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电线路用组合式基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安装
,具体涉及一种输电线路用组合式基础。
技术介绍
[0002]为贯彻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共享成为根本目的高质量发展理念,输电线路的建设也不断向绿色、节能、提质、增效方向发展,满足绿色建造应统筹考虑安全、质量、效率、环保、生态等方面的要求。输电线路在架设过程中要用到耐张塔,耐张塔是输电线路不可或缺的一种塔型,在输电线路中耐张塔主要起到承受导线的张力、重力,即承受水平荷载、垂直荷载,同时还承担着改变线路架设方向的作用。
[0003]目前,耐张塔在架设过程中主要采用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对耐张塔进行固定,但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工序复杂,工程安全、质量不易控制耗能高,施工周期长且容易对施工现场周边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破坏,不适用于工期紧张工程、紧急抢修工程以及冬季寒冷季节施工工程,不满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申请人经过深入的分析得出,采用预制板式加螺旋锚组合基础可充分利用原状土的受力性能,大幅度提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电线路用组合式基础,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三个间隔设置的耐张塔组合体,每个耐张塔组合体包括耐张塔、固定基础和调节装置;固定基础采用预制板式加螺旋锚组合基础;耐张塔通过固定基础固定安装于地面;调节装置包括支撑座、第一蓄能件、导向杆、驱动机构、连接块和绷紧机构;支撑座固定安装于耐张塔上;第一蓄能件在竖直方向可伸缩地安装于支撑座;导向杆固定安装于第一蓄能件的下端,电缆连接于每个耐张塔,处于相邻的两个耐张塔之间的电缆为一个电缆区段,沿左右方向,处于左侧的电缆区段为第一电缆段,处于右侧的电缆区段为第二电缆段;所述第一电缆段的右端通过绝缘线连接于导向杆;驱动机构配置成将第一电缆段的拉动转化为第一蓄能件的向上压缩蓄能,进而使得第一电缆段与导向杆的连接处在导向杆的带动下抬升,继而在第一蓄能件能量释放时拉动导向杆向下移动,使第一电缆段抖动;连接块沿上下方向可滑动地安装于驱动机构,所述第二电缆段的左端连接于连接块,绷紧机构配置成在第二电缆段抖动时通过连接块进一步拉动导向杆下降,使第一电缆段紧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电线路用组合式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螺旋轴、单向蓄能环、调节块、第二蓄能件、限位机构和传动机构;螺旋轴设置于前后方向上,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单向蓄能环套设于螺旋轴的外侧,所述绝缘线的一端与第一电缆段连接,另一端与螺旋轴连接,所述单向蓄能环配置成在绕螺旋轴的轴线沿逆时针转动时带动螺旋轴同步转动;调节块沿前后方向可滑动地安装于支撑座,所述螺旋轴插装于调节块;第二蓄能件包括第一螺旋轮和蓄能筒;第一螺旋轮套设于螺旋轴的外侧,配置成在螺旋轴绕自身轴线转动时沿螺旋轴向前滑动;蓄能筒套设于螺旋轴,蓄能筒的前端与调节块相抵,后端在初始状态下与第一螺旋轮相抵;限位机构用于初始状态下限制调节块沿螺旋轴前后移动,且配置成蓄能筒压缩到预设位置时解除对调节块前后移动的限制;传动机构将调节块的向前移动转化成第一蓄能件的向上压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电线路用组合式基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限位块;所述螺旋轴向左侧可滑动地安装于支撑座,弹性限位块沿左右方向可伸缩地设置,左端安装于支撑座,右端与弹性蓄能环相抵;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三蓄能件、限位挡块、两个第四蓄能件、两个调节杆、固定板和驱动件;第三蓄能件沿前后延伸的轴线可伸缩地设置,前端固定安装于支撑座,限位挡块安装于第三蓄能件的后端,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挡条;第四蓄能件沿左右方向可伸缩地设置,初始状态下两个蓄能件的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挡条相抵;所述第一螺旋轮包括左半部和右半部,调节杆在前后方向可伸缩地设置,两个调节杆的后端分别与第一螺旋轮的左半部和和右半部,两个调节杆的前端连接于两个第四蓄能件的相互远离的一端;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两个限位插孔,每个调节杆的后端安装有插杆,初始状态下所述插杆插入一个限位插孔中;固定板设置于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少曼,李哲,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奥派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