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唐杰专利>正文

一种电子设备的线束加工制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8420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线束加工制造装置,涉及线束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前方左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运转驱动件;运转转筒,所述运转转筒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底座上;外导向护壳,所述外导向护壳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上表面上,且外导向护壳位于运转转筒的右侧外周,并且运转转筒与外导向护壳同轴线;所述间歇式传动轮固定连接在运转驱动件的输出轴上;其具有线束的自动进料和自动定位的结构,可通过一次操作对多组线束上料,而后持续向线束加工设备内部上料,对线束运转的同时进行上料、打端、喷涂抗氧化液,与传统的线束加工设备相比,解决了线束加工过程中需要频繁上料、卸料的操作,降低了操作难度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设备的线束加工制造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线束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的线束加工制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线束是一组金属线和电缆绑在一起,运载设备之间来往的信号和电源的连接,是电子设备电路中连接各组电路的接线部件,由绝缘护套、接线端子、导线及绝缘包扎材料等组成,在线束加工过程中,线束端头部位需要经过剥线、沾锡、打端等加工,在线束打端时,通过人工或智能机械手辅助固定线束,而后通过打端设备将线束端头位置通过挤压的方式插入线束连接端子。
[0003]然而,就目前传统线束打端设备而言,线束打端设备使用时,需要人工或机械手对线束进行固定而后打端,人工操作效率低,且精准度较低,需要跟随加工设备的节奏持续操作,劳动强度较大,机械手固定线束所需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线束加工制造装置,其具有线束的自动进料和自动定位的结构,可通过一次操作对多组线束上料,而后持续向线束加工设备内部上料,对线束运转的同时进行上料、打端、喷涂抗氧化液,与传统的线束加工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的线束加工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前方左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运转驱动件(2);运转转筒(3),所述运转转筒(3)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底座(1)上;外导向护壳(4),所述外导向护壳(4)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上表面上,且外导向护壳(4)位于运转转筒(3)的右侧外周,并且运转转筒(3)与外导向护壳(4)同轴线;间歇式传动轮(5),所述间歇式传动轮(5)固定连接在运转驱动件(2)的输出轴上,且间歇式传动轮(5)啮合连接运转转筒(3);抗氧化液自动喷剂(6),所述抗氧化液自动喷剂(6)设有两处,两处抗氧化液自动喷剂(6)分别设置在运转转筒(3)的前方和后方;打端台(7),所述打端台(7)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底板上表面上;线束打端器(8),所述线束打端器(8)设有两处,两处线束打端器(8)分别固定连接在打端台(7)的上表面前端和后端,且线束打端器(8)的开口均朝向底座(1)的内侧,线束打端器(8)连接线束端头卷条(9)。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子设备的线束加工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前方固定连接有前支板(101),前支板(101)垂直于底座(1)的上表面,前支板(10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前支脚(1011),前支脚(1011)上表面通过螺栓连接运转驱动件(2),底座(1)的上表面后方固定连接有后支板(102),后支板(102)垂直于底座(1)的上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电子设备的线束加工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板(10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六处周向辅助定位脚(1021),六处周向辅助定位脚(1021)以后支板(102)轴孔为圆心环绕分布设置,且后支板(102)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磁块。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子设备的线束加工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转转筒(3)的外周上设置有六处线束装配槽组(301),六处线束装配槽组(301)以运转转筒(3)轴线为圆心环绕分布在运转转筒(3)上,且相邻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唐杰
申请(专利权)人:杨唐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