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手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9513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盲人手杖,涉及盲人工具领域。该盲人手杖,包括手杖,所述手杖的内部设置有避障模块、提醒模块、充电模块、定位警报模块。通过设置有避障模块,可实现人脸识别、避障、扑捉物体、红绿灯、斑马线、警示图标等成像,相当于盲人的眼睛,从而使盲人的行走更加方便,可以有效碰触障碍物,能够实现脚下与人身高处的障碍物,更加方便。通过设置有提醒模块,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对盲人进行提醒,适用于不同情况的盲人使用,更加方便,避障、识别、定位、语音播报和振动为一体,在发生意外时,可以对状态进行检测,同时对联系人进行联系。同时对联系人进行联系。同时对联系人进行联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盲人手杖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盲人工具
,具体为盲人手杖。

技术介绍

[0002]盲人是特殊社会群体,盲人出行在没有陪人和导盲犬等引导条件的情况下,长期以来一直依靠手杖探路行。
[0003]现在的盲人手杖只是一根简单的棍子,没有任何功能或者功能较为单一,在盲人外出,走在交通繁忙的马路上,车来人往,又看不见,非常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盲人手杖,解决了有盲人手杖使用不便不具备提醒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盲人手杖,包括手杖,所述手杖的内部设置有避障模块、提醒模块、充电模块、定位警报模块。
[0006]所述避障模块包括摄像头、雷达,所述摄像头与雷达实现人脸识别、捕捉物体、红绿灯、斑马线、警示图标的成像。
[0007]所述摄像头为双目摄像头,所述雷达为激光雷达,所述雷达设计是3D扫描模式,给盲人传递的是立体景像。
[0008]所述提醒模块包括喇叭与振动马达,所述振动马达具有多种不同的振动频率。
[0009]所述充电模块包括电池与无线充电。
[0010]所述定位警报模块包括通讯控制板,所述通讯控制板的内部设置有陀螺仪与定位模块,且通讯控制板的内部设置有预存联系人。
[0011]所述通讯控制板的内部还设置有接收模块、控制模块、蓝牙模块、地图导航模块、WiFi。
[0012]所述手杖包括仗体,所述仗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握把,所述握把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避障模块、提醒模块、充电模块、定位警报模块均位于安装槽的内部,所述握把的上表面卡接有握把盖,所述握把的侧端固定连接有开关组。
[0013]盲人手杖的使用方法,还包括一下使用方法:S1.进行取景:通过双目摄像头与激光雷达对盲人前方的人、障碍物、红绿灯、斑马线、警示图标等进行识别,并且通过运算,得到相应的结果;S2.结果反馈:S1中运算的结果反馈到通讯控制板,针对只盲不聋的人群,通讯控制板控制喇叭或蓝牙模块连接的耳机,实现实时播报,提醒使用者前方道路情况,以及地图导航播报,针对盲聋人群,通讯控制板控制振动马达发出四种不同的振动频率,通过频率快慢让盲聋者感知情况;
S3.遇险情况反馈:通讯控制板上有陀螺仪与定位模块,感知用户的姿势和状态,如果发生跌倒将会发送位置通知预存联系人,导盲杖倾倒时会发出警报声方便盲人快速找到,蓝牙模块和WiFi可连接外部设备、数据共享;S4.充电:当电量低于20%时其余功能停止,定位正常工作并发出振动和语音提醒,通过无线充电,可以进行悬挂或放置充电,避免找充电线以及插入插头的繁琐。
[0014]所述S4中找寻充电位时,通过双目摄像头进行寻找,且充电时,具有振动提示或语音提示。
[0015](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盲人手杖。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避障模块,可实现人脸识别、避障、扑捉物体、红绿灯、斑马线、警示图标等成像,相当于盲人的眼睛,从而使盲人的行走更加方便,可以有效碰触障碍物,能够实现脚下与人身高处的障碍物,更加方便。
[0016]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提醒模块,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对盲人进行提醒,适用于不同情况的盲人使用,更加方便。
[0017]2、本专利技术,通过充电模块,省略盲人不便拿取充电器进行充电的弊端,使充电简单,方便化,更加便于使用。
[0018]3、本专利技术,避障、识别、定位、语音播报和振动为一体,在发生意外时,可以对状态进行检测,同时对联系人进行联系。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去除握把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握把盖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去除握把盖正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握把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仗体;2、握把;3、安装槽;4、摄像头;6、喇叭;7、雷达;8、通讯控制板;9、电池;10、无线充电;11、握把盖;12、振动马达;13、开关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一:如图1

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盲人手杖,包括手杖,手杖的内部设置有避障模块、提醒模块、充电模块、定位警报模块。
[0023]避障模块包括摄像头4、雷达7,摄像头4与雷达7实现人脸识别、捕捉物体、红绿灯、斑马线、警示图标的成像,且拍摄端均位于仗体1的外部,方便进行拍摄。
[0024]摄像头4为双目摄像头,雷达7为激光雷达,所述雷达7设计是3D扫描模式,给盲人
传递的是立体景像。
[0025]提醒模块包括喇叭6与振动马达12,振动马达12具有多种不同的振动频率,喇叭6用于语音播报与报警的功能,振动马达12使握把盖11进行振动,根据振动的频率,使盲人进行执行操作。
[0026]充电模块包括电池9与无线充电10,使充电简单化,避免了寻找充电线以及插座的繁琐,且更加便于操作。
[0027]定位警报模块包括通讯控制板8,通讯控制板8的内部设置有陀螺仪与定位模块,且通讯控制板8的内部设置有预存联系人。
[0028]通讯控制板8的内部还设置有接收模块、控制模块、蓝牙模块、地图导航模块、WiFi。
[0029]手杖包括仗体1,仗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握把2,握把2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槽3,避障模块、提醒模块、充电模块、定位警报模块均位于安装槽3的内部,握把2的上表面卡接有握把盖11,握把2的侧端固定连接有开关组13。
[0030]还包括一下使用方法:S1.进行取景:通过双目摄像头4与激光雷达7对盲人前方的人、障碍物、红绿灯、斑马线、警示图标等进行识别,并且通过运算,得到相应的结果;S2.结果反馈:S1中运算的结果反馈到通讯控制板8,针对只盲不聋的人群,通讯控制板8控制喇叭6或蓝牙模块连接的耳机,实现实时播报,提醒使用者前方道路情况,以及地图导航播报,针对盲聋人群,通讯控制板8控制振动马达12发出四种不同的振动频率,通过频率快慢让盲聋者感知情况;S3.遇险情况反馈:通讯控制板8上有陀螺仪与定位模块,感知用户的姿势和状态,如果发生跌倒将会发送位置通知预存联系人,导盲杖倾倒时会发出警报声方便盲人快速找到,蓝牙模块和WiFi可连接外部设备、数据共享;S4.充电:当电量低于20%时其余功能停止,定位正常工作并发出振动和语音提醒,通过无线充电10,可以进行悬挂或放置充电,避免找充电线以及插入插头的繁琐。
[0031]S4中找寻充电位时,通过双目摄像头4进行寻找,且充电时,具有振动提示或语音提示。
[0032]握把的形状为“S”型。
[0033]实施例二:如图5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盲人手杖,包括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杖的内部设置有避障模块、提醒模块、充电模块、定位警报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人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障模块包括摄像头(4)、雷达(7),所述摄像头(4)与雷达(7)实现人脸识别、捕捉物体、红绿灯、斑马线、警示图标的成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盲人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4)为双目摄像头,所述雷达(7)为激光雷达,所述雷达(7)设计是3D扫描模式,给盲人传递的是立体景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人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醒模块包括喇叭(6)与振动马达(12),所述振动马达(12)具有多种不同的振动频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人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包括电池(9)与无线充电(1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人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警报模块包括通讯控制板(8),所述通讯控制板(8)的内部设置有陀螺仪与定位模块,且通讯控制板(8)的内部设置有预存联系人。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盲人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控制板(8)的内部还设置有接收模块、控制模块、蓝牙模块、地图导航模块、WiFi。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人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杖包括仗体(1),所述仗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握把(2),所述握把(2)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槽(3),所述避障模块、提醒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勇兵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蓝宇激光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