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底盘控制臂类结构强度的仿真精度方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9303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提升底盘控制臂类结构强度的仿真精度方法、装置。包括:一、建立梁单元等效悬架系统模型;二、计算转向节、副车架连接点刚度、控制臂类结构轴向刚度、稳定杆扭转刚度;三、再次建立梁单元刚度等效的悬架系统模型;四、对控制臂结构进行网格划分,赋予属性;五、将控制臂结构与相应位置的梁单元进行替换;六、进行各工况载荷加载;七、计算得到一个控制臂结构或者同时计算多个控制臂结构的强度结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建立梁单元刚度等效模型,保证系统模型与真实模型的刚度一致性,另外,在悬架系统模型中将刚度等效的梁单元替换成控制臂结构,在轮心处施加各个工况载荷,得到一个或者几个控制臂结构的应力或者应变,提高仿真效率和仿真精度。和仿真精度。和仿真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升底盘控制臂类结构强度的仿真精度方法、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
,具体的说是一种提升底盘控制臂类结构强度的仿真精度方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底盘悬架控制臂类结构强度性能开发的一般流程如下:载荷开发工程师建立悬架多刚体动力学模型,通过在轮心施加各工况载荷,将控制臂类结构硬点(控制臂与其它结构的连接点)载荷分解出来,控制臂强度计算工程师划分控制臂网格,赋予控制臂材料及截面属性,在控制臂上施加约束(边界条件),将载荷开发工程师分解得到的各工况载荷施加到控制臂上,计算得到各工况下控制臂应力及应变,根据评价标准评价控制臂是否满足强度要求。然而,基于多体动力学的载荷分解是把结构当成刚体,刚体是不可变形的,而实际结构是可变形的,此方法分解得到的结构载荷比实际偏大;其次,单独计算控制臂强度时,需要给控制臂施加约束,约束的自由度很难与其在悬架系统中的实际情况完全吻合,影响计算精度,再次,由于约束即边界条件施加的不够精确,会导致强度计算结果不收敛(计算不出结果);最后,一位强度仿真工程师一次只能分析一个控制臂,效率不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底盘控制臂类结构强度的仿真精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悬架系统参数表信息,建立梁单元等效悬架系统模型;步骤二、计算转向节、副车架连接点刚度,计算控制臂类结构轴向刚度、计算稳定杆扭转刚度;步骤三、再次建立梁单元刚度等效的悬架系统模型;步骤四、对控制臂结构进行网格划分,赋予属性;步骤五、将需要进行强度仿真的控制臂结构与相应位置的梁单元进行替换;步骤六、在悬架系统轮心处进行各工况载荷加载;步骤七、计算得到一个控制臂结构或者同时计算多个控制臂结构的强度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底盘控制臂类结构强度的仿真精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系统参数表包括硬点名称、硬点坐标、衬套非线性刚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升底盘控制臂类结构强度的仿真精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的具体方法如下:通过在Hypermesh软件中输入硬点坐标、局部坐标系、衬套非线性刚度建立梁单元等效五连杆悬架系统模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底盘控制臂类结构强度的仿真精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的具体方法如下:对控制臂、副车架、转向节的真实结构进行网格划分,赋予属性后计算控制臂类结构轴向刚度、副车架连接点刚度、转向节连接点刚度和稳定杆扭转刚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底盘控制臂类结构强度的仿真精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的具体方法如下:调整步骤一中梁单元直径,使得梁单元刚度与转向节、副车架连接点刚度保持一致,与控制臂轴向刚度保持一致,至此,梁单元刚度等效的悬架系统模型建立完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底盘控制臂类结构强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涛韩超朱学武李继川武小一常海啸佟凯旋朱波李刚王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