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设备以及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77980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34
变倍光学系统(ZL)由从物体侧依次在光轴上排列配置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G1)、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G2)以及具有多个透镜组的后组(GR)构成,后组(GR)具备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对焦透镜组(GF1)以及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对焦透镜组(GF2)。在从广角端向远焦端进行变倍时,第1透镜组、第2透镜组以及多个透镜组中的相邻的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在从无限远向近距离进行对焦时,第1对焦透镜组和第2对焦透镜组以不同的移动轨迹向像侧移动,且该变倍光学系统(ZL)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10<f2/fF2<2.00其中,f2:所述第2透镜组的焦距,fF2:所述第2对焦透镜组的焦距。所述第2对焦透镜组的焦距。所述第2对焦透镜组的焦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设备以及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变倍光学系统、使用了该变倍光学系统的光学设备以及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公开有适合于照片用相机、电子静态相机、摄像机等的变倍光学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在以往的变倍光学系统中,对焦透镜组的轻量化不充分,难以抑制从无限远物体向近距离物体进行对焦时的以球面像差为首的各像差的变动。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

10246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变倍光学系统,由从物体侧依次在光轴上排列配置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以及具有多个透镜组的后组构成,所述后组具备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对焦透镜组以及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对焦透镜组,在从广角端向远焦端进行变倍时,所述第1透镜组、所述第2透镜组以及所述多个透镜组中的相邻的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在从无限远物体向近距离物体进行对焦时,所述第1对焦透镜组和所述第2对焦透镜组以彼此不同的移动轨迹向像侧移动,且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0007]1.10<f2/fF2<2.00
[0008]其中,f2:第2透镜组的焦距,
[0009]fF2:第2对焦透镜组的焦距。
[0010]本专利技术的光学设备,搭载上述变倍光学系统而构成。
[0011]本专利技术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该变倍光学系统由从物体侧依次在光轴上排列配置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以及具有多个透镜组的后组构成,所述后组具备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对焦透镜组和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对焦透镜组,其中,以如下所述方式在镜头镜筒内配置各透镜:在从广角端向远焦端进行变倍时,所述第1透镜组、所述第2透镜组以及所述多个透镜组中的相邻的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在从无限远物体向近距离物体进行对焦时,所述第1对焦透镜组和所述第2对焦透镜组以彼此不同的移动轨迹向像侧移动,且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0012]1.10<f2/fF2<2.00
[0013]其中,f2:第2透镜组的焦距,
[0014]fF2:第2对焦透镜组的焦距。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示出第1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镜头结构的图。
[0016]图2的(A)、图2的(B)以及图2的(C)分别是第1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远焦端状态下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各像差图。
[0017]图3的(A)、图3的(B)以及图3的(C)分别是第1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远焦端状态下的近距离对焦时的各像差图。
[0018]图4是示出第2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镜头结构的图。
[0019]图5的(A)、图5的(B)以及图5的(C)分别是第2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远焦端状态下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各像差图。
[0020]图6的(A)、图6的(B)以及图6的(C)分别是第2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远焦端状态下的近距离对焦时的各像差图。
[0021]图7是示出第3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镜头结构的图。
[0022]图8的(A)、图8的(B)以及图8的(C)分别是第3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远焦端状态下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各像差图。
[0023]图9的(A)、图9的(B)以及图9的(C)分别是第3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远焦端状态下的近距离对焦时的各像差图。
[0024]图10是示出第4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镜头结构的图。
[0025]图11的(A)、图11的(B)以及图11的(C)分别是第4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远焦端状态下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各像差图。
[0026]图12的(A)、图12的(B)以及图12的(C)分别是第4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远焦端状态下的近距离对焦时的各像差图。
[0027]图1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0028]图14是示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的相机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根据图14对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的相机(光学设备)进行说明。如图14所示,该相机1由主体2和安装在主体2的摄影镜头3构成。主体2具备拍摄元件4、对数码相机的动作进行控制的主体控制部(未图示)以及液晶操作画面5。摄影镜头3具备由多个透镜组构成的光学系统ZL以及对各透镜组的位置进行控制的透镜位置控制机构(未图示)。透镜位置控制机构由对透镜组的位置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使透镜组沿着光轴向前后移动的电机以及对电机进行驱动的控制电路等构成。
[0030]来自被摄体的光通过摄影镜头3的光学系统ZL被聚光,到达拍摄元件4的像面I上。到达像面I的来自被摄体的光通过拍摄元件4被光电转换,作为数字图像数据被记录在未图示的存储器。记录在存储器的数字图像数据能够根据用户的操作而显示在液晶画面5。另外,该相机可以是无反光镜相机,也可以是具有快速复原反光镜的单反类型的相机。
[0031]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摄影镜头3)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变焦镜头)ZL的一例的变倍光学系统ZL(1)具备从物体侧依次在光轴上排列配置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G1、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G2以及后组GR,后组GR具备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对焦透镜组GF1(例如,由第5透镜组G5构成)以及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对焦透镜组GF2(例如,由第6透镜组G6构成)。并且,在从广角端向远焦端进行变倍时,第1透镜组G1、第2透镜组G2以及构成后组GR的多个透镜组中的相邻的透镜组
之间的间隔变化。而且,在从无限远物体向近距离物体进行对焦时,第1对焦透镜组GF1和第2对焦透镜组GF2以彼此不同的移动轨迹向像侧移动。
[0032]优选的是,该变倍光学系统ZL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
[0033]1.10<f2/fF2<2.00

(1)
[0034]其中,f2:第2透镜组的焦距
[0035]fF2:第2对焦透镜组的焦距
[0036]上述条件式(1)规定第2透镜组G2与第2对焦透镜组GF2的焦距的比,通过满足条件式(1),从而能够抑制从无限远物体向近距离物体进行对焦时的以球面像差、像面弯曲为首的各像差的变动。为了可靠地得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优选的是,将条件式(1)的上限值例如设定为1.85、1.70、1.60、1.55、1.5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变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由从物体侧依次在光轴上排列配置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以及具有多个透镜组的后组构成,所述后组具备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对焦透镜组以及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对焦透镜组,在从广角端向远焦端进行变倍时,所述第1透镜组、所述第2透镜组以及所述多个透镜组中的相邻的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在从无限远物体向近距离物体进行对焦时,所述第1对焦透镜组和所述第2对焦透镜组以彼此不同的移动轨迹向像侧移动,且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10<f2/fF2<2.00其中,f2:所述第2透镜组的焦距,fF2:所述第2对焦透镜组的焦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0.30<f1/fF1<2.50其中,f1:所述第1透镜组的焦距,fF1:所述第1对焦透镜组的焦距。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所述第1对焦透镜组由一个正透镜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0.60<fr/fF2<3.00其中,fr:配置于最靠像侧的最终透镜组的焦距。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30<fF1/(

fF2)<10.00。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0.01<MWF1/MWF2<1.00其中,MWF1:广角端状态下所述第1对焦透镜组从无限远物体向近距离物体进行对焦时的移动量,MWF2:广角端状态下所述第2对焦透镜组从无限远物体向近距离物体进行对焦时的移动量,其中,设向像侧的移动为正。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所述第2对焦透镜组由一个正透镜和一个负透镜构成。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所述第1透镜组具有至少一个正透镜,
且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60.00<νp其中,νp:所述正透镜的阿贝数。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后组在所述第1对焦透镜组的物体侧具有能够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浩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尼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