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钢管桩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8667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48
本申请公开了钢管桩技术领域的一种高强度钢管桩连接结构,一种高强度钢管桩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所述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相互靠近的一端外周侧均设置有紧固件,两组所述紧固件侧壁均设置有固定板,其中两组所述固定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连杆和承载板,所述连杆贯穿于两组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侧端插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和第一连接组件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和固定机构,另外两组所述固定板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组件,本申请能够对两组钢管进行固定连接,整体的连接速度较快,节省人力,方便安装,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钢管桩连接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钢管桩
,具体为一种高强度钢管桩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钢管桩连续墙作为基坑围护或围堰围护技术已经得到应用,该技术在插拔施工、止水连接、止水效果检测、超长桩的施工工艺等方面均有了解决方案。
[0003]当钢管柱的高度不够时需要对钢管桩中的钢管进行加长,因为在对于两组竖直的钢管连接是需要将其中一组的钢管放置在另外一组的上侧,连接的过程比较困难,所以为了方便操作,一般是将两组钢管水平放置之后再进行连接,目前两组钢管之间连接大多使用螺栓连接,通过不断将两组钢管之间的距离拉近而不断的拧动螺栓,最后再将其中一组螺栓拧紧而完成对两组钢管之间的紧固连接,在拖动两组钢管相互靠近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施力点,较为耗费人力,同时整体的连接的速度较慢,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钢管桩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提到的两组钢管之间的连接耗费人力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钢管桩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所述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相互靠近的一端外周侧均设置有紧固件,两组所述紧固件侧壁均设置有固定板,其中两组所述固定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连杆和承载板,所述连杆贯穿于两组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侧端插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上侧设置有轮齿,所述移动板远离承载板的一端设置有推板,所述移动板下侧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移动板和第一连接组件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和固定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齿轮和摇柄,所述齿轮转动设置在承载板内腔,所述齿轮和移动板上侧的轮齿啮合连接,所述摇柄位于承载板外侧,且摇柄和齿轮的动力输入端相连接,另外两组所述固定板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组件。
[0006]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机构和调节机构,从而能够将第一钢管向第二钢管的方向移动,直到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相互抵接,之后再通过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将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相互固定,便于固定和拆卸。
[0007]优选的,上述一种高强度钢管桩连接结构中,所述紧固件包括上抱箍和下抱箍。
[0008]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上抱箍和下抱箍通过之间螺栓能够相互固定在第一钢管以及第二钢管的外周侧。
[0009]优选的,上述一种高强度钢管桩连接结构中,所述连杆侧端设置有螺纹,所述螺纹外周侧螺接有第一螺帽,所述承载板设置在连杆远离螺纹的一端。
[0010]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连杆通过穿过两组固定板之间,之后再通过第一螺帽将其中的一端固定。
[0011]优选的,上述一种高强度钢管桩连接结构中,所述承载板的侧端开设有滑槽。
[0012]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滑槽使得移动板能够插接在承载板内。
[0013]优选的,上述一种高强度钢管桩连接结构中,所述固定孔等距开设多个。
[0014]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固定机构通过固定孔能够将移动板固定。
[0015]优选的,上述一种高强度钢管桩连接结构中,所述推板的侧端设置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贴合在固定板侧壁。
[0016]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从而能够加大推板和固定板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推动时更加牢固。
[0017]优选的,上述一种高强度钢管桩连接结构中,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螺杆和两组第二螺帽,所述螺杆贯穿于两组固定板之间,两组所述第二螺帽分别螺接于螺杆两端。
[0018]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第二连接组件能够将第一钢管以及第二钢管的下端相互连接。
[0019]优选的,上述一种高强度钢管桩连接结构中,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贯穿于承载板下侧,所述固定杆下端设置有拉板,所述拉板和承载板之间固定设置有拉簧。
[0020]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固定机构能够将移动板固定。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0022]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机构、调节机构和移动板,调节机构通过第一连接机构和移动板能够使得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相互靠近,之后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相互抵接,此时通过固定机构能够将调节机构固定,从而在将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紧密的连接时省力,连接的速度较快。
[0023]本申请能够对两组钢管进行固定连接,整体的连接速度较快,节省人力,方便安装,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申请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申请承载板左侧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图1中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9]1、第一钢管;2、第二钢管;3、紧固件;31、上抱箍;32、下抱箍;4、固定板;5、第一连接组件;51、连杆;52、承载板;521、滑槽;53、螺纹;54、第一螺帽;6、移动板;61、轮齿;62、推板;63、防滑垫;64、固定孔;7、调节机构;71、齿轮;72、摇柄;8、第二连接组件;81、螺杆;82、第二螺帽;9、固定机构;91、固定杆;92、拉板;93、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1]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强度钢管桩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钢管1和第二钢管2,第一钢管1和第二钢管2相互靠近的一端外周侧均设置有紧固件3,紧固件3包括上抱箍31和下抱箍32抱箍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过多描述。
[0032]两组紧固件3侧壁均设置有固定板4,其中两组固定板4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5。
[0033]第一连接组件5包括连杆51和承载板52,承载板52的侧端开设有滑槽521,滑槽521将承载板52左右贯通,连杆51贯穿于紧固件3上侧的两组固定板4之间,通过连杆51和两组固定板4均滑动连接,从而使得连杆51将两组固定板4相连接,连杆51侧端设置有螺纹53,螺纹53外周侧螺接有第一螺帽54,当拧上第一螺帽54时,使得连杆51的侧端不会从固定板4的侧端脱落,承载板52设置在连杆51远离螺纹53的一端。
[0034]第一连接组件5侧端插接有移动板6,移动板6插接在滑槽521中,移动板6和第一连接组件5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7和固定机构9,调节机构7能够调节移动板6在滑槽521内左右滑动。
[0035]另外两组固定板4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组件8,第二连接组件8包括螺杆81和两组第二螺帽82,螺杆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钢管桩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钢管(1)和第二钢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管(1)和第二钢管(2)相互靠近的一端外周侧均设置有紧固件(3),两组所述紧固件(3)侧壁均设置有固定板(4),其中两组所述固定板(4)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5),所述第一连接组件(5)包括连杆(51)和承载板(52),所述连杆(51)贯穿于两组固定板(4)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组件(5)侧端插接有移动板(6),所述移动板(6)的上侧设置有轮齿(61),所述移动板(6)远离承载板(52)的一端设置有推板(62),所述移动板(6)下侧开设有固定孔(64),所述移动板(6)和第一连接组件(5)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7)和固定机构(9),所述调节机构(7)包括齿轮(71)和摇柄(72),所述齿轮(71)转动设置在承载板(52)内腔,所述齿轮(71)和移动板(6)上侧的轮齿(61)啮合连接,所述摇柄(72)位于承载板(52)外侧,且摇柄(72)和齿轮(71)的输入端相连接,另外两组所述固定板(4)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组件(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钢管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3)包括上抱箍(31)和下抱箍(3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攀峰陈强裴大楷王云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核工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