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修复土壤系统重构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91243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矿山生态修复土壤系统重构方法,涉及矿山土壤修复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治理边坡,预防边坡滑坡;步骤S2:刨松表层土;步骤S3:破碎表层土;步骤S4:向表层土中加入修复液,所述修复液用于降低表层土中的重金属污染,和/或,所述修复液用于给表层土增肥;步骤S5:给表层土浇水;步骤S6:在表层土的不同区域分别进行草籽撒播和林木栽种。在对矿山生态进行修复、重构其土壤系统时,先对容易产生滑坡的边坡进行治理,以预防边坡发生滑坡的情况。在破碎表层土后,向表层土中加入修复液,不仅能够降低表层土中的重金属污染,还可以通过选用相应的修复液给表层土施肥,以重构土壤系统,保护土地资源。保护土地资源。保护土地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矿山生态修复土壤系统重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矿山土壤修复
,尤其是涉及一种矿山生态修复土壤系统重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采矿业是破坏土地最严重的行业,具体表现是,在矿山的矿场中常存在矿坑,矿山的土地中的重金属污染严重超标,矿山的边坡容易出现滑坡现象。在矿山废弃后,有必要对被破坏或退化的土地进行生态修复、重构其土壤系统。
[0003]目前,在对矿山生态进行修复、重构其土壤系统时,未对容易产生滑坡的边坡进行处理,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矿山生态修复土壤系统重构方法,解决了目前在对矿山生态进行修复、重构其土壤系统时,未对容易产生滑坡的边坡进行处理,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矿山生态修复土壤系统重构方法,主要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治理边坡,预防边坡滑坡;步骤S2:刨松表层土;步骤S3:破碎表层土;步骤S4:向表层土中加入修复液,所述修复液用于降低表层土中的重金属污染,和/或,所述修复液用于给表层土增肥;步骤S5:给表层土浇水;步骤S6:在表层土的不同区域分别进行草籽撒播和林木栽种。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中,治理边坡,预防边坡滑坡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1:将自钻式锚杆通过钻机钻入边坡中,并使多个自钻式锚杆均匀分布在边坡上;步骤S12:向自钻式锚杆与边坡的缝隙之间注入浆液,以固定自钻式锚杆;步骤S13:在边坡上横向设置第一不锈钢管,纵向设置第二不锈钢管;所述第一不锈钢管和第二不锈钢管通过所述自钻式锚杆固定在边坡上;所述第一不锈钢管和第二不锈钢管共同组成网状结构,所述网状结构紧贴在边坡上;步骤S14:在边坡上栽种草木。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3中,向第一不锈钢管和第二不锈钢管中浇筑混凝土。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采用复垦装置刨松表层土;所述复垦装置包括驱动车、升降架、转动辊和刨土齿;
所述驱动车具有驱动轮;所述升降架安装在所述驱动车的下部,并能够在升降气缸的驱动下纵向移动;所述转动辊转动连接在所述升降架上;多个所述刨土齿沿所述转动辊的周向间隔设置。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垦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转动辊的右侧的破碎机构和传输机构;所述破碎机构包括传输带、活动板、压板和支板;所述传输带安装于所述驱动车;所述活动板位于所述传输带的正上方,并能够在往复组件的驱动下做上下往复移动;所述压板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活动板的下侧;所述支板位于所述压板的正下方,并抵接在所述传输带的内侧;所述传输机构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导土板、第二导土板和驱动气缸;所述第一导土板固定于所述驱动车,所述第一导土板的上端位于所述传输带的上方;所述第二导土板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导土板的左侧;所述驱动气缸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土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土板连接。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往复组件包括驱动电机、第一转轴、圆盘、传动杆、导杆和导向块;所述第一转轴的左端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圆盘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的右端,所述圆盘的右侧偏心处固定有第一连接柱;所述传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柱转动连接;所述导杆的下端固定在所述活动板上,上端与所述导向块相插接,所述导向块固定于所述驱动车;所述导杆上固定有第二连接柱,所述传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柱转动连接。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板上安装有第一旋转电机,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位于所述压板的左侧;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一刮板,所述第一刮板的上侧与所述压板的下侧齐平;所述传输带的右端倾斜地设置有第二刮板,所述第二刮板固定于所述驱动车,所述第二刮板的一端与所述传输带相抵接。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垦装置还包括喷淋机构;所述喷淋机构包括滤板、围板、喷淋管、搅拌轴和搅拌齿;所述滤板位于所述传输带的下方,并固定于所述驱动车;所述围板连接在所述滤板的上侧,所述滤板、所述围板、所述第一刮板和所述驱动车合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喷淋管横向地设置在所述滤板和所述传输带之间,所述喷淋管上具有多个喷头,所述喷淋管依次连接有水泵和储液罐;所述搅拌轴的左端贯穿所述第一刮板后,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搅拌轴的右端与所述围板相插接;所述搅拌齿呈L形,多个所述搅拌齿均匀分布在所述搅拌轴上。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围板的下端与所述滤板滑动连接,所述滤板上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围板与所述固定块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
所述搅拌轴的右端安装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沿其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拨杆;所述滤板的右部安装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安装有凸轮,所述凸轮的一侧固定有与所述拨杆配合使用的从动块。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输带的下方设置有分离机构,所述分离机构包括分离桶、支撑轴、安装架、外罩、引导斗、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所述支撑轴通过安装架安装于所述驱动车;所述支撑轴的内部中空,所述支撑轴的上部右侧开设有排料口;所述支撑轴内固定有导板,所述导板上插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上端固定有阀板,所述阀板滑动配合在所述支撑轴内,所述阀板与所述导板之间连接有压簧;所述分离桶位于所述外罩内,所述分离桶的底部中心与所述支撑轴的上端连通,所述分离桶的侧面开设有多个出料口;所述支撑轴的下端传动连接有第二旋转电机;所述引导斗设置在所述传输带的下方,所述引导斗的下端位于所述分离桶的上方;所述第一出料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外罩的底部,所述第二出料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料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料管位于所述第二出料管的左侧。
[00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1.在对矿山生态进行修复、重构其土壤系统时,先对容易产生滑坡的边坡进行治理,以预防边坡发生滑坡的情况。
[0016]2.将表层土刨松后,撒播的草籽能够更快地发芽,栽种的林木的根系能够更容易生长。
[0017]3.在破碎表层土后,向表层土中加入修复液,不仅能够降低表层土中的重金属污染,还可以通过选用相应的修复液给表层土施肥,以重构土壤系统,保护土地资源。
[0018]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自钻式锚杆、第一不锈钢管、第二不锈钢管、边坡和复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复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传输机构、破碎机构、喷淋机构和分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圆盘和第一刮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右视图;图6为图3中的凸轮、连接套和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山生态修复土壤系统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治理边坡,预防边坡滑坡;步骤S2:刨松表层土;步骤S3:破碎表层土;步骤S4:向表层土中加入修复液,所述修复液用于降低表层土中的重金属污染,和/或,所述修复液用于给表层土增肥;步骤S5:给表层土浇水;步骤S6:在表层土的不同区域分别进行草籽撒播和林木栽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生态修复土壤系统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治理边坡,预防边坡滑坡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1:将自钻式锚杆通过钻机钻入边坡中,并使多个自钻式锚杆均匀分布在边坡上;步骤S12:向自钻式锚杆与边坡的缝隙之间注入浆液,以固定自钻式锚杆;步骤S13:在边坡上横向设置第一不锈钢管,纵向设置第二不锈钢管;所述第一不锈钢管和第二不锈钢管通过所述自钻式锚杆固定在边坡上;所述第一不锈钢管和第二不锈钢管共同组成网状结构,所述网状结构紧贴在边坡上;步骤S14:在边坡上栽种草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山生态修复土壤系统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3中,向第一不锈钢管和第二不锈钢管中浇筑混凝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生态修复土壤系统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采用复垦装置刨松表层土;所述复垦装置包括驱动车、升降架、转动辊和刨土齿;所述驱动车具有驱动轮;所述升降架安装在所述驱动车的下部,并能够在升降气缸的驱动下纵向移动;所述转动辊转动连接在所述升降架上;多个所述刨土齿沿所述转动辊的周向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矿山生态修复土壤系统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垦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转动辊的右侧的破碎机构和传输机构;所述破碎机构包括传输带、活动板、压板和支板;所述传输带安装于所述驱动车;所述活动板位于所述传输带的正上方,并能够在往复组件的驱动下做上下往复移动;所述压板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活动板的下侧;所述支板位于所述压板的正下方,并抵接在所述传输带的内侧;所述传输机构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导土板、第二导土板和驱动气缸;所述第一导土板固定于所述驱动车,所述第一导土板的上端位于所述传输带的上方;所述第二导土板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导土板的左侧;所述驱动气缸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土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土板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矿山生态修复土壤系统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组件包括驱动电机、第一转轴、圆盘、传动杆、导杆和导向块;所述第一转轴的左端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圆盘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的右
端,所述圆盘的右侧偏心处固定有第一连接柱;所述传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杰张旭崔庆宝袁江陈发辉陈科志彭廷华贾松松张全伟文旭忠张文照耿佳铭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材西南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