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水生产线工作台缓冲防碰撞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5479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水生产线工作台缓冲防碰撞减震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的两端活动套接有缓冲座,缓冲座固定安装于地面,缓冲座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多组沿垂直方向分布的防撞带,缓冲座的内侧壁贴近工作台顶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多组第二缓冲弹簧,第二缓冲弹簧远离缓冲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顶端缓冲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对工作台机器产生的各个方向的应力进行高效缓冲和吸收,可以有效避免振动传递至地面,可以有效保护生产环境,同时通过缓冲座对工作台的环绕设置可以有效减少工作台的抖动,保证了工作台的机器处于的稳定的工作状态,不仅减少了噪音的产生,而且有效减少了对流水线机器的影响,从而有效保护生产工作的高效稳定有序进行。效稳定有序进行。效稳定有序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水生产线工作台缓冲防碰撞减震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生产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流水生产线工作台缓冲防碰撞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流水线又称为装配线,一种工业上的生产方式,指每一个生产单位只专注处理某一个片段的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及产量;按照流水线的输送方式大体可以分为:皮带流水装配线、板链线、倍速链、插件线、网带线、悬挂线及滚筒流水线这七类流水线;一般包括牵引件、承载构件、驱动装置、涨紧装置、改向装置和支承件等组成。
[0003]目前的大部分流水线都是通过流水线工作台进行工作步骤划分,但是目前的流水线工作台上的大功率机器在持续运载时,会产生持续的振动,持续的振动直接作用于地面会影响对面的环境,而且会产生大量的噪音,不仅影响流水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会影响流水线机器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流水生产线工作台缓冲防碰撞减震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流水生产线工作台缓冲防碰撞减震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两端活动套接有缓冲座,所述缓冲座固定安装于地面,所述缓冲座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多组沿垂直方向分布的防撞带,所述缓冲座的内侧壁贴近所述工作台顶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多组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第二缓冲弹簧远离所述缓冲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顶端缓冲板,所述缓冲座相对于所述工作台对称的两内侧壁对称固定安装有多组第一缓冲弹簧,所述第一缓冲弹簧远离所述缓冲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侧面缓冲板,所述缓冲座相对于所述工作台对称的两内侧壁对称固定安装有垂直缓冲限位块,所述垂直缓冲限位块和所述缓冲座的内侧壁之间固定安装有底部缓冲板,所述底部缓冲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多组第三缓冲弹簧,所述第三缓冲弹簧远离所述底部缓冲板的一端与所述缓冲座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且所述顶端缓冲板贴近所述侧面缓冲板侧壁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润滑滚轮。
[0007]优选地,所述顶端缓冲板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减震限位槽,所述缓冲座的内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减震限位槽相适配的储油腔。
[0008]优选地,所述侧面缓冲板设置有与所述减震限位槽和所述储油腔相同技术的限位设计;且所述侧面缓冲板贴近所述工作台的侧边做倒角设计。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润滑滚轮的两端固定安装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通过轴承与所述缓冲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润滑滚轮的内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润滑滚轮的轴心线对称设置有两组圆形储油腔,所述储油腔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储油腔外部相连通的渗油矩形槽。
[0010]优选地,所述顶端缓冲板与所述第一润滑滚轮相接触的部分为空腔设计,且所述
第一润滑滚轮的外侧壁与所述缓冲座之间保持贴合和密封性。
[0011]优选地,所述底部缓冲板的顶部设置有多组承托辊,所述底部缓冲板的表面贴近所述缓冲座内侧壁部分开设有储油槽,所述底部缓冲板的顶部还开设有限位缓冲槽,所述限位缓冲槽的内侧壁活动套接有导流滑块,且所述导流滑块与所述底部缓冲板之间限位活动套接,所述导流滑块的侧面与所述限位缓冲槽的内侧壁之间固定安装有压缩弹簧,且所述导流滑块的顶部做倒角设计,倒角方向远离所述缓冲座的内侧壁方向。
[0012]优选地,所述底部缓冲板接近所述顶端缓冲板且与所述缓冲座内侧壁相贴合的一侧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多组第二润滑滚轮和滑动滚轮,所述第二润滑滚轮采用与所述第一润滑滚轮相同的技术,所述第二润滑滚轮设置于所述滑动滚轮的上方,且所述第二润滑滚轮的一部分与所述储油槽的内腔相接触,且接触部分保持密封性。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三缓冲弹簧沿所述顶端缓冲板至所述工作台的方向,直径逐渐增大。
[0014]优选地,所述缓冲座的内侧底部贴近所述缓冲座内侧壁开设有一圈油脂回收槽,所述缓冲座的外侧壁开设有泄油阀,且所述泄油阀与所述油脂回收槽的内部相连通。
[0015]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1、可以有效对工作台机器产生的各个方向的应力进行高效缓冲和吸收,可以有效避免振动传递至地面,可以有效保护生产环境,同时通过缓冲座对工作台的环绕设置可以有效减少工作台的抖动,保证了工作台的机器处于的稳定的工作状态,不仅减少了噪音的产生,而且有效减少了对流水线机器的影响,从而有效保护生产工作的高效稳定有序进行。
[0017]2、相比于传统弹簧减震装置,本专利技术可以在减震的同时对振动摩擦部分进行自动润滑,不仅减少了摩擦和磨损,提高了减震的效果,而且可以有效防止减震部分生锈卡涩,保证了稳定持久的缓冲和减震效果,并且可以对润滑油液进行循环利用和自动收集,有效避免了浪费。
[0018]3、防撞带为韧性橡胶材质构建,可以对外界的碰撞起到良好的缓冲和保护效果,而且方便安装和拆卸;而且缓冲座通过对工作台的两端提供缓冲和保护,工作台的中段则处于与外界相连通,相比于包裹式缓冲,可以保证随时对工作台进行维护。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流水生产线工作台缓冲防碰撞减震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流水生产线工作台缓冲防碰撞减震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流水生产线工作台缓冲防碰撞减震装置的缓冲座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流水生产线工作台缓冲防碰撞减震装置的缓冲座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流水生产线工作台缓冲防碰撞减震装置的第一润滑滚轮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流水生产线工作台缓冲防碰撞减震装置的缓冲座内部结
构示意图;
[0025]图7为图6示的A处放大意图;
[0026]图8为图6示的B处放大意图。
[0027]图中:1、工作台;2、缓冲座;3、防撞带;4、侧面缓冲板;5、顶端缓冲板;6、底部缓冲板;7、垂直缓冲限位块;8、油脂回收槽;9、泄油阀;10、限位缓冲槽;41、第一缓冲弹簧;51、第二缓冲弹簧;52、第一润滑滚轮;53、减震限位槽;54、传动轴;55、储油腔;56、渗油矩形槽;61、第三缓冲弹簧;62、承托辊;63、储油槽;64、第二润滑滚轮;65、滑动滚轮;66、导流滑块;67、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9]参照图1

8,一种流水生产线工作台缓冲防碰撞减震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两端活动套接有缓冲座2,缓冲座2固定安装于地面,缓冲座2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多组沿垂直方向分布的防撞带3,缓冲座2的内侧壁贴近工作台1顶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多组第二缓冲弹簧51,第二缓冲弹簧51远离缓冲座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顶端缓冲板5,缓冲座2相对于工作台1对称的两内侧壁对称固定安装有多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水生产线工作台缓冲防碰撞减震装置,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两端活动套接有缓冲座(2),所述缓冲座(2)固定安装于地面,所述缓冲座(2)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多组沿垂直方向分布的防撞带(3),所述缓冲座(2)的内侧壁贴近所述工作台(1)顶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多组第二缓冲弹簧(51),所述第二缓冲弹簧(51)远离所述缓冲座(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顶端缓冲板(5),所述缓冲座(2)相对于所述工作台(1)对称的两内侧壁对称固定安装有多组第一缓冲弹簧(41),所述第一缓冲弹簧(41)远离所述缓冲座(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侧面缓冲板(4),所述缓冲座(2)相对于所述工作台(1)对称的两内侧壁对称固定安装有垂直缓冲限位块(7),所述垂直缓冲限位块(7)和所述缓冲座(2)的内侧壁之间固定安装有底部缓冲板(6),所述底部缓冲板(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多组第三缓冲弹簧(61),所述第三缓冲弹簧(61)远离所述底部缓冲板(6)的一端与所述缓冲座(2)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且所述顶端缓冲板(5)贴近所述侧面缓冲板(4)侧壁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润滑滚轮(5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水生产线工作台缓冲防碰撞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缓冲板(5)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减震限位槽(53),所述缓冲座(2)的内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减震限位槽(53)相适配的储油腔(5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水生产线工作台缓冲防碰撞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缓冲板(4)设置有与所述减震限位槽(53)和所述储油腔(55)相同技术的限位设计;且所述侧面缓冲板(4)贴近所述工作台(1)的侧边做倒角设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流水生产线工作台缓冲防碰撞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润滑滚轮(52)的两端固定安装有传动轴(54),所述传动轴(54)通过轴承与所述缓冲座(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润滑滚轮(52)的内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润滑滚轮(52)的轴心线对称设置有两组圆形储油腔(55),所述储油腔(5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舒儿张惠煜陈庆新毛宁邓浩明廖辉煌苏雪儿邱俊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