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终端采集通讯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2974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采集综控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采集综控终端采集通讯电路,包括微处理器、与微处理器电连接的通讯接口芯片,及并联后连接在通讯接口芯片引脚A与引脚B之间的第一电阻和钳位电路,第一电阻和钳位电路适于保护通讯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通讯接口芯片,并使通讯接口芯片的接收器输出端口RO与微处理器的串行通信输入端PA10电连接,通讯接口芯片的驱动器输入端口DI与微处理器的串行通信输出端PA9电连接,并通过引脚PA8来协调发送和接收时间,从而实现该芯片半双工的工作模式;通过设置第一瞬态二极管和第二瞬态二极管,能够对通讯接口芯片的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电压进行钳位,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An intelligent terminal acqui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终端采集通讯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采集综控终端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采集综控终端采集通讯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推进,我国电网建设中“重输变轻配用”的现状逐渐改观,配电自动化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全覆盖建设目标迅速提升了我国配用电建设落后的现状。
[0003]配电自动化通过对10kV及以上配网中变压器、开闭所、环网柜等控制节点的遥测、遥信及遥控,实现对配电网运行的自动监控,提升配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同时,当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要功能还是计量服务于电费营销管理。随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覆盖的完成,充分发挥用采系统的数据集成、存储和高效计算能力,挖掘智能电表非计量作用,深化智能电能表等负荷运行数据在中低压配网运行状态管控、故障研判、拓扑校验、异常用电等方面的应用开始引发行业内工程人员及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如何将用采系统中大量的用户端运行数据,应用于配电网的网络分析以解决配网分析中数据不足的难题。
[0004]现有的大多采集电表的采集终端,采集电表传输速度慢,另外功能单一,采集终端和控制终端没有相互结合,通讯效率底,且稳定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采集综控终端采集通讯电路,不仅能实现半双工的工作模式,提高传输效率,而且能够对电路起到保护作用。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采集综控终端采集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处理器、通讯接口芯片及并联后连接在通讯接口芯片引脚A与引脚B之间的第一电阻和钳位电路,第一电阻和钳位电路适于保护通讯电路;所述通讯接口芯片的接收器输出端口RO与微处理器的串行通信输入端PA10电连接;所述通讯接口芯片的驱动器输入端口DI与微处理器的串行通信输出端PA9电连接;所述通讯接口芯片的引脚RE和引脚DE均与微处理器的引脚PA8电连接,适于接收器输出使能、驱动器输出使能及协调发送和接收时间。
[0007]进一步地,所述钳位电路包括第一瞬态二极管和第二瞬态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瞬态二极管的阴极与通讯接口芯片引脚A电连接;所述第二瞬态二极管的阴极与通讯接口芯片引脚B电连接;所述第一瞬态二极管和第二瞬态二极管的阳极均接地。
[0008]进一步地,所述钳位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电连接第一瞬态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电连
接第一瞬态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电连接第二瞬态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二瞬态二极管的阴极。
[0009]进一步地,所述通讯接口芯片型号为SP3485。
[0010]进一步地,所述微处理器的型号为STM32F103C8T6。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为120Ω,所述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的阻值均为4.7KΩ。
[0012]进一步地,所述通讯接口芯片的引脚VCC外接电压为3.3V,通讯接口芯片的引脚GND接地。
[0013]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通讯接口芯片,并使通讯接口芯片的接收器输出端口RO与微处理器的串行通信输入端PA10电连接,通讯接口芯片的驱动器输入端口DI与微处理器的串行通信输出端PA9电连接,并通过引脚PA8来协调发送和接收时间,从而实现该芯片半双工的工作模式;通过设置第一瞬态二极管和第二瞬态二极管,能够对通讯接口芯片的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电压进行钳位,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通讯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1,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采集综控终端采集通讯电路,包括微处理器U1、与微处理器U1电连接的通讯接口芯片U2,及并联后连接在通讯接口芯片U2引脚A与引脚B之间的第一电阻R1和钳位电路,第一电阻R1和钳位电路适于保护通讯电路,微处理器的型号为STM32F103C8T6,通讯接口芯片型号为SP3485;具体而言,一种智能采集综控终端采集通讯电路,包括微处理器U1、通讯接口芯片U2及并联后连接在通讯接口芯片U2引脚A与引脚B之间的第一电阻R1和钳位电路,第一电阻R1和钳位电路适于保护通讯电路。
[0017]通讯接口芯片U2的接收器输出端口RO与微处理器U1的串行通信输入端PA10电连接。
[0018]通讯接口芯片U2的驱动器输入端口DI与微处理器U1的串行通信输出端PA9电连接。
[0019]通讯接口芯片U2的引脚RE和引脚DE均与微处理器U1的引脚PA8相接,适于接收器输出使能、驱动器输出使能及协调发送和接收时间。
[0020]通讯接口芯片U2的引脚VCC外接电压为3.3V,通讯接口芯片U2的引脚GND接地。
[0021]钳位电路包括第一瞬态二极管D1和第二瞬态二极管D2;其中,
第一瞬态二极管D1的阴极与通讯接口芯片U2引脚A电连接,第一瞬态二极管D1的阳极接地,第一瞬态二极管D1与引脚A的公共端连接有第二电阻R2,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
[0022]第一瞬态二极管D1并联第二电阻R2,能够减小通过第一瞬态二极管D1的电流,降低第一瞬态二极管D1的等效电阻,对第一瞬态二极管D1起到保护作用。
[0023]第二瞬态二极管D2的阴极与通讯接口芯片U2引脚B电连接,第二瞬态二极管D2的阳极接地,第二瞬态二极管D2与引脚B的公共端连接有第三电阻R3,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
[0024]第二瞬态二极管D2并联第三电阻R3,能够减小通过第二瞬态二极管D2的电流,降低第二瞬态二极管D2的等效电阻,对第二瞬态二极管D2起到保护作用。
[0025]第一瞬态二极管D1和第二瞬态二极管D2的正极均接地。
[0026]本专利技术中,第一电阻R1的阻值为120Ω,所述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的阻值均为4.7KΩ。
[0027]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通讯接口芯片U2的接收器输出端口RO与微处理器U1的串行通信输入端PA10电连接,通讯接口芯片U2的驱动器输入端口DI与微处理器U1的串行通信输出端PA9电连接,并通过引脚PA8来协调发送和接收时间,从而实现该芯片半双工的工作模式;通过设置第一瞬态二极管D1和第二瞬态二极管D2,能够对通讯接口芯片U2的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电压进行钳位,钳位电路的作用是将周期性变化的波形的顶部或底部保持在某一确定的直流电平上,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0028]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采集综控终端采集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处理器、通讯接口芯片及并联后连接在通讯接口芯片引脚A与引脚B之间的第一电阻和钳位电路,第一电阻和钳位电路适于保护通讯电路;所述通讯接口芯片的接收器输出端口RO与微处理器的串行通信输入端PA10电连接;所述通讯接口芯片的驱动器输入端口DI与微处理器的串行通信输出端PA9电连接;所述通讯接口芯片的引脚RE和引脚DE均与微处理器的引脚PA8电连接,适于接收器输出使能、驱动器输出使能及协调发送和接收时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采集综控终端采集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位电路包括第一瞬态二极管和第二瞬态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瞬态二极管的阴极与通讯接口芯片引脚A电连接;所述第二瞬态二极管的阴极与通讯接口芯片引脚B电连接;所述第一瞬态二极管和第二瞬态二极管的阳极均接地。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采集综控终端采集通讯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振宇侯超杰于秀丽张荣启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铂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