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低合金油套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5565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油套管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低合金油套管,包括套管主体以及接头管,所述套管主体的端部设有螺纹结构,所述套管主体的两端为锥形结构,所述接头管内设有锥形连接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套管主体的两端设置为锥形结构,再利用接头管有其他套管主体拼接,从而使套管主体在使用时,内部的有液体在经过套管主体的端口时表现为喷射状态,将液体向前挤压,从而防止内部压力将液体在套管主体与接头管的衔接处挤压出,发生漏液状况,通过锻造的方式去除胚料中的杂质,在通过水冷进行冷轧淬火处理,从而增加胚料的结构强度,增加套管主体以及接头管的使用寿命。及接头管的使用寿命。及接头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低合金油套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套管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低合金油套管。

技术介绍

[0002]油田上采用管道来对液体进行运输,油管在土壤环境中长期使用,会出现腐蚀、穿孔现象,导致油套管未达使用年限即不能再使用了。而现场目前所应用的油套管防腐方法均为表面隔离层法,只能起到暂时隔离环境腐蚀介质的作用,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防腐层则开始出现气层脱落现象,致使油套管腐蚀加剧,同时表面隔离层主要为环氧树脂类涂层,这些环氧树脂类涂层存在吸水率高,抗机械冲击、抗机械划伤性能差的问题,在施工和搬运时防腐层会损坏,严重影响防腐效果,降低了油管的使用寿命,且这些隔离层地防蜡、防垢性能差,导致油套管结蜡、结垢现象严重,缩短油套管的维修期,造成相当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低合金油套管。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低合金油套管,包括套管主体以及接头管,所述套管主体的端部设有螺纹结构,所述套管主体的两端为锥形结构,所述接头管内设有锥形连接槽,所述锥形连接槽与套管的两端相适配,所述套管主体的外侧设有密封管,所述密封管通过螺纹与套管主体以及接头管连接,且位于套管主体与接头管的衔接处,所述套管主体以及接头管的外壁表面为锌铝稀土合金层,且套管主体以及接头管的内壁表面为纳米涂料层。
[0007]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改进有,所述锌铝稀土合金层的厚度可为80~300μm,所述纳米涂料层厚度可为80~200μm。
[0008]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改进有,所述套管主体以及接头管的成分包括C为0.015%

0.05%,P为0.01%

0.05%,S为0.005%

0.03%,Si为0.2%

0.6%,Mn为0.5%

1.0%,Ni为28%~35%,Cr为10%~25%,Mo为1%~5%,W 1%~5%,Co为1%~5%,Cu为0.08%~0.2%,Al为0.08%~0.5%,O为0.01%

0.06%。
[0009]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改进有,所述套管主体以及接头管采用锻造工艺,且包括以下步骤;
[0010]步骤一、将胚料预热至1000~1250℃;
[0011]步骤二、通过锻造机将预热后的胚料锤击为圆管结构;
[0012]步骤三、将圆管结构的胚料水冷降温处理;
[0013]步骤四、通过机床对圆管结构的胚料冲压钻孔,车削螺纹、截断分类处理;
[0014]步骤五,通过打磨机将圆管结构胚料表面打磨光滑。
[0015]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改进有,步骤二中锻造机锤击过程中圆管结构的胚料的温度在
1000~1150℃范围内。
[0016]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改进有,步骤五中打磨光滑后的圆管结构胚料均匀涂抹防锈剂保存。
[0017](三)有益效果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低合金油套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套管主体的两端设置为锥形结构,再利用接头管有其他套管主体拼接,从而使套管主体在使用时,内部的有液体在经过套管主体的端口时表现为喷射状态,将液体向前挤压,从而防止内部压力将液体在套管主体与接头管的衔接处挤压出,发生漏液状况,通过锻造的方式去除胚料中的杂质,在通过水冷进行冷轧淬火处理,从而增加胚料的结构强度,增加套管主体以及接头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半剖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套管主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套管主体;2、接头管;3、锥形连接槽;4、密封管;5、锌铝稀土合金层;6、纳米涂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低合金油套管,包括套管主体1以及接头管2,所述套管主体1的端部设有螺纹结构,所述套管主体1的两端为锥形结构,所述接头管2内设有锥形连接槽3,所述锥形连接槽3与套管的两端相适配,所述套管主体1的外侧设有密封管4,所述密封管4通过螺纹与套管主体1以及接头管2连接,且位于套管主体1与接头管2的衔接处,所述套管主体1以及接头管2的外壁表面为锌铝稀土合金层5,且套管主体1以及接头管2的内壁表面为纳米涂料层6。
[0026]该新型低合金油套管通过将套管主体1的两端设置为锥形结构,再利用接头管2有其他套管主体1拼接,从而使套管主体1在使用时,内部的有液体在经过套管主体1的端口时表现为喷射状态,将液体向前挤压,从而防止内部压力将液体在套管主体1与接头管2的衔接处挤压出,发生漏液状况,在套管主体1和接头管2上配置密封管4,进一步保证套管主体1与接头管2衔接处的密封性。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锌铝稀土合金层5的厚度可为80~300μm,所述纳米涂料层6厚度可为80~200μm,锌铝稀土合金层5具有良好的耐腐蚀能力,纳米涂料层6,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界面效应、耐磨性强及耐腐蚀性好,同时可降低摩擦系数,使其具有强的防蜡及防垢性能。
[0028]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管主体1以及接头管2的成分包括C为0.015%

0.05%,P为
0.01%

0.05%,S为0.005%

0.03%,Si为0.2%

0.6%,Mn为0.5%

1.0%,Ni为28%~35%,Cr为10%~25%,Mo为1%~5%,W 1%~5%,Co为1%~5%,Cu为0.08%~0.2%,Al为0.08%~0.5%,O为0.01%

0.06%,C:0.03%以下。
[0029]C含量过高时,易形成以M23C6为主的碳化物在晶界析出,降低晶界铬含量,因此合金耐腐蚀性能明显下降,且合金的塑性和韧性降低。当C含量大于0.05%以上时,这种破坏作用更加显著。因此,设计C含量在0.05%以下,更优的是在0.02%以下。
[0030]P:0.05%以下、S:0.03%以下:
[0031]P、S均为伴生的杂质元素,P、S对合金的热加工性能、纯净度产生有害影响,并且P、S含量分别在0.05%以上时,对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产生明显的破坏作用.因而,设计P、S的含量分别在0.05%以下,更优的是P的含量在0.015%以下,S的含量在0.01%以下,Si:1.0%以下,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低合金油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主体(1)以及接头管(2),所述套管主体(1)的端部设有螺纹结构,所述套管主体(1)的两端为锥形结构,所述接头管(2)内设有锥形连接槽(3),所述锥形连接槽(3)与套管的两端相适配,所述套管主体(1)的外侧设有密封管(4),所述密封管(4)通过螺纹与套管主体(1)以及接头管(2)连接,且位于套管主体(1)与接头管(2)的衔接处,所述套管主体(1)以及接头管(2)的外壁表面为锌铝稀土合金层(5),且套管主体(1)以及接头管(2)的内壁表面为纳米涂料层(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低合金油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锌铝稀土合金层(5)的厚度可为80~300μm,所述纳米涂料层(6)厚度可为80~200μ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低合金油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主体(1)以及接头管(2)的成分包括C为0.015%

0.05%,P为0.01%

0.05%,S为0.005%

0.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忠贵苏小东王栋黄岩岗秦进李亮巩朋涛
申请(专利权)人:延安嘉盛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