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除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5483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除臭装置,其包括:除臭塔本体,包括自下至上的储水层、进气层、填料层、喷淋层以及出气管路,其中,储水层通过喷淋管线与喷淋层相连通,喷淋管线上设置循环水泵;补水装置,其包括补水管道和回水管道,补水管道和回水管道均与储水层相连通;以及监测装置,其包括装置进水口和装置出水口,装置进水口与循环水泵的出水口相连通,装置出水口与储水层相连通。其中,监测装置内设置有电导率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与补水装置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生物除臭装置能够有效稳定装置内的微生物的生长代谢环境。置内的微生物的生长代谢环境。置内的微生物的生长代谢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除臭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环境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生物除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微生物除臭活动中,填料内微生物将H2S氧化生成硫酸盐。微生物代谢活动能力最强时存在一个最佳硫酸盐浓度范围,而现有技术中的生物除臭塔实际运行过程中,循环喷淋液的硫酸盐浓度波动较大。如在固定排水和补水工况下,当进口H2S浓度较低时,循环喷淋液中硫酸盐含量很低;当进口H2S浓度较高时,循环喷淋液中硫酸盐含量很高。不同硫酸盐浓度下的喷淋循环液对微生物的代谢造成波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除臭装置,以能够有效稳定装置内的微生物的生长代谢环境。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生物除臭装置,包括:除臭塔本体,包括自下至上的储水层、进气层、填料层、喷淋层以及出气管路,其中,储水层通过喷淋管线与喷淋层相连通,喷淋管线上设置循环水泵;补水装置,其包括补水管道和回水管道,补水管道和回水管道均与储水层相连通;以及监测装置,其包括装置进水口和装置出水口,装置进水口与循环水泵的出水口相连通,装置出水口与储水层相连通。其中,监测装置内设置有电导率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与补水装置电连接。
[0005]在一些实施例中,监测装置包括装置壳体和壳体端盖,装置进水口和装置出水口形成在装置壳体的相对两侧,电导率传感器固定在壳体端盖上且沿装置壳体的深度方向设置在装置壳体内。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进水口位于装置壳体的底部位置,装置出水口位于装置壳体的顶部位置。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进水口设置有手动调节阀。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系统,电导率传感器通过电源信号传输线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补水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补水管道上的补水电动阀和设置在回水管道上的排水泵,补水电动阀和排水泵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液位计,液位计设置在除臭塔本体内,且位于储水层,液位计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流量计,流量计设置在喷淋管线上。
[0012]本技术的生物除臭装置能够通过对循环液的电导率值的调节,有效地稳定微生物的生长代谢环境。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生物除臭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所示的监测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更好的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生物除臭装置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生物除臭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所示的监测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该生物除臭装置100,包括:除臭塔本体1,包括自下至上的储水层10、进气层20、填料层30、喷淋层40以及出气管路50,其中,储水层10通过喷淋管线60与喷淋层40相连通,喷淋管线60上设置循环水泵61;补水装置2,其包括补水管道21和回水管道22,补水管道21和回水管道22均与储水层10相连通;以及监测装置3,其包括装置进水口31和装置出水口32,装置进水口31与循环水泵61的出水口相连通,装置出水口32与储水层10相连通。其中,监测装置3内设置有电导率传感器33,电导率传感器33与补水装置2电连接。
[0018]本申请中所提到的电导率传感器33能够通过测量电导率,而测量水体中无机盐的浓度。结合现有技术,在长期监测过程中,喷淋循环液的电导率值在20000~45000μS/cm时,微生物对H2S的去除效果最好。本技术实施例的生物除臭装置100通过设置监测装置3,并将装置进水口31与循环水泵61的出水口相连通,装置出水口32与储水层10相连通。循环水泵61将储水层10内的循环水泵61入喷淋层40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装置进水口31进入监测装置3内,以通过电导率传感器33对循环液进行监测,并通过装置出水口32排入至储水层10内。这样,当循环液的电导率值高于45000μS/cm时,与监测装置3电连接的补水装置2能够通过回水管道22排出部分循环液,并同时通过补水管道21向储水层10内补充净水,以降低循环液的电导率值。
[0019]通过上述设置,本技术实施例的生物除臭装置100能够通过对循环液的电导率值的调节,有效地稳定微生物的生长代谢环境。
[0020]请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监测装置3可包括装置壳体34和壳体端盖35,装置进水口31和装置出水口32形成在装置壳体34的相对两侧,电导率传感器33固定在壳体端盖35上且沿装置壳体34的深度方向设置在装置壳体34内。通过该设置,装置进水口31和装置出水口32形成在装置壳体34的相对两侧,当循环液进入监测装置3内时,能够有效地保证循环液与电导率传感器33的接触,从而能够提高电导率传感器33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0021]请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进水口31可位于装置壳体34的底部位置,装置出水口32可位于装置壳体34的顶部位置。通过该设置,当循环液进入监测装置3内时,能够使电导率传感器33完全浸泡在循环液内,从而能够有效地延长循环液与电导率传感器33的接触时间,进而能够进一步地提高电导率传感器33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0022]请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进水口31可设置有手动调节阀36,以通过手动的方式开启和关闭装置进水口31,从而使得监测装置3在不需要对循环液进行监测时能够停止工作。
[0023]请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生物除臭装置100还可包括控制系统70,电导率传感
器33通过电源信号传输线37与控制系统70电连接。
[0024]请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补水装置2还可包括设置在补水管道21上的补水电动阀23和设置在回水管道22上的排水泵24,补水电动阀23和排水泵24与控制系统70电连接。
[0025]通过上述设置,控制系统70可用于接收电导率传感器33的监测数据,并结合数据,通过对补水电动阀23、排水泵24的控制,实现生物除臭装置100的自动化的补水。
[0026]请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生物除臭装置100还包括液位计80,液位计80设置在除臭塔本体1内,且位于储水层10,液位计80与控制系统70电连接。通过该设置,液位计80能够对液位进行监控,以使得回水管道22始终位于储水层10内循环液的液面下,同时,还能够保证储水层10内的循环液的充足。控制系统70接收到液位计80的数据后,结合该数据,能够进一步地控制补水装置2,以满足具体的使用需求。
[0027]请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生物除臭装置100还可包括流量计90,流量计90设置在喷淋管线60上。通过该设置,流量计90用于监控喷淋管线60内循环液的流量。优选的,流量计90与控制系统70电连接,以使得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臭塔本体,包括自下至上的储水层、进气层、填料层、喷淋层以及出气管路,其中,所述储水层通过喷淋管线与所述喷淋层相连通,所述喷淋管线上设置循环水泵;补水装置,其包括补水管道和回水管道,所述补水管道和所述回水管道均与所述储水层相连通;以及监测装置,其包括装置进水口和装置出水口,所述装置进水口与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装置出水口与所述储水层相连通;其中,所述监测装置内设置有电导率传感器,所述电导率传感器与所述补水装置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装置包括装置壳体和壳体端盖,所述装置进水口和所述装置出水口形成在所述装置壳体的相对两侧,所述电导率传感器固定在所述壳体端盖上且沿所述装置壳体的深度方向设置在所述装置壳体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润
申请(专利权)人:西原环保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