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76506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13
搭载于车辆(12)的燃料电池系统(10)具有收装燃料电池堆(18)的堆壳体(20)。在堆壳体上,在朝向车辆的后方的后部(36d)形成有后方开口(40)。在后方开口处,与燃料电池堆的电极电连接的单电池电压检测端子(60)露出。在该后方开口处设置有层叠过滤器(70)。层叠过滤器具有内网材料(72)、过滤材料(74)以及外网材料(78)。收装有车用电设备(100)的车用电设备收装壳体(102)与后方开口相对。装壳体(102)与后方开口相对。装壳体(102)与后方开口相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料电池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系统,该燃料电池系统具有收装燃料电池堆的堆壳体且该燃料电池系统被搭载于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燃料电池系统包括层叠有多个发电单电池的燃料电池堆。在将燃料电池系统搭载于车辆的情况下,普遍将燃料电池堆收装在堆壳体内。该方面例如被记载在日本特开2015

76152号公报的尤其是图1~图4中。如日本特开2015

76152号公报的图1所示,在堆壳体上,在覆盖发电单电池的层叠方向端部的壁面上设置有换气罩。在氢气从燃料电池堆泄漏的情况下,尝试将氢气通过换气罩向堆壳体的外部排出。
[0003]燃料电池系统构成为包括控制燃料电池堆的电压的电压控制单元(VCU)。VCU被收装在壳体内。例如,如日本特开2020

82753号公报(尤其参照图1)、日本特开2020

29190号公报(尤其参照图2)所示,该壳体被配设在堆壳体的后方。在堆壳体的后部形成有后方开口(在日本特开2020

29190号公报中称为“后方窗口”,尤其参照图2)。收装有VCU的壳体的前部与该后方开口相对。
[0004]在燃料电池堆的电极上设置有单电池电压检测端子(还称为“单电池V端子”)。电极与单电池电压检测端子通过线束来电连接。单电池V端子在所述后方开口露出。因此,作业者能够将手从后方开口伸入,对所述端子或者该端子的周围进行维修。这样,后方开口是用于进行一些作业的窗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护单电池电压检测端子的燃料电池系统。
[0007]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系统,该燃料电池系统具有燃料电池堆和收装所述燃料电池堆的堆壳体,且该燃料电池系统被搭载于车辆,其中,
[0009]在所述堆壳体的朝向所述车辆的行进方向后方的后部形成有后方开口,且在所述后方开口处,与所述燃料电池堆的电极电连接的单电池电压检测端子露出,
[0010]所述后方开口与收装车用电设备(日文:電装)的车用电设备收装壳体相对,且在所述后方开口处设置有层叠过滤器,
[0011]所述层叠过滤器具有内网材料、过滤材料和外网材料,
[0012]所述内网材料、所述过滤材料以及所述外网材料沿远离所述堆壳体的方向依次配置。
[0013]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4]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层叠过滤器来覆盖后方开口。在此,通过由内网材料和外网材料
夹持构成层叠过滤器的过滤材料来对过滤材料进行保护。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避免过滤材料破损,同时能够适宜地保护在该后方开口处露出的单电池电压检测端子。
[0015]根据参照附图对以下实施方式进行的说明,上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应易于被理解。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装设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系统的车辆的主要部分概略侧视图。
[0017]图2是从构成所述燃料电池系统的堆壳体的后方观察到的概略立体图。
[0018]图3是层叠过滤器的分解立体图。
[0019]图4是层叠过滤器的概略主视图。
[0020]图5是表示线束的宽度与内网材料的网眼的开口宽度的关系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021]图6是图4中的VI

VI线向视剖面图。
[0022]图7是示出堆壳体与车用电设备收装壳体的连接部位附近的概略纵剖面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列举优选的实施方式且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燃料电池系统详细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中的“左”、“右”、“前”、“后”、“下”以及“上”表示就座在车辆的驾驶席上的用户的左、右、前、后、下以及上。并且,车宽方向与左右方向同义。车长方向与前后方向或者行进方向同义,车高方向与上下方向同义。
[0024]图1是燃料电池车辆12(车辆)的主要部分概略侧视图。在燃料电池车辆12上装设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系统10。在燃料电池车辆12的前方,设置有通过仪表盘14与乘员的车厢15相隔离的前室16。在该前室16内配设有收装燃料电池堆18的堆壳体20。
[0025]前室16设置有侧车架22和横梁24。侧车架22以及横梁24是车身框架的一部分。侧车架22沿车长方向延伸。横梁24在比侧车架22靠下方的位置沿车宽方向延伸。
[0026]燃料电池堆18基于分别从燃料气体供给装置以及氧化剂气体供给装置(均未图示)供给的燃料气体以及氧化剂气体的电化学反应进行发电。燃料电池堆18向行驶用电机26或者未图示的电池等供给通过发电产生的发电电力。行驶用电机26例如被设置于前室16。
[0027]在该情况下,行驶用电机26被配置在燃料电池堆18以及堆壳体20的下方。行驶用电机26通过未图示的变速器以及车轮等来推进车辆12。行驶用电机26的前部通过电机支架28a以及前方支承件30a固定于横梁24。行驶用电机26的后部通过电机支架28b以及后方支承件30b固定于横梁24。
[0028]在比行驶用电机26靠前方的位置设置有向行驶用电机26供给适宜的电力的PDU(动力驱动单元)32。PDU32构成为三相桥式的逆变器。PDU32将燃料电池堆18的发电电力(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另外,PDU32基于未图示的ECU的控制来调整行驶用电机26的旋转驱动力。
[0029]如图2所示,燃料电池堆18具有沿车宽方向层叠的多个发电单电池34。燃料电池堆18以该状态被收容在堆壳体20的内部。此时,发电单电池34的电极成为朝向上方的立位姿
势。
[0030]堆壳体20具有底壁部36a、前壁部36b以及上壁部36c。在堆壳体20的后部36d形成有后方开口40。另外,在堆壳体20的车宽方向的右侧部36e以及左侧部36f也分别形成有右开口42a以及左开口42b。
[0031]在发电单电池34的层叠方向(车宽方向)右端,设置有未图示的第1端子板和未图示的第1绝缘板。第1端子板以及第1绝缘板从层叠方向的内侧向外侧依次配置。第1端子板以及第1绝缘板被收容在堆壳体20内。在堆壳体20的右侧部36e安装有第1端板44。第1端板44封闭堆壳体20的右开口42a。第1端板44对发电单电池34的层叠体施加层叠方向的紧固载荷。
[0032]在发电单电池34的层叠方向左端,也同样设置有未图示的第2端子板和未图示的第2绝缘板。第2端子板以及第2绝缘板从层叠方向的内侧向外侧依次配置。第2端子板以及第2绝缘板被收容在堆壳体20内。在堆壳体20的左侧部36f安装有辅助设备壳体46。
[0033]辅助设备壳体46具有凹形状的第1壳体部件48和凹形状的第2壳体部件50。第1壳体部件48被螺纹紧固于堆壳体20。第2壳体部件50与第1壳体部件48相接合。在第1壳体部件48和第2壳体部件50的部件的内部收装有配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电池系统,该燃料电池系统(10)具有燃料电池堆(18)和收装所述燃料电池堆的堆壳体(20),且该燃料电池系统(10)被搭载于车辆(1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堆壳体的朝向所述车辆的行进方向后方的后部(36d)形成有后方开口(40),且在所述后方开口处,与所述燃料电池堆的电极电连接的单电池电压检测端子(60)露出,所述后方开口与收装车用电设备(100)的车用电设备收装壳体(102)相对,且在所述后方开口处设置有层叠过滤器(70),所述层叠过滤器具有内网材料(72)、过滤材料(74)和外网材料(78),所述内网材料、所述过滤材料以及所述外网材料沿远离所述堆壳体的方向依次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叠过滤器还包括保持部件(76),该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藤秀晴田仓贵史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