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输入禁止墨菲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5619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输入禁止墨菲斯管,涉及医疗耗材技术,旨在解决输液管为医疗耗材,其只会就一个病患进行一次性的使用,不会出现多次重复利用的问题,也就导致目前增加单向阀来进行阻隔空气的造价成本过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存在进口以及水平高度低于进口的出口,所述管体内存在介于进口和出口之间的流动通道,所述流动通道与进口连通的一端低于其与出口连通的一端水平高度,而所述进口、流动通道以及出口内的液体流动方向为下上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内薄膜和外薄膜,使得其具有较好的空气阻隔的效果,并且其造价低廉,与墨菲斯管之间具有较好的整体性,不易发生破损的问题。不易发生破损的问题。不易发生破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输入禁止墨菲斯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耗材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空气输入禁止墨菲斯管。

技术介绍

[0002]墨菲斯管,又称茂菲氏滴管,一种医疗用具,是输液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0003]现有的普通输液器会在液体结束后进入空气引起血液回流,若是输液管里进去了空气,空气通过输液器进入到身体内,将会对人体造成巨大的影响。
[0004]现存在不少墨菲斯管,在其中增加单向阀的结构来进行防止在滴空以后,出现空气进入到其中的问题,但是由于输液管为医疗耗材,其只会就一个病患进行一次性的使用,不会出现多次重复利用的问题,也就导致目前增加单向阀来进行阻隔空气的造价成本过高。
[0005]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输入禁止墨菲斯管,通过设置内薄膜和外薄膜,使得其具有较好的空气阻隔的效果,并且其造价低廉,与墨菲斯管之间具有较好的整体性,不易发生破损的问题。
[0007]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空气输入禁止墨菲斯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存在进口以及水平高度低于进口的出口,所述管体内存在介于进口和出口之间的流动通道,所述流动通道与进口连通的一端低于其与出口连通的一端水平高度,而所述进口、流动通道以及出口内的液体流动方向为下上下。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与出口连通处水平高度高、与进口连通处水平高度低的流动通道,故而使得进口、流动通道以及出口内的液体流动方向为下上下,使得当药水液体需要从本墨菲斯管内离开的时候,只需要存在从进口进入到流动通道内的药水液体才能够对位于流动通道内的药水液体进行推动,使得药水液体可以从流动通道从出口离开,继而进入到人体内,起到了较好的阻隔效果,避免出现空气输入到人体内的危险情况发生,保障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安全,同时,该流动通道的设置,使得只需要管体内存在如此流向即可,不再需要增加类似单向阀的结构来进行保护,由此也减轻了本墨菲斯管的生产成本,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体内设置有两道位于进口与出口之间的阻隔件,两道所述阻隔件之间形成流动通道,且朝向进口设置的所述阻隔件上开设有若干微孔一,朝向出口设置的所述阻隔件上开设有若干微孔二,所述微孔一的水平高度低于微孔二的水平高度。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朝向进口的所述阻隔件设置为内薄膜,朝向出口的所述阻隔件设置为外薄膜,所述微孔一和微孔二分别开设在内薄膜和外薄膜上,且所述内薄膜和外薄膜的厚度小于管体的厚度,两者的柔性大于管体的柔性。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内薄膜和外薄膜,从而使得两者之间能够进行药水液体的流动,能够形成流动通道。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薄膜和外薄膜之间的间距为1.5mm

3mm。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内薄膜和外薄膜之间的间距为1.5mm

3mm,从而使得内薄膜与外薄膜之间能够对药水液体进行容纳,而当药水液体在两者之间量较少,并且亦不存在后续补充量的时候,则会令内薄膜和外薄膜在较小的间距下,通过药水液体本身的表面吸附力所粘贴在一起,使得内薄膜和外薄膜能够分别相互遮挡微孔二和微孔一,阻隔空气的流通。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薄膜、外薄膜的边缘均与管体的内壁固定连接,且两者的边缘厚度大于两者其余部位的厚度。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内薄膜、外薄膜的边缘均与管体的内壁固定连接,且两者的边缘厚度大于两者其余部位的厚度,从而使得内薄膜、外薄膜在与管体的内壁进行连接的时候,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不易出现内薄膜和外薄膜在人为触碰的时候发生脱落的情况,而内薄膜和外薄膜的其余部位要比边缘部位薄,使得其余部位更加容易发生形变,使得在输液结束的时候,令内薄膜和外薄膜在药水液体的表面吸附力作用下贴合在一起。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体的上端敞开、下端封闭设置,所述管体的上端连接有管塞,所述管塞上贯穿设置有与管体连通的进管,所述管体的下端连通有出管,所述进管形成进口,所述出管形成出口。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进管以及出管,从而使得药水液体能够通过进管进入到管体内,能够通过出管离开管体并且进入到人体内。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塞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过盈配合在管体上端内的嵌入部,所述管塞和嵌入部上开设有容纳进管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周壁与进管的外周壁之间密封连接。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嵌入部,从而使得管塞能够与管体进行较为牢固且密封的连接,避免出现泄漏的情况。
[00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体、进管以及出管采用透明材质。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管体、进管以及出管采用透明材质,故而使得人们能够清楚的通过管体、进管以及出管来观察到药水液体内本墨菲斯管内的情况。
[002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薄膜和外薄膜采用非透明有色材质。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内薄膜和外薄膜采用非透明有色材质,从而使得当内薄膜和外薄膜发生贴合动作的时候,人们能够用以对是否完全完成输液行为进行判断,提高人们的辨识能力。
[0024]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通过设置与出口连通处水平高度高、与进口连通处水平高度低的流动通道,故而使得进口、流动通道以及出口内的液体流动方向为下上下,使得当药水液体需要从本墨菲斯管内离开的时候,只需要存在从进口进入到流动通道内的药水液体才能够对位于流动通道内的药水液体进行推动,使得药水液体可以从流动通道从出口离开,继而进入到人体内,起到了较好的阻隔效果,避免出现空气输入到人体内的危险情况发生,保障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安全,同时,该流动通道的设置,使得只需要管体内存在如此流向即可,不再需要增加
类似单向阀的结构来进行保护,由此也减轻了本墨菲斯管的生产成本,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8]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0029]图4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30]图5为图4中C处的放大图;
[0031]图6为图4中D处的放大图。
[0032]图中:1、管体;2、管塞;3、进管;4、出管;5、内薄膜;6、外薄膜;7、嵌入部;8、微孔一;9、微孔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34]实施例:
[0035]该空气输入禁止墨菲斯管,如图1和4所示,包括管体1,管体1的上端敞开、下端封闭设置,且管体1的下端呈圆底,管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输入禁止墨菲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内存在进口以及水平高度低于进口的出口,所述管体(1)内存在介于进口和出口之间的流动通道,所述流动通道与进口连通的一端低于其与出口连通的一端水平高度,而所述进口、流动通道以及出口内的液体流动方向为下上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输入禁止墨菲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内设置有两道位于进口与出口之间的阻隔件,两道所述阻隔件之间形成流动通道,且朝向进口设置的所述阻隔件上开设有若干微孔一(8),朝向出口设置的所述阻隔件上开设有若干微孔二(9),所述微孔一(8)的水平高度低于微孔二(9)的水平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输入禁止墨菲斯管,其特征在于:朝向进口的所述阻隔件设置为内薄膜(5),朝向出口的所述阻隔件设置为外薄膜(6),所述微孔一(8)和微孔二(9)分别开设在内薄膜(5)和外薄膜(6)上,且所述内薄膜(5)和外薄膜(6)的厚度小于管体(1)的厚度,两者的柔性大于管体(1)的柔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输入禁止墨菲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薄膜(5)和外薄膜(6)之间的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新星金梦茹谢洪琼韩吉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