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多层复合片材断面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7182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形成多层复合片材断面的方法,包括:将样品固定在一具有容置空间的模具内,样品为多层复合片材,包括边缘部;在容置空间内填充树脂,并使得树脂包覆样品,树脂固化后形成树脂块;从容置空间内取出树脂块,对树脂块进行打磨,并使得样品边缘部至少一部分材料去除,以露出样品的断面,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断面形态层次分明,从而便于观察,同时,适用于对不同结构、不同材料厚度的多层复合片材的断面的形成。断面的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形成多层复合片材断面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包装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形成铝塑复合片材断面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食品包装上经常用到多层结构的包装材料,其中既有由多种同类材质组成的多层薄膜如,多层共挤膜,也有由多种不同种类材质组成的多层包装,例如由铝塑纸组成的无菌包,在对这些多层薄膜/包装的层结构进行分析前,需要先得到完好平整的横截面样品,再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分析。
[0003]目前多层结构材料的横截面样品获取方法一般是通过先将材料垂直固定,再用切片机沿平行于横截面的方向多次切片,得到横截面样品,这种方法适用于层结构简单,材料韧性不高的样品,而食品包装中普遍采用的铝塑复合片材中的塑料,铝箔不仅韧性高,而且厚度薄,最薄的只有几微米,采用切片法会使部分变形的层覆盖到其它层上,影响层结构分析的准确性,请参考图1

图2,不同的铝塑复合片材在经过切片之后,采用显微镜在500X放大下观察层结构,我们可以看到会出现层间变形导致无法判断各层的结构,另外在图3中则进一步示出了一种多层复合片材的设计结构与通过实际的复合片材在经过切片之后采用显微镜在500X放大下观察到的层结构,可以看到由于层变形严重,导致层间结构完全无法看清,也无法进行测量与分析。
[0004]另一种方法是冷冻切片,一般用于生物样品切片的制备,在低温下用包埋剂将样品包埋冷冻,再用冷冻切片机进行切片得到横截面样品,在低温下一些塑料会从常温的软弹变得脆硬(高分子材料中将此现象称为玻璃化转变),冷冻切片可以部分改善塑料变形影响观察的问题,但材料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冷冻切片并不完全适用于上述的多层材料横截面样品的制备。
[0005]同时,这些多层复合片材存在层数多,通常有5

9层;各层厚度不一,几微米到几百微米;材质不同,一个包装材料中同时有铝,塑料,纸张等;多层薄膜中各层材质相近,且大多为透明等特点,因此需要一种形成多层复合片材断面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便于观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形成多层复合片材断面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便于观察。
[0007]一种形成多层复合片材断面的方法,包括:
[0008]将样品固定在一具有容置空间的模具内,所述的样品为多层复合片材,包括边缘部;
[0009]在容置空间内填充树脂,并使得树脂包覆样品,树脂固化后形成树脂块;
[0010]从容置空间内取出树脂块,对树脂块进行打磨,并使得样品边缘部至少一部分材料去除,以露出样品的断面。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多层复合片材至少有三层,各层材料具有1

100μm之间的厚度。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样品呈竖直、展平的状态设置在容置空间内,所述的样品包括上端面,所述的树脂块包括顶面,所述的顶面与上端面的距离为5

80mm。
[0013]进一步的,在对树脂块进行打磨之前,沿一切面切除一部分树脂块,所述的切面应位于上端面与顶面之间,且所述的切面与上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5mm。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树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环氧树脂或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5]进一步的,在对树脂块进行打磨时采用碳化硅,氧化铝,金刚石砂纸中的一种或多种金相砂纸进行打磨,且,采用不同目数的砂纸进行多次打磨,按低目数至高目数依次打磨的方式进行。
[0016]进一步的,在打磨完成后还进行抛光处理,其中,在抛光处理时,采用抛光布和抛光液组合完成,所述的抛光布可以为合成纤维,合成人造丝,丝绸等材质的抛光布,所述的抛光液为含有单晶金刚石,多晶金刚石,氧化铝等微粒的抛光液。
[0017]进一步的,在打磨时,所述的砂纸的目数为60

4000目,每次打磨的时间为0.5min

4min。
[0018]进一步的,在打磨和/或抛光过程中,采用磨抛机进行打磨或抛光,所述的磨抛机上转盘转速50

150转每分,下转盘在200

300转每分;压力10

30N;上下转盘旋转方向为逆向或正向。
[0019]进一步的,所述的样品为mLLDPE+LDPE+Adhesive+EVOH+Adhesive+mLLDPE+LDPE的多层复合片材,以180目砂纸打磨120

240s,400目砂纸打磨120

240s,800目砂纸打磨60

120s,1200目砂纸打磨60

120s,2500目砂纸打磨60

120s的次序打磨之后,以合成人造丝抛光布+金刚石抛光液抛光120

240s,阻尼抛光布+氧化铝抛光液抛光120

240s进行抛光处理。
[0020]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形成多层复合片材断面的方法,包括:将样品固定在一具有容置空间的模具内,所述的样品为多层复合片材,包括边缘部;在容置空间内填充树脂,并使得树脂包覆样品,树脂固化后形成树脂块;从容置空间内取出树脂块,对树脂块进行打磨,并使得样品边缘部至少一部分材料去除,以露出样品的断面,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断面形态层次分明,从而便于观察,同时,适用于对不同结构、不同材料厚度的多层复合片材的断面的形成。
附图说明
[0021]图1

图3是现有技术中通过切片的方式对材料形成的断面图;
[0022]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步骤图示;
[0023]图5

图7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针对不同材料形成的断面图。
[0024]图示符号说明:
[0025]样品10;中部11;边缘部12;上端面120;断面121;
[0026]模具20;容置空间21;顶点200;
[0027]树脂30;树脂块31;顶面310;
[0028]磨抛机40。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30]请一并参考附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形成多层复合片材断面121的方法,以最终形成具有层次分明的断面121形态,便于观察和分析,所述的方法包括:
[0031]S1:将样品10固定在一具有容置空间21的模具20内,所述的样品10为多层复合片材,包括边缘部12。
[0032]可以理解的,所述的样品10是指多层复合片材样品10,所述的多层复合片材是指由至少三层相同或不同的片状材料层叠形成的复合材料,所述的片状材料可以为塑料膜、纸张、铝箔或其他片状材料,同时,在片状材料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如粘合剂等用于连接、固定片材的材料,所述的塑料膜可以为PE、PVC、PET、PP等膜材,在一些的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形成多层复合片材断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样品固定在一具有容置空间的模具内,所述的样品为多层复合片材,包括边缘部;在容置空间内填充树脂,并使得树脂包覆样品,树脂固化后形成树脂块;从容置空间内取出树脂块,对树脂块进行打磨,并使得样品边缘部至少一部分材料去除,以露出样品的断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形成多层复合片材断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复合片材至少有三层,各层材料具有1

500μm之间的厚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形成多层复合片材断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样品呈竖直、展平的状态设置在容置空间内,所述的样品包括上端面,所述的树脂块包括顶面,所述的顶面与上端面的距离为5

80mm。4.如权利要求3所述形成多层复合片材断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树脂块进行打磨之前,沿一切面切除一部分树脂块,所述的切面应位于上端面与顶面之间,且所述的切面与上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5mm。5.如权利要求3所述形成多层复合片材断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树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环氧树脂或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6.如权利要求5所述形成多层复合片材断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树脂块进行打磨时采用碳化硅,氧化铝,金刚石砂纸中的一种或多种金相砂纸进行打磨,且,采用不同目数的砂纸进行多次打磨,按低目数至高目数依次打磨的方式进行。7.如权利要求6所述形成多层复合片材断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打磨完成后还进行抛光处理,其中,在抛光处理时,采用抛光布和抛光液组合完成,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宇董亚强
申请(专利权)人:乐美包装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