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度可调的传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5787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角度可调的传感装置,涉及到传感设备技术领域。传感装置包括基座、传感组件和固定在传感组件的侧面的转动件。基座上设置有凸部,在传感组件上开设有安装通槽,凸部内嵌于安装通槽内,其中,转动件延伸至基座内且与基座通过静摩擦力形成固定,对传感组件施加外力调节传感组件的天线角度,以改变传感组件的感知范围。从而能够依据不同场景需求匹配出传感装置的最优感知范围,优化了传感装置的性能,且提高了所述传感装置的适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角度可调的传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传感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角度可调的传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毫米波雷达传感装置在某一区域内,例如在卧室、客厅等区域,检测是否存在人员。但是,由于现有的传感装置的基座和传感组件之间固定,导致传感装置的信号覆盖范围固定,从而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确定其安装位置,导致传感装置的适用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角度可调的传感装置。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角度可调的传感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基座、传感组件和固定在所述传感组件的侧面的转动件;
[0005]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凸部,在所述传感组件上开设有安装通槽,所述凸部内嵌于所述安装通槽内,其中,所述转动件延伸至所述基座内,且与所述基座通过静摩擦力形成固定,对所述传感组件施加外力调节所述传感组件的天线角度,以改变所述传感组件的感知范围。
[0006]可选的,所述基座还包括圆柱体结构的基体、与所述基体连接的第一衔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一衔接部连接的第二衔接部;
[0007]所述凸部一体设置于所述第二衔接部的中心处,其中,所述第一衔接部远离所述基体的端部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安装有指示灯,所述第二衔接部靠近所述第一衔接部的端部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散光通槽;
[0008]所述指示灯发射的灯光经过所述容置槽的槽壁的漫反射,透过所述散光通槽向外传播。
[0009]可选的,所述转动件为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衔接部的中心处和所述第二衔接部的中心处之间设置有第二转动轴;
[0010]其中,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衔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延伸至所述第一衔接部内,且与所述第一衔接部通过静摩擦力形成固定,旋拧所述传感组件以改变所述传感组件的感知范围。
[0011]可选的,所述转动件包括连接部和与所述连接部一体设置的转动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传感组件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转动部为球状结构;其中,
[0012]所述转动部延伸至所述基座内,且与所述基座通过静摩擦力形成固定,对所述传感组件施加外力调节所述传感组件的天线角度和/或天线方向,以改变所述传感组件的感知范围。
[0013]可选的,所述凸部对所述第一转动轴或所述转动部进行限位,以使所述传感组件
的天线角度的调节范围在

45
°
~+45
°
之间。
[0014]可选的,所述传感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传感模块,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配合形成一第一容置腔,用于安装所述传感模块;
[0015]其中,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若干个散热通孔。
[0016]可选的,所述散热通孔的直径从所述第一壳体的中心向外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0017]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通讯模块,所述基座还包括安装部,在所述安装部内设置有一第二容置腔,用于安装所述通讯模块;
[0018]所述通讯模块分别与所述指示灯和传感模块电性连接,以向所述指示灯和传感模块供电,同时用于传输所述传感模块采集的传感数据。
[0019]可选的,在所述安装部的底部边缘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装置的卡簧。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包括基座、传感组件和固定在传感组件的侧面的转动件。基座上设置有凸部,在传感组件上开设有安装通槽,凸部内嵌于安装通槽内,其中,转动件延伸至基座内且与基座通过静摩擦力形成固定,对传感组件施加外力调节传感组件的天线角度,以改变传感组件的感知范围。从而能够依据不同场景需求匹配出传感装置的最优感知范围,优化了传感装置的性能,且提高了所述传感装置的适用性。
[0021]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22]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0023]在附图中:
[00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度可调的传感装置示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度可调的传感装置示例的正视图;
[002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转动件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感组件示例的截面图;
[002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度可调的传感装置示例的仰视图。
[0029]附图标记:1、基座;101、基体;102、第一衔接部;103、第二衔接部;104、安装部;2、传感组件;201、第一壳体;202、第二壳体;203、传感模块;3、转动件;301、连接部;302、转动部;4、凸部;5、安装通槽;6、容置槽;7、散光通槽;8、第二转动轴;9、散热通孔;10、通讯模块;11、卡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
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31]参照图1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角度可调的传感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基座1、传感组件2和转动件3,所述基座1用于连接所述传感组件2,且同时用于传感装置的安装,所述传感组件2用于检测感知区域内是否有人员存在,所述转动件3用于连接所述基座1和传感组件2。
[0032]参照图1所示,所述转动件3固定在所述传感组件2的侧面,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凸部4,在所述传感组件2上开设有安装通槽5,所述凸部4内嵌于所述安装通槽5内,其中,所述转动件3延伸至所述基座1内,且与所述基座1通过静摩擦力形成固定,对所述传感组件2施加外力调节所述传感组件2的天线角度,以改变所述传感组件2的感知范围。例如,将传感组件2垂直向下的天线角度确定为0
°
时,则可以在此基础上对传感组件2进行推拉,实现不同天线角度的无极调节。例如

45
°
、+45
°
、0
°


90
°
以及+90
°
等。因此能够依据不同场景需求匹配出传感装置的最优感知范围,优化了传感装置的性能,且提高了所述传感装置的适用性。
[0033]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为了便于用户的角度快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角度可调的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基座(1)、传感组件(2)和固定在所述传感组件(2)的侧面的转动件(3);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凸部(4),在所述传感组件(2)上开设有安装通槽(5),所述凸部(4)内嵌于所述安装通槽(5)内,其中,所述转动件(3)延伸至所述基座(1)内,且与所述基座(1)通过静摩擦力形成固定,对所述传感组件(2)施加外力调节所述传感组件(2)的天线角度,以改变所述传感组件(2)的感知范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可调的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还包括圆柱体结构的基体(101)、与所述基体(101)连接的第一衔接部(102)、以及与所述第一衔接部(102)连接的第二衔接部(103);所述凸部(4)一体设置于所述第二衔接部(103)的中心处,其中,所述第一衔接部(102)远离所述基体(101)的端部上开设有容置槽(6),所述容置槽(6)内安装有指示灯,所述第二衔接部(103)靠近所述第一衔接部(102)的端部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散光通槽(7);所述指示灯发射的灯光经过所述容置槽(6)的槽壁的漫反射,透过所述散光通槽(7)向外传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角度可调的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3)为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衔接部(102)的中心处和所述第二衔接部(103)的中心处之间设置有第二转动轴(8);其中,所述第二转动轴(8)与所述第二衔接部(10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8)延伸至所述第一衔接部(102)内,且与所述第一衔接部(102)通过静摩擦力形成固定,旋拧所述传感组件(2)以改变所述传感组件(2)的感知范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可调的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3)包括连接部(301)和与所述连接部(3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菲菲钟银燕张祺李舒楷贾槐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茂绿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