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拟南芥抗病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7522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拟南芥抗病性的方法,属于生物刺激剂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四种多糖(螺旋藻多糖、藜麦多糖、燕麦多糖和岩藻多糖)为对象,首先鉴定了四种多糖的体外抗氧化特性,其次评价了四种多糖对病原菌的抑菌活性,最后评估了四种多糖对拟南芥抗丁香疫病的增强效应并探讨了分子机制。本发明专利技术为螺旋藻多糖和岩藻多糖作为功能产品以及环境友好的生物刺激剂研发和应用提供了科学基础。物刺激剂研发和应用提供了科学基础。物刺激剂研发和应用提供了科学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拟南芥抗病性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刺激剂
,尤其涉及一种提高拟南芥抗病性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植物病害严重制约着现代农业的绿色安全及可持续发展。传统化学农药对病害防治效果好,但易造成农药残留和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等问题。目生物刺激剂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的、环境友好型的能够通过诱导作物自身免疫力从而提高抗病能力的一大类物质或微生物,在农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多糖类物质具有调节免疫、抗氧化及抑菌等多种生理活性,已经成为开发具有提高植物抗病性等功效的新型生物刺激剂的重要天然原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螺旋藻多糖和/或岩藻多糖在提高拟南芥抗病性中的应用。
[0004]优选地,所述抗病性是指抗丁香假单胞菌。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螺旋藻多糖和/或岩藻多糖在制备提高拟南芥抗病性制剂中的应用。
[0006]优选地,所述抗病性是指抗丁香假单胞菌。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刺激剂,所述生物刺激剂包含螺旋藻多糖和/或岩藻多糖。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上述生物刺激剂在提高拟南芥抗病性中的应用。
[0009]优选地,所述抗病性是指抗丁香假单胞菌。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本专利技术以四种多糖(螺旋藻多糖、藜麦多糖、燕麦多糖和岩藻多糖)为对象,首先鉴定了四种多糖的体外抗氧化特性,其次评价了四种多糖对病原菌的抑菌活性,最后评估了四种多糖对拟南芥抗丁香疫病的增强效应并探讨了分子机制。本专利技术为螺旋藻多糖和岩藻多糖作为功能产品以及环境友好的生物刺激剂研发和应用提供了科学基础。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实施例1中PSP、QPS、OGS、FSP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结果图。
[0013]图2为实施例1中FSP、QPS、OGS、FSP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图。
[0014]图3为实施例1中PSP、QPS、OGS、FSP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图。
[0015]图4为实施例1中PSP、QPS、OGS、FSP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图。
[0016]图5为实施例2中四种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涅斯捷连科氏菌、大肠杆菌、盐单胞菌、丁香假单胞菌五种菌的抑菌圈。
[0017]图6为实施例2中四种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涅斯捷连科氏菌、大肠杆菌、盐单胞菌、丁香假单胞菌五种菌的抑制率,其中(a)金黄色葡萄球菌;(b)大肠杆菌;(c)盐单胞菌;
(d)涅斯捷连科氏菌;(e)丁香假单胞菌。
[0018]图7为实施例3中Pst DC3000接种4d后的症状图。
[0019]图8为实施例3中Pst DC3000接种4d后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图。
[0020]图9为实施例3中Pst DC3000接种4d后的诱抗效果图。
[0021]图10为实施例3中叶片菌落值变化图。
[0022]图11为实施例3中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图。
[0023]图12为实施例3中叶片丙二醛的含量变化图。
[0024]图13为实施例3中NO含量变化图。
[0025]图14为实施例3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变化图。
[0026]图15为实施例3中SOD、CAT和POD的活性变化图。
[0027]图16为实施例3中叶片木质素含量变化图。
[0028]图17为实施例3中叶片总黄酮含量变化图。
[0029]图18为实施例3中叶片过氧化氢含量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实施例1四种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0031]1.实验设计及方法
[0032](1)取pH值为8.2的Tris

HCL缓冲溶液2.45mL和2.1mL ddH2O混合,25℃预热0.5h,加入1mL不同浓度的螺旋藻多糖(PSP)(福清市新大泽螺旋藻有限公司购买)、藜麦多糖(QPS)(斯诺特生物公司购买)、燕麦多糖(OGS)(西安佰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购买)、岩藻多糖(FSP)(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购买)溶液(1.0、2.0、4.0、6.0、8.0、10.0mg/mL),与0.4mL的25mmol/L邻苯三酚避光处反应5min,加入0.5mL 8mmol/L HCL溶液终止反应,320nm波长处测吸光值。每组试验做3个平行,其中A0水代替样品、A1多糖的溶液吸光度、VC作为阳性对照,按公式计算清除率。
[0033]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1

A1/A0)*100%。
[0034](2)7mmol/L ABTS+与2.45mmol/L过硫酸钾溶液1:1(V/N)混合24h制得ABTS+溶液,用蒸馏水稀释25倍至在734nm波长处吸光值为0.700左右,取0.4mL不同浓度的螺旋藻多糖、藜麦多糖、燕麦多糖、岩藻多糖溶液(1.0、2.0、4.0、6.0、8.0、10.0mg/mL),加入0.6mL稀释过的ABTS+溶液,避光静止反应105min后,734nm波长处测吸光值,每组试验做3个平行,其中A0水代替样品、A1多糖的溶液吸光度、以Vc作为阳性对照。按公式计算清除率。
[0035]ABTS+自由基清除率(%)=(1

A0)/A1*100%。
[0036](3)在管中加入0.5mL不同浓度的螺旋藻多糖、藜麦多糖、燕麦多糖、岩藻多糖四种多糖溶液(1.0、2.0、4.0、6.0、8.0、10.0mg/mL)后加入0.5mL 6mmol
·
L

1 FeSO4溶液及0.5mL 6mmol
·
L
‑1的水杨酸—乙醇混匀后立即加入0.5mL 2.4mmol
·
L
‑1H2O2溶液,在常温避光静止下反应30min。于510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值,每组试验具有3个平行,其中A0水代替样品、A1多糖的溶液吸光度、A2乙醇代替水杨酸—乙醇溶液测得的吸光度、VC作为阳性对照。
[0037]羟基自由基清除率(%)=(1

(A1

A2/A0))*100%。
[0038](4)将等体积1mL的不同浓度螺旋藻多糖、藜麦多糖、燕麦多糖、岩藻多糖(1.0、
2.0、4.0、6.0、8.0、10.0mg/mL)与0.2mmoL/L的DPPH
·
乙醇溶液混合后,室温条件下避光静止放置反应30min。于517nm波长处测定每组的吸光度,每组试验具有3个平行,A0水代替样品、A1多糖的溶液吸光度、A2多糖+无水乙醇测得的吸光度、以VC为阳性对照。按下列公式计算清除率。
[0039]DPPH清除率(%)=(1

(A1

A2/A0))*100%。
[0040]2.研究结果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螺旋藻多糖和/或岩藻多糖在提高拟南芥抗病性中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病性是指抗丁香假单胞菌。3.螺旋藻多糖和/或岩藻多糖在制备提高拟南芥抗病性制剂中的应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红利朱晓丽李润植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