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寒区外伤创面的急救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6192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寒区外伤创面的急救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药物层、粘合层、隔离层、发热层和保护层,所述药物层固定设于隔离层底部,所述隔离层底部未与药物层相连部分覆盖有粘合层,所述发热层固定设于隔离层顶部,所述保护层固定设于发热层顶部,所述发热层、隔离层面积相等,所述保护层面积大于发热层面积。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用止血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伤员的院前急救,能覆盖和保护伤口、免受进一步感染,并且能对伤口及周围的皮肤进行主动、有效的消毒杀菌,减少伤员的痛苦的用于寒区外伤创面的急救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于寒区外伤创面的急救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于寒区外伤创面的急救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寒区外伤创面的急救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

[0002]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用止血材料
,具体是指一种用于寒区外伤创面的急救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3]人们在户外作业时,受伤总是难免的,并且多表现为外伤。外伤一般是指因跌落、外力撞击、兵器损伤,以及虫兽咬伤,烫、烧、冻伤等致病因素而导致的皮肉筋骨及内脏受伤。外伤的伤情表现为多部位多机理复杂多变的,外伤创面如不能及时得到处理,极易发生创面感染,或出血过多,可导致昏迷、抽搐、亡阳虚脱等严重病变。
[0004]尤其是在野外,以及一些气温较低的冬季或寒区还经常伴随有冻伤的发生。由于我国地处北温区,三北地区冬季较冷,部分地区最低温度达

30~

40℃,在野外或者在战争期间,由于条件恶化也非常容易发生冻伤。冻伤的原因多为环境温度降低,保暖御寒措施不利,其次是风速加快增加肢体热量损失,寒冷加大风,冻伤的作用就会明显加速,本来不至于引起冻伤的低温,由于风速大,就可引起冻伤,另外疲劳、饥饿、体质虚弱等都是冻伤重要的诱因。冻伤根据有无组织冻结过程,分为冻结性冻伤和非冻结性冻伤。长时间或反复暴露在寒冷和潮湿的条件下,由于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不良,组织营养障碍而发生的无冻结的融化过程中的冻伤为非冻结冻伤。有时候气温在10~0℃左右,保温条件差,特别是湿度较大时,也会发生非冻结冻伤,包括冻疮、浸渍足和战壕足,重度冻伤由于血栓形成,血液循环障碍,最终致使受冻组织被破坏。
[0005]当伤员受伤所处的地域如果距离医疗机构较近,可以等待医院的救助。但是如果受伤所处的地域距离医疗机构较远,就只能依靠现场人员的自救互救,必要医疗救助如果无法及时得得到实施,将对身体造成的危害会更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现有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伤员的院前急救,能覆盖和保护伤口、免受进一步感染,并且能对伤口及周围的皮肤进行主动、有效的消毒杀菌,减少伤员的痛苦的用于寒区外伤创面的急救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寒区外伤创面的急救敷料,包括药物层、粘合层、隔离层、发热层和保护层,所述药物层固定设于隔离层底部,所述隔离层底部未与药物层相连部分覆盖有粘合层,所述发热层固定设于隔离层顶部,所述保护层固定设于发热层顶部,所述发热层、隔离层面积相等,所述保护层面积大于发热层面积;所述药物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灵芝提取物15

30、王不留行提取物15

30、栀子10

25、大蓟15

20、黄芩6

12,羌活15

30、延胡索10

20、聚氨酯20

40、聚乙二醇30

60和壳聚糖10

40;所述粘合层由硅凝胶网格或水胶体网格中的一种或几种复合组成,所述隔离层由预涂有医用胶的阻
水性薄膜组成;所述发热层由两层无纺布和设置在两层无纺布之间的发热料组成,所述发热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铁粉50

100、竹炭粉50

100、氯化纳50

150、吸水树脂100

200和蛭石50

150;所述保护层为外侧复合有魔术贴毛面的聚氨酯薄膜组成。
[0008]进一步地,所述粘合层厚度为0.5~1mm。
[0009]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寒区外伤创面的急救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制备药物层:(1)将王不留行和灵芝分别粉碎成粗粉,分别加乙醇浸泡30min,加热回流共提取三次,合并乙醇提取液,浓缩制成浸膏,得到灵芝提取物和王不留行提取物;(2)取大蓟、黄芩去杂,投入煮沸的白酒内加热,取出,置于炒锅内武火炒至灵活状态,放入原料翻炒至表面鼓起,取出,晾凉;(3)将延胡索、羌活去杂后粉碎成粗粉,炒至原料微黄,加95%乙醇90℃下回流提取2

4小时提取两次,抽滤,合并两次提取液,减压回收溶剂,得到稠膏;(4)将栀子加水煮沸过滤三次,收集合并三次滤液,浓缩成稠膏;(5)将(1)

(4)所制浸膏和稠膏一同干燥,加入松香和明矾混合均匀后粉碎制成粉末;(6)将聚氨酯溶于N,N

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50℃水浴中搅拌至其完全溶解,配制成质量浓度为25%

30%的聚氨酯溶液,将聚乙二醇用N,N

二甲基甲酰胺溶剂搅拌溶解,再加入壳聚糖和步骤(5)所制粉末,不断搅拌,使其均匀分散于溶液中,制得悬浮液,将该悬浮液迅速倒入聚氨酯溶液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制膜液;(7)将步骤(6)所得制膜液倒入模具中,放入清水中,成膜后取出,清水洗涤除去溶剂;(8)60

70℃干燥,揭膜,即得药物层;二、制备发热层:取铁粉、竹炭粉、氯化纳、吸水树脂和蛭石混合均匀,制得发热料,混合搅拌过程在氮气保护下进行,制得发热料,将发热料均匀铺设在无纺布做成的布袋中,将布袋封口,并将布袋用线缝成4
×
4cm的方格子,制得发热层,制备发热层的过程在氮气保护下进行,其中无纺布袋中发热料的铺设厚度为0.1~0.5

;三、将药物层通过压合装置固定在隔离层底部,在隔离层底部未与药物层相连部分均匀涂抹厚度为0.5~1mm的粘合层,用线将发热层、隔离层、保护层固定在一起。
[001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粉磨粒径为180

260目。
[001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6)悬浮液与聚氨酯溶液的体积比为2:1。
[0012]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方案取得有益效果如下:1.魔术贴刺面的弹性材料可以根据需要抽出一定长度,经缠绕固定后可以为伤口处提供稳定的压力,有利于止血,且无需复杂的包扎捆绑,操作简便;2.粘合层所用材料可以吸收大量渗出液的同时保持伤口的干净与湿润,防止伤口感染;3.隔离层的阻水薄膜层可以有效防止外部环境中的液体渗透,使得本专利技术在极端恶劣环境下也可以使用;4.额外添加了王不留行和灵芝提取物,中医辨证理论:王不留行,药性苦、平,能活
血通经、生肌敛疮;灵芝性甘、平,益虚敛疮,两者相伍,共成益虚通经、生肌敛疮之功,具有预防冻伤的功效;5. 本专利技术具有自粘性,所以特别适用于难于包扎、固定的部位,如上臂、肩背、头部、会阴、下肢能部位。急救敷料粘在创口位置后能形成密封的愈合空间,能有效防止二次感染;6.发热层的设计可有效缓解伤员在虚弱状态下的热量散失,起到良好的保温效果,避免低温对创口进行二次伤害。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寒区外伤创面的急救敷料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寒区外伤创面的急救敷料的仰视图。
[0014]其中,1、药物层,2、粘合层,3、隔离层,4、发热层,5、保护层,6、发热料,7、无纺布,8、聚氨酯薄膜,9、魔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寒区外伤创面的急救敷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药物层、粘合层、隔离层、发热层和保护层,所述药物层固定设于隔离层底部,所述隔离层底部未与药物层相连部分覆盖有粘合层,所述发热层固定设于隔离层顶部,所述保护层固定设于发热层顶部,所述发热层、隔离层面积相等,所述保护层面积大于发热层面积;所述药物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灵芝提取物15

30、王不留行提取物15

30、栀子10

25、大蓟15

20、黄芩6

12,羌活15

30、延胡索10

20、聚氨酯20

40、聚乙二醇30

60和壳聚糖10

40;所述粘合层由硅凝胶网格或水胶体网格中的一种或几种复合组成,所述隔离层由预涂有医用胶的阻水性薄膜组成;所述发热层由两层无纺布和设置在两层无纺布之间的发热料组成,所述发热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铁粉50

100、竹炭粉50

100、氯化纳50

150、吸水树脂100

200和蛭石50

150;所述保护层为外侧复合有魔术贴毛面的聚氨酯薄膜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寒区外伤创面的急救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层厚度为0.5~1mm。3.一种用于寒区外伤创面的急救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一、制备药物层:(1)、将王不留行和灵芝分别粉碎成粗粉,分别加乙醇浸泡30min,加热回流共提取三次,合并乙醇提取液,浓缩制成浸膏,得到灵芝提取物和王不留行提取物;(2)、取大蓟、黄芩去杂,投入煮沸的白酒内加热,取出,置于炒锅内武火炒至灵活状态,放入原料翻炒至表面鼓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同亭孙文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