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列车外皮擦洗机器人及擦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9060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列车外皮擦洗机器人及擦洗方法。包括无人车、喷淋机构、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底部滚刷机构、中部端刷机构、顶部滚刷机构、第一避障调节机构、第二避障调节机构,底部滚刷机构通过第一安装架安装于第一升降机构顶部,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底部滚刷机构连接;第一避障调节机构安装于第一安装架上;第二升降机构安装于第一升降机构顶部,中部端刷机构通过第二安装架安装于第二升降机构的顶部,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中部端刷机构连接;顶部滚刷机构通过第二避障调节机构安装于第二安装架的顶部;第三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顶部滚刷机构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适应不同高度和不同外形的列车,还能实现收纳、避障的功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列车外皮擦洗机器人及擦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列车清洗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列车外皮擦洗机器人及擦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动车高铁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列车的对于国家交通运输愈加重要,对列车外表面的清洁维护愈加频繁,而对这一类型的作业,其作业频繁,工作量大,由于运行列车数量众多,且不间断的使用,无论从列车寿命还是美观程度,都需要有列车外皮清洁工作,在这一作业领域需要花费众多人力进行列车外皮的清洁擦洗作业,其人力成本巨大,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有用于替代人力的相关列车清洗装置,但目前的列车清洗设备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采用驾驶移动小车,并通过侧面布置擦洗装置进行擦洗,其具有一定的收纳性,但其对于列车外皮轮廓的拟合程度不高,进而对列车顶部与底部的擦洗效果很差,同时在一些具有列车外皮凸起与外加显示屏部分很难进行主动避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列车外皮擦洗机器人及擦洗方法,适应性强,能够实现避障,有效防止了对列车外表面的损伤;有效提高了擦洗效率
[0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列车外皮擦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车(1)、喷淋机构(2)、第一升降机构(3)、第二升降机构(4)、底部滚刷机构(5)、中部端刷机构(6)、顶部滚刷机构(7)、第一驱动机构(8)、第二驱动机构(9)、第三驱动机构(10)、第一避障调节机构(11)以及第二避障调节机构(12)、;所述的第一升降机构(3)、喷淋机构(2)安装于无人车(1)上,所述的底部滚刷机构(5)通过第一安装架(13)安装于第一升降机构(3)顶部,所述的底部滚刷机构(5)与第一安装架(13)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驱动机构(8)的输出端与底部滚刷机构(5)连接,驱动所述的底部滚刷机构(5)转动;所述的第一避障调节机构(11)安装于第一安装架(13)上,用于调节底部滚刷机构(5)的倾斜角度;所述的第二升降机构(4)安装于第一升降机构(3)顶部,所述的中部端刷机构(6)通过第二安装架(14)安装于第二升降机构(4)的顶部,所述的中部端刷机构(6)与第二安装架(14)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驱动机构(9)的输出端与中部端刷机构(6)连接,用于驱动中部端刷机构(6)转动;所述的顶部滚刷机构(7)通过第二避障调节机构(12)安装于第二安装架(14)的顶部,通过第二避障调节机构(12)调节顶部滚刷机构(7)的倾斜角度;所述的第三驱动机构(10)的输出端与顶部滚刷机构(7)连接,用于驱动顶部滚刷机构(7)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外皮擦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安装架(13)包括第一固定架(132)和第一活动架(131),所述的第一固定架(132)固定于第一升降机构(3)的顶部,所述的第一活动架(131)的顶部与第一固定架(132)的顶部铰接,所述的底部滚刷机构(5)转动安装于第一活动架(131)上,所述的第一驱动机构(8)安装于第一活动架(131)上;所述的第一避障调节机构(11)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固定架(132)上,另一端固定于第一活动架(131)的底部一侧,通过调节第一避障调节机构(11),调节第一活动架(131)与第一固定架(132)之间的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列车外皮擦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避障调节机构(11)包括电缸(111)和可折叠连接件(112);所述的电缸(111)的活动端与第一活动架(13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固定架(132)连接;所述的可折叠连接件(112)的一端与第一活动架(13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固定架(13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列车外皮擦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活动架(131)包括上固定板(1311)、下固定板(1312)和支撑柱(1313),所述的支撑柱(1313)的一端与上固定板(1311)连接,另一端与下固定板(1312)连接;所述的底部滚刷机构(5)包括底部滚刷(51)和底部转轴(52),所述的底部滚刷(51)套设于底部转轴(52)上,与底部转轴(52)固定连接;所述的底部转轴(52)的一端与上固定板(131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下固定板(1312)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驱动机构(8)安装于上固定板(1311)上,第一驱动机构(8)的输出端与底部转轴(52)连接;所述的电缸(111)的活动端以及可折叠连接件(112)的一端均与支撑柱(1313)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列车外皮擦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部端刷机构(6)设有多个,每一个中部端刷机构(6)均与一个第二驱动机构(9)连接;多个中部端刷机构(6)自第二安装架(14)的底部一端至顶部一端依次排列;所述的中部端刷机构(6)包括端刷(61)、中部转轴(62);所述的端刷(61)套设于中部转轴(62)上,所述的中部转轴(62)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架(14)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驱动机构(9)安装于第二安装架(14)上,第二驱动机构(9)的输出端与中部转轴(6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列车外皮擦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部滚刷机构(7)包括顶部滚刷(71)和顶部转轴(72),所述的顶部滚刷(71)套设于顶部转轴(72)上;所述的第二避障调节机构(12)包括第四驱动机构(121)、盘式行星减速器(122)、顶部机架(123)以及摆转机架(124);所述的顶部机架(123)固定安装于第二安装架(14)上,所述的第四驱动机构(121)的输出端与盘式行星减速器(12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盘式行星减速器(122)的输出端与摆转机架(124)固定连接;所述的盘式行星减速器(122)转动安装于顶部机架(123)上;所述的第三驱动机构(10)安装于摆转机架(124)上,所述的顶部转轴(72)的一端与顶部滚刷(71)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飞周雪峰闫靖予叶鹏程袁鹏飞蒋晓明苏泽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