙体的厚度,节约室内使用空间的目的;同时该加固方法能避免将旧有墙体打穿,起到了保护外立面的效果,对于有一定历史保护价值的住宅来说尤为适用;该方法产生的建筑废渣少,对附近居民的噪声扰动小,新建高性能混凝土内侧加固体系早期强度上升快,能快速提高墙体的承载能力水平,对于危房类住宅尤其适用,社会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0021]图1加固凹槽和植筋孔在墙体内的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钢筋与钢筋网片的连接示意图;
[0023]图3为连接带和连接套一种连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连接带和连接套的另一种连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6]如图1

4所示,一种古建筑老旧墙体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第一步: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将需要加固的墙体1的表面装饰层处理干净,使墙体承重部分外露出来,便于下一步的加固施工,使用抓毛机或高压水枪将墙体表面光滑、油污、松散材料清理干净;
[0028]第二步:使用电钻在需要加固的墙体1内侧面上剔凿出加固凹槽区,该加固凹槽区由N条加固凹槽2组成,N为自然数,所述加固凹槽2长度为L,位于同一直线的相邻加固凹槽2之间间隔距离为L,根据不同的墙体老旧程度,L的取值可能不同,可能为0.6

1.5米之间的任何数值,本实施例中L=1米;
[0029]所述墙体1根部具有水平的第一承重梁体(如图1中最下方处),所述第一承重梁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建筑老旧墙体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在需要加固的墙体(1)内侧面上剔凿出加固凹槽区,该加固凹槽区由N条加固凹槽(2)组成,N为自然数,所述加固凹槽(2)长度为L,位于同一直线的相邻加固凹槽(2)之间间隔距离为L;第二步:在需要加固的墙体(1)内侧面上开凿植筋孔区,该植筋孔区由M个呈矩形阵列状分布的植筋孔(3)组成,M为自然数;第三步:在所述植筋孔(3)和加固凹槽(2)内植入钢筋(4)固定,在所述墙体(1)内侧安装钢筋网片(5),将钢筋(4)的甩头与钢筋网片(5)焊接,确保钢筋网片(5)稳定;第四步:在所有所述加固凹槽(2)内及钢筋网片(5)处浇注混凝土,形成加固墙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老旧墙体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根部具有第一承重梁体,所述第一承重梁体的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凿有所述加固凹槽(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古建筑老旧墙体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内具有支撑柱体,所述支撑柱体的侧壁上沿其高度方向开凿有所述加固凹槽(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古建筑老旧墙体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顶部具有第二承重梁体,所述第二承重梁体的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凿有所述加固凹槽(2)。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古建筑老旧墙体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横向相邻的所述植筋孔(3)之间的间距为150

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巍胡铁议乔亚伟张海波包行健胥浩郭阗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