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采集终端输入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6796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采集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采集终端输入电路,该智能采集终端输入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光耦G1和电阻R3;所述电阻R1的一端接输入信号,所述电阻R1和电阻R2的公共端电连接所述光耦G1的引脚2,所述电阻R2和所述光耦G1的引脚1的公共端接第一电源;所述光耦G1的引脚3接地;所述光耦G1的引脚4和电阻R3的公共端电连接微处理器的引脚43;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接第二电源;所述电阻R1将采集到的输入信号通过光耦G1传输到微处理器,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输入信号与微处理器之间设置光耦G4,有效提升了输入信号的稳定性,保障了采集终端的正常运行,避免其被损坏。避免其被损坏。避免其被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采集终端输入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采集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采集终端输入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电子通信工程英文名为Electronics and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是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构建现代信息社会的工程领域,利用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解决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电子控制、仪器仪表、计算机设计与制造及与电子和通信工程相关领域的技术问题,研究电子信息的检测、传输、交换、处理和显示的理论和技术。
[0003]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信息产业,包括信息交流所用的媒介(如通信、广播电视、报刊图书以及信息服务)、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所需用的器件设备和原材料的制造和销售,以至计算机、光纤、卫星、激光、自动控制等由于其技术新、产值高、范围广而已成为或正在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的支柱产业。电子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新技术革命带来根本性和普遍性的影响,电子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既出现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又促成了现代通信的实现。电子技术正在向光子技术演进,微电子集成正在引伸至光子集成。光子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结合与发展,正在推动通信向全光化方向通信的快速发展,而通信与计算机越来越紧密的结合与发展,正在构建崭新的网络社会和数字时代。
[0004]采集终端作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关键设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采集终端既可对带载波或微功率无线模块的电能表全采集,也可对带RS485接口的台变总表直接采集。由采集终端、电能表、采集器、主站组成的集中抄表系统,实现了原人工抄表向自动抄表的转变,解决了电能的及时、准确的结算。采集终端实现现场电能表数据的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双向传输以及转发或执行控制命令等功能,是保证电力用电计量稳定性及可靠性的关键设备,目前采集终端通讯安全较为薄弱,一般技术规范上是有加密规定的,但是现场一般没有使用或是密码过于简单,导致通讯信息很容易被监听、伪造和篡改,采集终端通讯安全性评价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
[0005]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涉及了信息与通信系统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以及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六个二级学科。研究内容包括信息传输、信息交换、信息处理、信号检测、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电子元器件、微波与天线、仪器仪表技术、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等。
[0006]采集传输控制技术在各个领域应用广泛,主要应用于对各类设备状态的采集,通过通讯方式将采集信息传输到监控平台,以对各类设备的状态进行调整;现有采集传输电路中,输入信号与微处理器之间未实现隔离,外界干扰很容易进入采集终端进行干扰,导致输入信号的稳定性较差,影响采集终端的正常运行,甚至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采集终端输入电路,通过在输入信号与微处理器之间设置光耦G4,有效提升了输入信号的稳定性,保障了采集终端的正常运行,避免其被损坏。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智能采集终端输入电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采集终端输入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光耦G1和电阻R3;所述电阻R1的一端接输入信号,所述电阻R1和电阻R2的公共端电连接所述光耦G1的引脚2,所述电阻R2和所述光耦G1的引脚1的公共端接第一电源;所述光耦G1的引脚3接地;所述光耦G1的引脚4和电阻R3的公共端电连接微处理器的引脚43;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接第二电源;所述电阻R1将采集到的输入信号通过光耦G1传输到微处理器。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源的大小范围为10V~13V。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源为12V。
[0011]进一步地,所述电阻R1为2KΩ。
[0012]进一步地,所述电阻R2与电阻R3的大小相同。
[0013]进一步地,所述电阻R2和电阻R3的大小范围为9Ω~11Ω。
[0014]进一步地,所述电阻R2和电阻R3均为10KΩ。
[0015]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智能采集终端输入电路的有益效果是:工作时,当外界输入信号是高电平的时候,光耦G4没有导通,由于电阻R3的作用,微处理器的引脚43高电平;当外界输入信号是低电平的时候,光耦G4的光电二极管有电流流入,从而使得光耦G4导通,则微处理器的引脚43与接地端GND导通,显示低电平,这样就通过光耦G4把外界输入信号传递给了微处理器。采用光耦G4对外界输入信号和MCU进行了光电隔离,有效地保证了整个电路的稳定性。其中电阻R3提高了光耦G4导通的电流值,提高了输入信号的抗干扰能力;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输入信号与微处理器之间设置光耦G4,有效提升了输入信号的稳定性,保障了采集终端的正常运行,避免其被损坏。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智能采集终端输入电路的电路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智能采集终端输入电路应用时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第一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智能采集终端输入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光耦G1和电阻R3;所述电阻R1的一端接输入信号,所述电阻R1和电阻R2的公共端电连接所述光耦G1的引脚2,所述电阻R2和所述光耦G1的引脚1的公共端接第一电源;所述光耦G1的引脚3接地;所述光耦G1的引脚4和电阻R3的公共端电连接微处理器的引脚43;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接第二电源;所述电阻R1将采集到的输入信号通过光耦G1传输到微处理器。
[0019]所述第一电源的大小范围为10V~13V。
[00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源为12V。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源的大小也可以调整为其他数额,例如11V或13V。
[0021]所述电阻R1为2KΩ。
[00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阻R2与电阻R3的大小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电阻R2和电阻R3的大小也可以不同。
[0023]具体地,所述电阻R2和电阻R3的大小范围为9Ω~11Ω。
[00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阻R2和电阻R3均为10KΩ。在其他实施例中,电阻R2和电阻R3的大小也可以调整为其他值,9Ω或11Ω,即电阻R2和电阻R3的大小均为9Ω或均为11Ω。
[0025]工作时,当外界输入信号是高电平的时候,光耦G4没有导通,由于电阻R3的作用,微处理器的引脚43高电平;当外界输入信号是低电平的时候,光耦G4的光电二极管有电流流入,从而使得光耦G4导通,则微处理器的引脚43与接地端GND导通,显示低电平,这样就通过光耦G4把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采集终端输入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R1、电阻R2、光耦G1和电阻R3;所述电阻R1的一端接输入信号,所述电阻R1和电阻R2的公共端电连接所述光耦G1的引脚2,所述电阻R2和所述光耦G1的引脚1的公共端接第一电源;所述光耦G1的引脚3接地;所述光耦G1的引脚4和电阻R3的公共端电连接微处理器的引脚43;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接第二电源;所述电阻R1将采集到的输入信号通过光耦G1传输到微处理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采集终端输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的大小范围为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振宇侯超杰于秀丽张荣启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铂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