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矿山复垦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9654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废弃矿山复垦方法,涉及矿山复垦技术领域。该废弃矿山复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回填矿坑,由下至上地在矿坑中依次填充矿泥层、挡水层、保水层、增肥层和表土层;步骤S2:刨松表土层和增肥层;步骤S3:破碎表土层和增肥层,并混合表土层和增肥层;步骤S4:在破碎表土层后,向表土层中加入修复液,修复液用于降低表土层中的重金属污染和给表土层增肥;步骤S5:给表土层浇水;步骤S6:在表土层的不同区域分别进行草籽撒播和林木栽种。将矿泥回填至矿坑中,不仅能够方便矿坑的回填,还能够降低对矿泥的处理成本。在破碎表土层和增肥层后,向表土层中加入修复液,不仅能够降低表土层中的重金属污染,还可以给表土层施肥。肥。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废弃矿山复垦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矿山复垦
,尤其是涉及一种废弃矿山复垦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复垦,是指对被破坏或退化的土地的再生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
[0003]采矿业是破坏土地最严重的行业,具体表现是,在矿山的矿场中常存在矿坑,矿山的土地中的重金属污染严重超标。在矿山废弃后,有必要对矿山的土地进行复垦,以保护土地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废弃矿山复垦方法,其能够降低矿山土地中的重金属污染,通过对矿山的土地进行复垦,以保护土地资源。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弃矿山复垦方法,主要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回填矿坑,由下至上地在矿坑中依次填充矿泥层、挡水层、保水层、增肥层和表土层;步骤S2:刨松表土层和增肥层;步骤S3:破碎表土层和增肥层,并混合表土层和增肥层;步骤S4:在破碎表土层后,向表土层中加入修复液,修复液用于降低表土层中的重金属污染,和/或,修复液用于给表土层增肥;步骤S5:给表土层浇水;步骤S6:在表土层的不同区域分别进行草籽撒播和林木栽种。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中,在矿坑中填充矿泥层后,先将矿泥层压实,再检测矿泥层是否发生沉降;若泥层发生沉降,则继续填充矿泥层至预定高度;若矿泥层不发生沉降,则在矿坑中填充挡水层。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4中,向表土层中加入修复液的同时,不断地翻动表土层。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采用复垦装置刨松表土层和增肥层;复垦装置包括驱动车、升降架、转动辊和刨土齿;驱动车具有驱动轮;升降架安装在驱动车的下部,并能够在升降气缸的驱动下纵向移动;转动辊转动连接在升降架上;多个刨土齿沿转动辊的周向间隔设置。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复垦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转动辊的右侧的破碎机构和传
输机构;破碎机构包括传输带、活动板、压板和支板;传输带安装于驱动车;活动板位于传输带的正上方,并能够在往复组件的驱动下做上下往复移动;压板可转动地连接在活动板的下侧;支板位于压板的正下方,并抵接在传输带的内侧;传输机构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导土板、第二导土板和驱动气缸;第一导土板固定于驱动车,第一导土板的上端位于传输带的上方;第二导土板滑动连接在第一导土板的左侧;驱动气缸的一端与第二导土板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导土板连接。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往复组件包括驱动电机、第一转轴、圆盘、传动杆、导杆和导向块;第一转轴的左端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圆盘安装在第一转轴的右端,圆盘的右侧偏心处固定有第一连接柱;传动杆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柱转动连接;导杆的下端固定在活动板上,上端与导向块相插接,导向块固定于驱动车;导杆上固定有第二连接柱,传动杆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柱转动连接。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活动板上安装有第一旋转电机,第一旋转电机位于压板的左侧;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一刮板,第一刮板的上侧与压板的下侧齐平;传输带的右端倾斜地设置有第二刮板,第二刮板固定于驱动车,第二刮板的一端与传输带相抵接。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复垦装置还包括喷淋机构;喷淋机构包括滤板、围板、喷淋管、搅拌轴和搅拌齿;滤板位于传输带的下方,并固定于驱动车;围板连接在滤板的上侧,滤板、围板、第一刮板和驱动车合围形成容纳空间;喷淋管横向地设置在滤板和传输带之间,喷淋管上具有多个喷头,喷淋管依次连接有水泵和储液罐;搅拌轴的左端贯穿第一刮板后,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搅拌轴的右端与围板相插接;搅拌齿呈L形,多个搅拌齿均匀分布在搅拌轴上。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围板的下端与滤板滑动连接,滤板上固定有固定块,围板与固定块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搅拌轴的右端安装有连接套,连接套沿其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拨杆;滤板的右部安装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安装有凸轮,凸轮的一侧固定有与拨杆配合使用的从动块。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传输带的下方设置有分离机构,分离机构包括分离桶、支撑轴、安装架、外罩、引导斗、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支撑轴通过安装架安装于驱动车;支撑轴的内部中空,支撑轴的上部右侧开设有排料口;支撑轴内固定有导板,导板上插接有插杆,插杆的上端固定有阀板,阀板滑动配合在支撑轴内,阀板与导板之间连接有压簧;分离桶位于外罩内,分离桶的底部中心与支撑轴的上端连通,分离桶的侧面开设
有多个出料口;支撑轴的下端传动连接有第二旋转电机;所述引导斗设置在所述传输带的下方,所述引导斗的下端位于所述分离桶的上方;第一出料管的一端连接在外罩的底部,第二出料管的一端与排料口连通;第一出料管位于第二出料管的左侧。
[00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1.将矿泥回填至矿坑中,不仅能够方便矿坑的回填,还能够降低对矿泥的处理成本。
[0016]2.将表土层和增肥层刨松后,撒播的草籽能够更快地发芽,栽种的林木的根系能够更容易生长。
[0017]3.破碎表土层和增肥层,并混合表土层和增肥层,能够使表土层和增肥层充分混合,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0018]4.在破碎表土层和增肥层后,向表土层中加入修复液,不仅能够降低表土层中的重金属污染,还可以通过选用相应的修复液给表土层施肥。
[0019]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矿泥层、挡水层、保水层、增肥层、表土层和复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复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传输机构、破碎机构、喷淋机构和分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圆盘和第一刮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3中的凸轮、连接套和拨杆沿上侧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沿右侧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3中B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标:1

矿坑,21

矿泥层,22

挡水层,23

保水层,24

增肥层,25

表土层,3

复垦装置,31

驱动车,311

驱动轮,321

升降架,322

转动辊,323

刨土齿,324

升降气缸,33

破碎机构,331

传输带,332

活动板,33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弃矿山复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回填矿坑,由下至上地在矿坑中依次填充矿泥层、挡水层、保水层、增肥层和表土层;步骤S2:刨松所述表土层和所述增肥层;步骤S3:破碎所述表土层和所述增肥层,并混合所述表土层和所述增肥层;步骤S4:在破碎表土层后,向表土层中加入修复液,所述修复液用于降低表土层中的重金属污染,和/或,所述修复液用于给表土层增肥;步骤S5:给表土层浇水;步骤S6:在表土层的不同区域分别进行草籽撒播和林木栽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弃矿山复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在矿坑中填充矿泥层后,先将矿泥层压实,再检测矿泥层是否发生沉降;若泥层发生沉降,则继续填充矿泥层至预定高度;若矿泥层不发生沉降,则在矿坑中填充挡水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弃矿山复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向表土层中加入修复液的同时,不断地翻动表土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弃矿山复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采用复垦装置刨松所述表土层和所述增肥层;所述复垦装置包括驱动车、升降架、转动辊和刨土齿;所述驱动车具有驱动轮;所述升降架安装在所述驱动车的下部,并能够在升降气缸的驱动下纵向移动;所述转动辊转动连接在所述升降架上;多个所述刨土齿沿所述转动辊的周向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弃矿山复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垦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转动辊的右侧的破碎机构和传输机构;所述破碎机构包括传输带、活动板、压板和支板;所述传输带安装于所述驱动车;所述活动板位于所述传输带的正上方,并能够在往复组件的驱动下做上下往复移动;所述压板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活动板的下侧;所述支板位于所述压板的正下方,并抵接在所述传输带的内侧;所述传输机构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导土板、第二导土板和驱动气缸;所述第一导土板固定于所述驱动车,所述第一导土板的上端位于所述传输带的上方;所述第二导土板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导土板的左侧;所述驱动气缸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土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土板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弃矿山复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组件包括驱动电机、第一转轴、圆盘、传动杆、导杆和导向块;所述第一转轴的左端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圆盘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的右端,所述圆盘的右侧偏心处固定有第一连接柱;所述传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柱转动连接;所述导杆的下端固定在所述活动板上,上端与所述导向块相插接,所述导向块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前进徐仁志张旭张红伟杨祯杨祥飞贾松松伍小军叶玉熙杨凯龙彭廷华王西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材西南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