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理大棚草莓连作障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502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理大棚草莓连作障碍的方法,涉及土壤改良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粉碎后的生物炭按1.0t~2.0t/亩施于草莓垄上,然后定植草莓苗,植株弓背朝外,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并及时浇足定根水,晴天拉遮阳网遮荫。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生物炭丰富的孔隙结构和理化特性,对大棚草莓连作土壤处理,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微生物环境,增加土壤透气性,吸附土壤有毒物质,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提高草莓果实产量和品质,起到治理土壤连作障碍的作用。壤连作障碍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理大棚草莓连作障碍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改良
,具体涉及一种治理大棚草莓连作障碍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草莓因其栽培周期短、经济效益高、适合设施栽培而成为城郊农业的热点。近些年来,草莓种植已经成为我国众多农业园区的首选,为当地现代高效农业和农旅融合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设施大棚不易搬动,草莓只能年复一年的在一个区域内种植,导致连作障碍问题普遍发生。由于大棚草莓长期重茬种植,草莓植株出现成活率低、生长矮小、早衰、枯萎病、白粉病、红中柱根腐病、炭疽病频发、产量下降、风味变淡等病害现象。连作5年以上的设施土壤,草莓植株到次年4月份已经基本拉秧,无法继续结果,种植户整整损失一茬果的收入,经济效益下滑。病害频发,农户就加大剂量用药、频繁用药,追施更多的肥料,这样一来严重影响了草莓果实的质量安全,同时也加剧了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的破坏和土壤养分的失衡,又会导致植株生长越来越差,大棚草莓生产进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甚至有些农户因连作病害发生严重,只能拆棚耕种其他作物,损失惨重。由于连作障碍的影响,不仅草莓的品质和产量急剧下滑,而且草莓栽植成活率也在下降,严重伤害了种植户的积极性。
[0003]草莓是忌连作作物,连作障碍问题制约了草莓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草莓产业发展上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目前,人们多采用揭膜淋雨、太阳能高温消毒、化学药剂消毒、轮作矮秆作物、施用微生物菌肥、增施有机肥等方式来解决草莓连作障碍,但效果均不理想。因此,亟需一种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的治理草莓连作障碍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理草莓连作障碍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在草莓栽培垄上拌入取材广泛、成本低廉的生物炭,利用生物炭丰富的孔隙结构和理化特性,利于帮助土壤修复,对草莓连作障碍土壤进行治理。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理大棚草莓连作障碍的方法,将生物炭按1.0t~2.0t/亩的用量施在垄上,使生物炭与耕作层土壤混匀后定植草莓苗。
[0007]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生物炭包括玉米秸秆炭、花生壳炭、玉米芯炭、椰壳炭、木质生物炭中的一种或几种。
[0008]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干燥生物原料在密闭缺氧条件下,于420~500℃反应3~6小时,降至室温后粉碎过筛即得。
[0009]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生物炭的粒径为1~2mm。
[0010]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垄面宽50~60cm,垄高30~40cm,沟宽30~45cm。
[0011]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耕作层土壤深度为10~15cm。
[0012]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草莓苗亩栽7500~8500株/亩。
[0013]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定植草莓苗后及时浇足定根水,晴天拉遮阳网遮荫。
[0014]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定植包括双行对位定植或双行错位定植。
[0015]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定植草莓苗株距为15~20cm,行距为20~25cm。
[0016]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在草莓栽培垄上按1.0t~2.0t/亩的用量施入生物炭,利用生物炭丰富的孔隙结构,表面官能团丰富以及经粉碎后比表面积增大等特性,可提高对草莓连作土壤盐基离子等有害物质的吸附能力,利于帮助土壤修复。同时可以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微生物环境,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起到治理土壤连作障碍的作用。经试验表明,本专利技术的治理方式使得土壤有机质提高4%~20%,可显著提高草莓株高、根长、单果重以及草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同时可降低草莓植株的感病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理大棚草莓连作障碍的方法,将生物炭按1.0t~2.0t/亩的用量施在垄上,使生物炭与耕作层土壤混匀后定植草莓苗。优选地,所述生物炭施用量为1.2t~1.6t/亩。本专利技术通过调整生物炭的用量以及将其施于草莓栽培垄上,能与耕作层充分结合,利用生物炭独有的孔隙结构和理化特性,可以显著增加草莓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微生物环境,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起到治理土壤连作障碍的作用。
[0019]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生物炭包括玉米秸秆炭、花生壳炭、玉米芯炭、椰壳炭、木质生物炭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所述木质生物炭包括但不限于松木生物炭、杉木生物炭其中的一种。
[0020]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干燥生物原料在密闭缺氧条件下,于420~500℃反应3~6小时,降至室温后粉碎过筛即得。优选的,反应温度为450~480℃,反应时间为4~5小时。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高温缺氧灼烧获得的生物炭材料,孔隙数量增加,孔结构发育更加完全,更加有效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微生物环境。
[0021]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生物炭的粒径为1~2mm。
[0022]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垄面宽50~60cm,垄高30~40cm,沟宽30~45cm。优选地,所述垄面宽52~55cm,垄高35~38cm,沟宽35~40cm。
[0023]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耕作层土壤深度为10~15cm。优选地,所述耕作层土壤深度为12~14cm。
[0024]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草莓苗亩栽7500~8500株/亩。优选地,所述草莓苗亩栽7800~8000株/亩。在本专利技术中,草莓苗栽培时,植株弓背朝外,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
[0025]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定植草莓苗后及时浇足定根水,晴天拉遮阳网遮荫。草莓定植后,在生长季保证充足的水肥供应,并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
[0026]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定植包括双行对位定植或双行错位定植。本专利技术采用双行定植草莓苗,提高草莓苗亩栽培量,结合施用生物炭,可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为草莓苗生长提供所需营养,促进幼苗发育。
[0027]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定植草莓苗株距为15~20cm,行距为20~25cm。优选地,所述定
植草莓苗株距为16~18cm,行距为22~24cm。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实施例1
[0030]一种治理大棚草莓连作障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1]按间距90cm依次放线,然后用起垄机沿线起垄,并用平口铁锹进行修整。垄面宽50cm,垄高30cm,沟宽40cm,垄面要求平整、顺直;将松木生物原料在密闭缺氧条件下,于500℃反应5小时,降至室温后,用粉碎机(带风袋)将生物炭块粉碎,筛片孔径大小为1mm~2mm;
[0032]将生物炭粉按1.0t/亩的用量施在垄上,并用小锄头将生物炭粉与15cm土壤耕作层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理大棚草莓连作障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生物炭按1.0t~2.0t/亩的用量施在垄上,使生物炭与耕作层土壤混匀后定植草莓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炭包括玉米秸秆炭、花生壳炭、玉米芯炭、椰壳炭、木质生物炭中的一种或几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干燥生物原料在密闭缺氧条件下,于420~500℃反应3~6小时,降至室温后粉碎过筛即得。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炭的粒径为1~2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仕品马红叶李荣飞王爱华乔荣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园艺研究所贵州省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