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京大学专利>正文

双重协同制冷创面敷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7379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重协同制冷创面敷料,包括依次贴合设置的生物活性材料层和红外高透支撑层,生物活性材料层贴近创面一侧设置,且具有红外辐射散热功能,红外高透支撑层对红外线的透过率大于90%,生物活性材料层和红外高透支撑层对太阳光的总反射率大于95%;用于通过生物活性材料层将创面处热量以红外辐射散热形式散出,同时通过反射太阳光,以协同缓解高温太阳光直射下创面过热。本发明专利技术对创面敷料的结构进行设计,能够实现无源制冷,克服由于吸光而造成创面温度升高的问题,为高温太阳光下创面修复营造理想的微环境,避免太阳光下创面过热导致伤口难以愈合;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功能性创面敷料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研究和经济价值。研究和经济价值。研究和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重协同制冷创面敷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创面辅料
,尤其涉及一种双重协同制冷创面敷料。

技术介绍

[0002]全球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皮肤创伤患者,严重时甚至危及他们的生命,皮肤创伤已经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全球性医药卫生问题。创面愈合是一种动态、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中涉及到多个目标细胞的迁移、增殖和分化。创面微环境是决定伤口愈合的关键。影响创面微环境有内源性因素(衰老、共病等)和外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生物方面(细菌负荷、免疫等),物理方面(温度、湿度等),化学方面(pH值、材料降解产物等)。
[0003]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创面局部温度对其微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一旦超过生理温度,创面目标细胞增殖和分化受到抑制;另一面,由于人体温度具有自调节功能,持续的过热会诱发汗液产生使得创面长期处于高湿环境,不仅不利于目标细胞的活性,同时加剧周围细菌的繁殖,最终导致感染率及组织损伤程度显著增高。
[0004]敷料作为一种人工干预手段可加速皮肤愈合,在调控创面外部微环境中占据重要地位。虽然市面上已有纱布、水凝胶、泡沫等众多敷料可供选择,但在高温环境下敷料对创面散热的抑制会引起其局部的过热及高湿。室内大功率的空调等制冷设施可使环境达到创面修复所需的适宜温度。然而,户外巨大的开放型高温环境以及高强度太阳辐照下,传统的制冷方式难以达到创面修复所需的适宜环境温度,使得户外太阳光下创面的快速愈合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
[0005]目前,敷料的功能性研究多侧重于调控敷料的抗菌、透气、止血、透湿等性能,很少有着眼于太阳光下敷料散热降温性能,以实现更优的创面调控效果的研究。专利CN201310000793.2公开了一种重组蛛丝蛋白/含银纳米创面膜的制备方法,将硝酸银稀溶液均匀喷洒在PVA纳米纤维膜后烘干;将pNSR16溶解在甲酸中配成RGD

蛛丝蛋白的甲酸溶液,再通过静电纺丝将纤维纺在PVA纳米纤维膜表面,形成pNSR16复合的含银PVA纳米纤维膜,经烘干处理后得到含银的纳米生物创面膜。该方法采用天然蛋白质材料,具有生物活性;硝酸银抗菌成分引入,抗菌性显著,可杀灭绝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但是其不具备对创面温度进行调控的作用,当使用者处于高热环境或者室外太阳光照环境下时,敷料效果明显下降。
[0006]由于创面敷料对生物亲和性和透气性等有较高要求,使得敷料用材料受到限制,因此制备太阳光下制冷敷料较难。亟待研究在太阳光下营造理想创面微环境(低细菌负荷、适宜温度和湿度等)的敷料,以满足太阳光下创面快速愈合的需求。
[0007]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双重协同制冷创面敷料,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重协同制冷创面敷料,通过构造一层具有红外辐射散热功能的生物活性材料层和红外高透支撑层,能够通过
红外热辐射释放创面处的热量;对太阳光具有高反射性,并防止吸收太阳光的热量,实现高效协同制冷,同时还能满足敷料对细菌阻隔、生物亲和性、透气、透湿、强度等常规性能的要求。
[0009]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重协同制冷创面敷料,包括依次贴合设置的生物活性材料层和红外高透支撑层,所述生物活性材料层贴近创面一侧设置,且具有红外辐射散热功能,所述红外高透支撑层对红外线的透过率大于90%,所述生物活性材料层和红外高透支撑层对太阳光的总反射率大于95%;用于通过所述生物活性材料层将创面处热量以红外辐射散热形式散出,同时通过反射太阳光,以协同降低创面温度。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生物活性材料层为丝素蛋白、壳聚糖和胶原蛋白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活性纤维膜。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性纤维膜的纤维直径为500

700nm。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红外高透支撑层为尼龙6和聚乙烯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的纳米纤维膜。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纳米纤维膜中纤维的直径为100

200nm。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生物活性材料层和红外高透支撑层对太阳光的总反射率大于95%。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生物活性材料层的厚度为400

600μm,所述红外高透支撑层的厚度为100~200μm。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红外高透支撑层在波长8

13μm的红外线的透过率大于90%。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重协同制冷创面敷料,通过生物活性材料层与红外高透支撑层的独特复合结构设计,使得对太阳光具有高反射性,同时使创面热量通过生物活性材料层以红外辐射散热形式快速散出,并防止吸收太阳光的热量,实现高效协同制冷。克服由于吸光而造成创面温度升高的问题,而且能够防止由于光透过而造成活性材料层发生光老化的问题。为高温太阳光下创面修复营造理想的微环境(低细菌负荷、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避免太阳光下创面过热导致伤口难以愈合。与此同时,复合结构设计还兼具阻隔细菌、生物亲和性、透气和透湿性能,而红外高透支撑层赋予敷料良好的机械强度,又不会阻碍红外热辐射散热效率,最终得到了综合性能较优的创面敷料。本专利技术从红外辐射散热和太阳光反射功能出发,对创面敷料的结构进行设计,能够实现双重无源制冷,为功能性创面敷料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研究和经济价值。
[0019]2.本专利技术生物活性材料层和红外高透支撑层优选为纤维膜,一方面,纤维膜具有高的比表面积,便于活性物质在创面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孔隙率、孔径、厚度等可调控性高,便于大规模制备,而且通过调控活性纤维膜的结构参数,能够对红外热辐射散热、透气和透湿性能进行调控,以得到综合性能较优的敷料。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双重协同制冷创面敷料正对太阳光的反射率及中红外的发射率。
[0021]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双重协同制冷创面敷料正反面对太阳光反射率和中红外的发射率。
[0022]图3为实施例1制备的双重协同制冷创面敷料对细菌阻隔性能测试结果。
[0023]图4为实施例1制备的双重协同制冷创面敷料的透湿能力测试结果。
[0024]图5为实施例1制备的双重协同制冷创面敷料、棉纱布、商业凝胶敷料、皮肤表面及环境温度在太阳光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6]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例中仅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专利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0027]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重协同制冷创面敷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贴合设置的生物活性材料层和红外高透支撑层,所述生物活性材料层贴近创面一侧设置,且具有红外辐射散热功能,所述红外高透支撑层对红外线的透过率大于90%,所述生物活性材料层和红外高透支撑层对太阳光的总反射率大于95%;用于通过所述生物活性材料层将创面处热量以红外辐射散热形式散出,同时通过反射太阳光,以协同缓解高温太阳光下的创面过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协同制冷创面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活性材料层为丝素蛋白、壳聚糖、胶原蛋白、海藻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活性纤维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重协同制冷创面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纤维膜的纤维直径为500

700nm。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斌张骞朱嘉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