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吸入口液下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8076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液下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吸入口液下泵,包括液下泵主体、泵轴和电机,所述液下泵主体内设有叶轮,所述液下泵主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所述液下泵主体的一侧设有出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上连通有多个第一吸入口,所述第二进料口连通有多个第二吸入口,所述叶轮通过所述泵轴连接所述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进料口上连通多个第一吸入口,第二进料口连通多个第二吸入口,从而使得液下泵具有多个吸入口,当泵的一个或几个吸入口被堵塞时,泵的其它吸入口也能正常吸入介质,确保水泵的正常工作。同时,液下泵主体相对叶轮为双吸入口,水泵运行时叶轮不会产生轴向力,从而提高了液下泵的运行稳定可靠性。可靠性。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吸入口液下泵


[0001]本技术涉及液下泵
,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吸入口液下泵。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的液下泵中,液下泵的叶轮为单吸结构,水泵只有一个吸入口,吸入通流面积不够大,然而液下泵多数的抽送工况现场泵坑内的液体介质中内含有大量的杂质及纤维物体,就导致水泵在运行时入口容易堵塞,不仅会造成水泵流量不足或断流,而且由于入口堵塞会造成入口流量减小而引起叶轮发生汽蚀,造成叶轮的汽蚀损坏和汽蚀振动,降低使用寿命;因叶轮为单吸结构,运行时会产生轴向力,容易造成水泵轴承的损坏,水泵运行不稳定,使用和运行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吸入口液下泵,避免液下泵堵塞,保证液下泵的正常工作,避免液下泵运行时产生轴向力,延长液下泵的使用寿命。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多吸入口液下泵,包括液下泵主体、泵轴和电机,所述液下泵主体内设有叶轮,所述液下泵主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所述液下泵主体的一侧设有出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上连通有多个第一吸入口,所述第二进料口连通有多个第二吸入口,所述叶轮通过所述泵轴连接所述电机。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料口上设有吸入管,多个所述第一吸入口沿所述吸入管的周向均布,所述第一吸入口上设有过滤吸头,所述吸入管的内壁设有防旋筋。
[0007]优选地,所述吸入管的下方设有搅拌轮,且所述搅拌轮与所述泵轴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第二进料口上设有吸入连接管,多个所述第二吸入口沿所述吸入连接管的周向均布,所述吸入连接管的内壁设有防旋筋。
[0009]优选地,所述第二吸入口上设有吸入弯头,所述吸入弯头的另一端设有过滤吸头。
[0010]优选地,所述泵轴上套接有轴套管,所述轴套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电机,所述轴套管的下端连接所述吸入连接管,且所述轴套管与所述吸入连接管的连接处设有密封装置。
[0011]优选地,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套接在所述泵轴上的轴承座及轴封座,所述轴承座抵接在所述轴套管与所述吸入连接管之间,所述轴封座的上端抵接所述轴承座,所述轴封座的下端固设有压盖,所述轴封座与所述泵轴之间设有轴封。
[0012]优选地,所述吸入连接管的内壁对应所述密封装置设有漏水探头,所述漏水探头与所述电机电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过滤吸头包括吸头主体,所述吸头主体上均布有若干过滤孔,所述吸头主体的内径为d,所述过滤孔的直径为d1=(0.2~0.3)d。
[0014]优选地,所述液下泵主体体包括相对设置的泵体和泵盖,所述泵体和所述泵盖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进料口设置在所述泵体上,所述第
二进料口设置在所述泵盖上。
[0015]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多吸入口液下泵,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第一进料口上连通多个第一吸入口,第二进料口连通多个第二吸入口,从而使得液下泵具有多个吸入口,当泵的一个或几个吸入口被堵塞时,泵的其它吸入口也能正常吸入介质,确保水泵的正常工作。同时,通过在液下泵主体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从而使得液下泵主体相对叶轮为双吸入口,水泵运行时叶轮不会产生轴向力,从而提高了液下泵的运行稳定可靠性,延长了使用寿命。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多吸入口液下泵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多吸入口液下泵去除了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多吸入口液下泵的吸入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多吸入口液下泵的吸入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

泵轴,2

电机,3

叶轮,4

第一进料口,5

第二进料口,6

出料口,7

第一吸入口,8

第二吸入口,9

吸入管,10

过滤吸头,11

搅拌轮,12

吸入连接管,13

防旋筋,14

吸入弯头,15

轴套管,16

轴承座,17

轴封座,18

压盖,19

轴封,20

漏水探头,21

泵体,22

泵盖,23

吸头主体,24

过滤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3]如图1

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多吸入口液下泵,包括液下泵主体、泵轴1和电机2,所述液下泵主体内设有叶轮3,所述叶轮3为双吸开式结构。所述液下泵主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进料口4和第二进料口5,所述液下泵主体的一侧设有出料口6,所述第一进料口4上连通有多个第一吸入口7,所述第二进料口5连通有多个第二吸入口8,所述叶轮3通过所述泵轴1连接所述电机2。
[0024]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的多吸入口液下泵,通过在第一进料口4上连通多个第一吸入口7,第二进料口5连通多个第二吸入口8,从而使得液下泵具有多个吸入口,当泵的一个或几个吸入口被堵塞时,泵的其它吸入口也能正常吸入介质,确保水泵的正常工作。同时,通过在液下泵主体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进料口4和第二进料口5,从而使得液下泵主体相对叶轮为双吸入口,水泵运行时叶轮不会产生轴向力,从而提高了液下泵的运行稳定可靠性,延长了使用寿命。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易于推广使用。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料口4上设有吸入管9,多个所述第一吸入口7沿所述吸入
管9的周向均布,较佳地,所述第一吸入口7的数量为3

12个,如5个、7个、10等。所述第一吸入口7上设有过滤吸头10,所述吸入管9的内壁设有防旋筋13,所述吸入管9的内壁的所述防旋筋13的数量为1

6片。所述吸入管9与所述液下泵主体之间形成入管吸入腔,所述防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吸入口液下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液下泵主体、泵轴和电机,所述液下泵主体内设有叶轮,所述液下泵主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所述液下泵主体的一侧设有出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上连通有多个第一吸入口,所述第二进料口连通有多个第二吸入口,所述叶轮通过所述泵轴连接所述电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吸入口液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料口上设有吸入管,多个所述第一吸入口沿所述吸入管的周向均布,所述第一吸入口上设有过滤吸头,所述吸入管的内壁设有防旋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吸入口液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管的下方设有搅拌轮,且所述搅拌轮与所述泵轴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吸入口液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料口上设有吸入连接管,多个所述第二吸入口沿所述吸入连接管的周向均布,所述吸入连接管的内壁设有防旋筋。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吸入口液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入口上设有吸入弯头,所述吸入弯头的另一端设有过滤吸头。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吸入口液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轴上套接有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泽兵江劲松江昕航唐建迎徐彦鹏沈理廖建平魏家楷宋广海张旺廖栋华仵磊磊刘耀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昕恒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