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环境光感受器、驱动控制方法及显示面板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5813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路、环境光感受器、驱动控制方法及显示面板和装置。该电路包括:第一单级放大模块,包括第一电源端、控制端和第一节点,用于根据第一电源端的电压信号和控制端的电压信号控制第一节点的输出电流;第一负载模块,用于与待检测电流支路进行对输出电流的分流,以根据第一负载模块分得的电流来控制第一节点的电压;分压检测模块,用于根据待检测电流支路分别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时第一节点的电压来确定待检测电流支路在第二状态下的电流值,其中,待检测电流支路在第一状态下无电流,待检测电流支路在第二状态下有电流。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路,可以实现对环境光感受器所产生的光电流的准确检测。器所产生的光电流的准确检测。器所产生的光电流的准确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路、环境光感受器、驱动控制方法及显示面板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电路、环境光感受器、驱动控制方法及显示面板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随着用户对屏占比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功能器件需要集成于屏幕内。但是,如果将环境光感受器集成于屏幕内部,需要考虑面板发光对环境光感受器的影响。
[0003]目前,面内环境光感受器多形成于玻璃基板上,而玻璃基环境光器件存在感应量低,噪声大的问题,无法很好的应用于产品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路、环境光感受器、驱动控制方法及显示面板和装置,以对环境光器件所产生的光电流进行放大和降噪,从而有利于准确检测环境光器件所感应的光照强度。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路,包括:第一单级放大模块,包括第一电源端、控制端和第一节点,用于根据第一电源端的电压信号和控制端的电压信号控制第一节点的输出电流;第一负载模块,用于与待检测电流支路进行对所述输出电流的分流,以根据第一负载模块分得的电流来控制第一节点的电压;分压检测模块,用于根据待检测电流支路分别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时第一节点的电压来确定待检测电流支路在第二状态下的电流值,其中,待检测电流支路在第一状态下无电流,待检测电流支路在第二状态下有电流。
[000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单级放大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一单级放大模块的控制端,第一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一电源端,第一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一节点。
[0007]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负载模块包括:第二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和漏极连接第二电源端,第二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一节点。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分压检测模块包括:电压复位单元,用于根据复位脉冲信号对第二节点、第三节点和第五节点的电压进行复位;写入单元,用于在第一状态下根据第一节点的电压设置第五节点的电压,在第二状态下将第一节点的电压写入第二节点;第二单级放大单元,用于根据第一状态下第五节点的电压、第二状态下第二节点的电压来控制从第二节点到第三节点的电流;第二负载单元,用于将从第二节点到第三节点的电流控制为第三节点的电压。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压复位单元包括:第三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电压复位单元的控制端,第三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三电源端,第三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四节点。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写入单元包括: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和第六晶体管,其中,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和第六晶体管的栅极均连接写入单元的控制端,第四晶体管的源极
连接第一节点,第四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二节点,第五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四节点,第五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三节点,第六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四节点,第六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五节点。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单极放大单元包括:第七晶体管,第七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二单极放大单元的控制端,第七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二节点,第七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三节点。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负载单元包括:第八晶体管,第八晶体管的栅极和漏极连接第四电源端,第八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三节点。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分压检测模块还包括:输出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第三节点与分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之间的通断。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输出控制单元包括:第九晶体管,第九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输出控制单元的控制端,第九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三节点,第九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分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
[0015]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环境光感受器,包括:光电采集模块,用于根据环境光生成光电流;如上文所述的电路,其中,光电采集模块作为待检测电流支路。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光电采集模块包括:光敏二极管,其中,光敏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五电源端,光敏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节点。
[0017]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如上文所述的环境光感受器。
[0018]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文所述的显示面板。
[0019]第五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驱动控制方法,基于如上文所述的电路实现,该驱动控制方法包括:在每个检测周期的第一阶段,向第一单级放大模块的控制端提供第一电压信号,以使待检测电流支路处于第一状态;在该检测周期的第一阶段之后的第二阶段,向第一单级放大模块的控制端提供第二电压信号,以使待检测电流支路处于第二状态。
[0020]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根据复位脉冲信号,对第二节点、第三节点和第五节点进行复位;在每个检测周期的第一阶段,根据第一节点的电压设置第五节点的电压;在该检测周期的第一阶段之后的第二阶段,将第一节点的电压写入第二节点。
[0021]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可以将检测待检测电流支路的电流转化为检测其电压,可以通过检测第一节点N1在待检测电流支路中有无电流时的电压变化来反推待检测电流支路中的电流大小,从而消除单极放大元器件的阈值电压对电流检测结果的影响,使得电流检测结果更准确。
附图说明
[0022]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3]图1为相关技术中环境光感受器在屏幕中的位置;
[0024]图2为根据本申请一具体实施例的环境光感受器的电路设计拓扑图;
[0025]图3为图2的电路中的待检测电流支路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时第一节点电压随单极放大模块的控制端电压变化而变化的示意图;
[0026]图4为根据本申请一具体实施例的光敏二极管与第一节点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7]图5为对图3所示的环境光感受器的驱动控制时序图;
[0028]图6为对图3所示的环境光感受器的仿真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30]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环境光感受器(Ambient Sensor)在屏幕中的位于相机(Camera)的旁边。
[0031]环境光感受器的PN结在不同的光照度下所产生光电流的大小与PN结电压之间的关系,可以总结为表达式(1):
[0032]I=V
·
S
·
L
·
K
·
T
·
EXP(hλe)
ꢀꢀꢀꢀꢀꢀꢀꢀꢀꢀꢀꢀꢀꢀꢀꢀꢀꢀꢀꢀꢀꢀꢀꢀꢀꢀꢀ
(1)
[0033]其中,V为PN结正向电压,S为PN结沟道区域面积,L为光电子深度,K为常用系数,T为卡尔文温度,hλ为光电子能力,e为多子的电量。
[0034]因此,可以考虑通过检测环境光感受器的电压来确定其所产生的光电流的大小,从而反推出环境光感受器所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单级放大模块,包括第一电源端、控制端和第一节点,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源端的电压信号和所述控制端的电压信号控制所述第一节点的输出电流;第一负载模块,用于与待检测电流支路进行对所述输出电流的分流,以根据所述第一负载模块分得的电流来控制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压;分压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检测电流支路分别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压来确定所述待检测电流支路在第二状态下的电流值,其中,所述待检测电流支路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无电流,所述待检测电流支路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有电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级放大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单级放大模块的控制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节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载模块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和漏极连接第二电源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节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检测模块包括:电压复位单元,用于根据复位脉冲信号对第二节点、第三节点和第五节点的电压进行复位;写入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压设置所述第五节点的电压,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将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压写入所述第二节点;第二单级放大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五节点的电压、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节点的电压来控制从所述第二节点到所述第三节点的电流;第二负载单元,用于将所述从所述第二节点到所述第三节点的电流控制为所述第三节点的电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复位单元包括: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电压复位单元的控制端,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三电源端,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四节点。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写入单元包括: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和第六晶体管,其中,所述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和第六晶体管的栅极均连接所述写入单元的控制端,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四节点,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节点,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源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耀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