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径脊柱皮质骨轨迹螺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5263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径脊柱皮质骨轨迹螺钉,包括钉体,所述钉体自远端向近端依次分为稍部椎形段、远端柱形段、过渡段和近端柱形段,所述远端柱形段的外径小于近端柱形段的外径,且稍部椎形段、远端柱形段、过渡段和近端柱形段上均设有螺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基于椎体及椎弓根解剖特点及CBT置钉技术,对钉体进行分段设计,分为稍部椎形段、远端柱形段、过渡段和近端柱形段四部分。在置入过程可避免传统均一柱形CBT螺钉前端的钉道塑性扩张作用,从而增加螺钉后方与椎弓根部分皮质骨的把持强度,理论上存在抗扭转与抗拔出优势。且与传统CBT置钉技术类似,操作简单、安全,可更好的满足老龄脊柱后路内固定的要求,可实现产品化,具有商业化潜质。潜质。潜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径脊柱皮质骨轨迹螺钉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双径脊柱皮质骨轨迹螺钉。

技术介绍

[0002]椎弓根钉棒系统是目前治疗脊柱疾病的最常用的固定方式。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多的骨质疏松患者面临椎弓根螺钉不稳、松动、移位,甚至拔出等内固定失败风险。2009年B.G.Santoni等在Spine杂志上提出了皮质骨轨迹螺钉的内固定。其进钉点更偏内下方,钉道方向由内向外、由尾侧倾向头侧,增加了螺钉与皮质骨的接触面积,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骨质疏松患者正椎弓根螺钉PS(Pedicle Screw)的把持力。其置钉点靠近中线,置钉直径小、长度短,术中需剥离肌肉少,一定程度上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
[0003]螺钉的设计和置入过程是影响螺钉的固定强度的重要因素。由山东威高骨科材料有限公司开发的皮质骨轨迹螺钉CBT(Cortical Bone Traiectorv)在一定程度可以满足CBT置钉的需要,但在临床上仍有一部分患者发生术后内固定松动、移位等情况。该螺钉除尖端的锥形设计用于攻进外,其余部分具有一致的螺钉直径。以常用的规格5.5
×
4.0为例,在行CBT置钉时,往往需要先用55mm直径的丝攻扩充钉道,再沿着攻丝的方向置入5.5
×
4.0的CBT螺钉。螺钉前端进入椎体后方,后方则在预先设计的轨迹中与皮质骨把持。但在单一丝攻扩充钉道和均一直径螺钉置入过程中,丝攻和螺钉的塑性扩充作用会造成置钉后螺钉后部与椎弓根部分的钉道骨壁之间把持强度的亏损。从而螺钉与钉道皮质骨的把持力将下降,成为了螺钉术后松动及移位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径脊柱皮质骨轨迹螺钉,以解决现有技术中CBT置钉过程中螺钉与骨壁把持强度亏损,且螺钉易松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双径脊柱皮质骨轨迹螺钉,包括钉体,所述钉体自远端向近端依次分为稍部椎形段、远端柱形段、过渡段和近端柱形段,所述远端柱形段的外径小于近端柱形段的外径,且稍部椎形段、远端柱形段、过渡段和近端柱形段上均设有螺纹。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过渡段靠近远端柱形段的端面外径尺寸与远端柱形段的外径尺寸一致,所述过渡段靠近近端柱形段的端面外径尺寸与近端柱形段的外径尺寸一致,且过渡段为外径自远端柱形段向近端柱形段逐渐增大的柱形结构。
[0008]进一步地,所述过渡段和近端柱形段的长度一致,且近端柱形段的长度小于远端柱形段的长度。
[0009]进一步地,所述稍部椎形段为尖端远离远端柱形段的尖锥形结构,且稍部椎形段的长度小于近端柱形段的长度。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近端柱形段和远端柱形段均为粗细均一的圆柱形结构,所述过渡段为外表面沿长度方向平滑过渡的柱形结构。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近端柱形段和过渡段的长度比为:1:1;
[0012]所述近端柱形段和远端柱形段的外径差为:取近端柱形段的外径为D,取远端柱形段的外径为d,则D

d=1mm。
[0013]进一步地,所述稍部椎形段、远端柱形段、过渡段和近端柱形段上的螺纹为连续的螺纹结构。
[0014]本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以椎体

椎弓根解剖学为基础,结合CBT置钉技术,对螺钉进行了分段设置,其具有以下优点:
[0015]1、远端柱形段较小的螺钉外径可避免螺钉旋入过程中对近端钉道的塑性扩张,可使外径较大的近端柱形段旋入钉道后获得更加密实的螺钉

皮质骨接触面,从而增加置钉轨迹近端的螺钉把持力,减少传统单一外径螺钉进钉过程中因远段塑性扩张而导致的钉骨把持力的削弱;
[0016]2、近端柱形段旋入后位于置钉轨迹中皮质量富集且螺钉受力最大的区域,较大的外径一方面可挤压近段钉道皮质骨而增加螺钉把持力,另一方面可使螺钉根部获得较高的强度而不易折断;
[0017]3、过渡段的平滑过渡作用可减小远近两外径之间的骤然变化,减少螺钉强度的远近差异,避免螺钉在远近交界区发生断裂;
[0018]4、通过针对CBT置钉技术的个性化设计,在CBT技术基础之上进一步增加螺钉的把持力,更加适合在老龄骨质疏松椎体上置钉,术中操作方便,安全有效。
附图说明
[0019]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径脊柱皮质骨轨迹螺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径脊柱皮质骨轨迹螺钉的钉体分段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
[0023]1、钉体;11、钉体;12、远端柱形段;13、过渡段;14、近端柱形段;2、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5]由于现有采用均一直径的CBT螺钉,在置入过程中,丝攻和螺钉的塑性扩充作用会造成置钉后螺钉后部与椎弓根部分的钉道骨壁之间把持强度的亏损。本技术以椎体

椎弓根解剖学为基础,结合CBT置钉技术,对螺钉进行了分段设置,基于外径不一的远端柱形段和近端柱形段构成双径脊柱皮质骨轨迹螺钉,可使远端柱形段较小的螺钉外径可避免
螺钉旋入过程中对近端钉道的塑性扩张,且外径较大的近端柱形段旋入钉道后获得更加密实的螺钉

皮质骨接触面,从而增加置钉轨迹近端的螺钉把持力,减少传统单一外径螺钉进钉过程中因远段塑性扩张而导致的钉骨把持力的削弱。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26]实施例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径脊柱皮质骨轨迹螺钉,应用于皮质骨轨迹钉道内置入。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双径脊柱皮质骨轨迹螺钉包括钉体1,且本技术以椎体

椎弓根解剖学为基础,结合CBT置钉技术,对钉体1进行了分段设置,使钉体1自远端向近端依次分为稍部椎形段11、远端柱形段12、过渡段13和近端柱形段14。由于在行置钉时,往往需要先用丝攻扩充钉道,再沿着攻丝的方向置入螺钉,因此,在稍部椎形段11、远端柱形段12、过渡段13和近端柱形段14上均设有与攻丝适配的螺纹2,且优选的,稍部椎形段11、远端柱形段12、过渡段13和近端柱形段14上的螺纹2为连续的螺纹结构。
[0028]如上所述,由于传统的螺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径脊柱皮质骨轨迹螺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径脊柱皮质骨轨迹螺钉包括钉体,所述钉体自远端向近端依次分为稍部椎形段、远端柱形段、过渡段和近端柱形段,所述远端柱形段的外径小于近端柱形段的外径,且稍部椎形段、远端柱形段、过渡段和近端柱形段上均设有螺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径脊柱皮质骨轨迹螺钉,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靠近远端柱形段的端面外径尺寸与远端柱形段的外径尺寸一致,所述过渡段靠近近端柱形段的端面外径尺寸与近端柱形段的外径尺寸一致,且过渡段为外径自远端柱形段向近端柱形段逐渐增大的柱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径脊柱皮质骨轨迹螺钉,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和近端柱形段的长度一致,且近端柱形段的长度小于远端柱形段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浩林王月田付豪永越雷陈浩冯天昊穆冠璋李炳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