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隔离串联补偿脉冲负载电源系统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77728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隔离串联补偿脉冲负载电源系统及控制方法。所述电源系统由一个非隔离双路输出整流器和一个非隔离直流变换器组成。非隔离双路输出整流器包括一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非隔离直流变换器包括一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非隔离双路输出整流器输入可以是单相或三相交流电,其输出端1连接到非隔离直流变换器输入端,非隔离直流变换器输出端与非隔离双路输出整流器输出端2串联作为系统的总输出端与脉冲功率负载相连。通过非隔离双路输出整流器控制输入电流和两输出端的电压,通过非隔离直流变换器控制总输出端电压,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电网电能质量,减小系统功率变换级数,提高系统效率,增大功率密度,适用于向脉冲负载供电的场合。负载供电的场合。负载供电的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隔离串联补偿脉冲负载电源系统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电系统及控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非隔离串联补偿脉冲负载电源系统及其相对应的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电子变换及供电系统领域。

技术介绍

[0002]脉冲功率负载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军事、环境保护等领域。它要求电源系统在提供脉冲电流的同时保持稳定的电压。
[0003]传统的脉冲负载电源采用无源功率解耦方式,通过增大电容等无源储能元件的容量来满足负载的需求,其缺点是一方面变换器在设计时按峰值功率设计,另一方面通过增大电容量来维持电压稳定,使得电源的体积重量增大,功率密度减小。
[0004]为了解决传统脉冲负载电源存在的问题,一些有源功率解耦拓扑被提出,例如专利(公开号:CN109217333A)将一个双向直流变换器并联在整流器的直流输出端,其另一端为电容等构成的储能单元。整流器提供平均稳态功率分量,当负载所需功率低于平均功率时,主电源高出的那部分能量经整流器和双向直流变换器被储存在储能单元中,当负载脉冲到来时储能单元再通过双向直流变换器释放能量进行补偿。这种方案的优点是整流器部分可按平均功率进行设计,储能单元中用作解耦的电容通过双向直流变换器与负载相连,允许较大的电压波动,因此所需电容容量较小,使得电源体积一定程度上减小。但这种方案也存在缺点,一方面脉冲功率分量需经过三级功率变换到达负载侧,导致该结构效率不高,另一方面双向变换器仍需按照峰值功率设计,仍然存在体积重量大的问题。专利(公开号:CN111030501A)在功率因数校正(PFC)变换器后级联直流变换器,再与负载相连。PFC变换器部分提供稳态平均功率分量,PFC变换器输出母线电容作为解耦电容,当负载所需功率低于平均功率时,母线电容储能,当负载所需功率高于平均功率时,母线电容放电。在这种方案中PFC变换器可按照平均功率设计,解耦电容通过直流变换器与负载相连,允许的电压波动较大,因此所需电容容量较小,使得电源体积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但这种方案同样也存在一些缺点,在该结构中所有功率都需经过两级变换到达负载侧,使得整体效率较低,直流变换器部分仍需按照峰值功率进行设计,限制了该脉冲电源体积的进一步减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非隔离串联补偿脉冲负载电源系统及控制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所述系统是由一个非隔离双路输出整流器和一个非隔离直流变换器组成的,非隔离双路输出整流器包括一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输出端1与非隔离直流变换器的输入端相连,非隔离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端与非隔离双路输出整流器输出端2串联,作为总输出端与脉冲功率负载相连。
[0008]非隔离双路输出整流器两输出端电容按负载峰值功率和电压波动范围设计,电容
容量相对较大,主要起到功率解耦的作用,可允许较大的电压波动。非隔离直流变换器输出端电容只需按照滤除开关频率纹波的能力来进行设计,其值相对较小,该电容能够及时补偿非隔离双路输出整流器输出端2的电压波动,保证总输出电压的稳定。
[0009]部分能量经过非隔离双路输出整流器后从输出端1进入非隔离直流变换器,再从直流变换器输出端流入负载,共经过两级功率变换。部分能量经过非隔离双路输出整流器后从输出端2直接流入负载,只需经过一级功率变换。
[0010]非隔离双路输出整流器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实现:
[0011]方式1:采用一个集成的非隔离双路输出整流器同时提供一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
[0012]方式2:采用两个非隔离整流器共同提供一个输入端,各提供一个输出端,其中一个非隔离整流器输出端1连接至非隔离直流变换器的输入端,另一个非隔离整流器输出端2与非隔离直流变换器输出端串联后再与负载相连。
[0013]所述非隔离串联补偿脉冲负载电源系统的非隔离双路输出整流器具体控制过程描述如下:
[0014]非隔离双路输出整流器对输出端1电压峰值信号v
1 max
,输出端2电压峰值信号v
2 max
和输入电流信号i
in
进行实时采集,v
1 max
与v
2 max
相加得到非隔离双路输出整流器两输出端电压峰值之和v
max
。v
max
与电压基准信号V
ref1
相减得到误差信号v
1error
,经过电压调节器1调节后得到电流环参考信号i
inref
,该信号与输入电流信号i
in
做差后得到电流环误差信号i
error
,该误差信号经电流调节器后作为调制波信号v
m1
进入到脉冲调制器1中。同时,v
1 max
与电压基准信号V
ref2
相减得到误差信号v
2error
,该误差信号经电压调节器2后作为调制波信号v
m2
进入到脉冲调制器1中。经过脉冲调制器1调制后得到非隔离双路输出整流器的驱动控制信号,从而实现对两输出端电压和输入电流的调节。
[0015]所述非隔离串联补偿脉冲负载电源系统的非隔离直流变换器有控制方法描述如下:
[0016]非隔离直流变换器对总输出电压信号V
oall
进行实时采集,与电压基准信号V
ref
相减得到误差信号v
error
,经过电压调节器3、脉冲调制器2后得到非隔离直流变换器的驱动控制信号,从而实现对非隔离双路输出整流器输出端2电压波动补偿,保持总输出电压稳定。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非隔离双路输出整流器输入电流与脉冲负载电流解耦,整流器可按平均功率进行设计。电源体积重量减小,功率密度增大。
[0019]2、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部分功率通过非隔离双路输出整流器的输出端2直接给负载供电,功率变换级数少,功率损耗小,系统效率高。
[0020]3、采用本专利技术的非隔离直流变换器控制,可以实现电压的快速补偿,精确控制总输出电压不变,因此非隔离双路输出整流器两个输出端电容允许的电压波动范围可以很大,电容体积减小,电路的功率密度增大。
附图说明
[0021]本说明书附图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给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理解,并不对本专利技术构成限制。
[0022]先给出附图中符号的含义:v
in
、v1、v2、v3、V
oall
分别代表电网输入电压、非隔离双路输出整流器输出端1电压、输出端2电压、非隔离直流变换器输出端电压、系统总输出电压;V
ref1
、V
ref2
分别代表非隔离双路输出整流器两输出端电压之和参考值、输出端1电压参考值;V
ref
代表总输出电压参考值;v
1max
、v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隔离串联补偿脉冲负载电源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一个非隔离双路输出整流器和一个非隔离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隔离双路输出整流器包括一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输出端1与非隔离直流变换器的输入端相连,非隔离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端与非隔离双路输出整流器输出端2串联,作为总输出端与脉冲功率负载相连;非隔离双路输出整流器两输出端电容按负载峰值功率和电压波动范围设计,电容容量相对较大,主要起到功率解耦的作用,可允许较大的电压波动。非隔离直流变换器输出端电容只需按照滤除开关频率纹波的能力来进行设计,其值相对较小,该电容能够及时补偿非隔离双路输出整流器输出端2的电压波动,保证总输出电压的稳定;部分能量经过非隔离双路输出整流器后从输出端1进入非隔离直流变换器,再从直流变换器输出端流入负载,共经过两级功率变换;部分能量经过非隔离双路输出整流器后从输出端2直接流入负载,只需经过一级功率变换;非隔离双路输出整流器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实现:方式1:采用一个集成的非隔离双路输出整流器同时提供一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方式2:采用两个非隔离整流器共同提供一个输入端,各提供一个输出端,其中一个非隔离整流器输出端1连接至非隔离直流变换器的输入端,另一个非隔离整流器输出端2与非隔离直流变换器输出端串联后再与负载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非隔离双路输出整流器控制输出端1电压峰值v
1 max
,输出端2电压峰值v
2 max
和输入电网电流i
in
;非隔离直流变换器控制总输出电压V
oall
。其具体控制过程描述如下:非隔离双路输出整流器对输出端1电压峰值信号v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佐乾吴红飞杨帆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