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装配的瘤内扰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52483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于装配的瘤内扰流装置,包括推送杆、解脱丝、解脱件和扰流网,推送杆具有杆腔,解脱件的近端被解脱丝限制于杆腔内而处于限制状态,解脱件的远端伸出杆腔后与扰流网连接,扰流网具有径向收缩的压缩状态和径向扩张的扩张状态,扰流网处于扩张状态时封堵动脉瘤的瘤口,解脱件的近端设有解脱孔,解脱丝的远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丝段、中间丝段和第二丝段,中间丝段穿设在解脱孔上,第一丝段、第二丝段设置在解脱件的异侧且非对称同向设置以形成Z字形,第一丝段与杆腔之间、第二丝段与杆腔之间均被配置为抵接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易于将解脱件的近端装配至杆腔内,即能够快速实现解脱件、解脱丝、推送杆三者间的装配。推送杆三者间的装配。推送杆三者间的装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于装配的瘤内扰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易于装配的瘤内扰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瘤内扰流装置作为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新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是通过在动脉瘤内放入扰流网以封堵动脉瘤的瘤口,从而阻断血流并使动脉瘤逐渐萎缩。目前,瘤内扰流装置一般采用电解脱来解脱扰流网,电解脱会导致扰流网的解脱非常缓慢,相近领域存在通过抽拉解脱丝实现与弹簧圈连接的解脱件直接解脱,最终实现弹簧圈解脱的解脱模式,即解脱前,解脱件的近端被解脱丝限制于推送杆内而处于限制状态,解脱时,抽拉解脱丝使得解脱件与推送杆内部不再抵接以实现解脱,相对电解脱模式,这种解脱模式的解脱速度更快,但是即使将这种解脱模式应用至瘤内扰流装置,那么其还是存在一些技术缺陷,因为与弹簧圈不同的是,扰流网具有压缩状态和径向扩张的扩张状态,所以与扰流网连接的解脱件只能从推送杆的远端装配至推送杆内,这就需要特定的工装辅助,才能实现将解脱件装配至推送杆内且被解脱丝限制在推送杆内,导致整个装置的装配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易于装配的瘤内扰流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装配较难的技术缺陷。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易于装配的瘤内扰流装置,包括推送杆、解脱丝、解脱件和扰流网,推送杆具有杆腔,解脱件的近端被解脱丝限制于杆腔内而处于限制状态,解脱件的远端伸出杆腔后与扰流网连接,扰流网具有径向收缩的压缩状态和径向扩张的扩张状态,扰流网处于扩张状态时封堵动脉瘤的瘤口,解脱件的近端设有解脱孔,解脱丝的远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丝段、中间丝段和第二丝段,中间丝段穿设在解脱孔上,第一丝段、第二丝段设置在解脱件的异侧且非对称同向设置以形成Z字形,第一丝段与杆腔之间、第二丝段与杆腔之间均被配置为抵接状态。
[0005]进一步地,所述扰流网为具有弹性的编织网,扰流网在收缩状态下的长度大于其在扩张状态下的长度。
[0006]进一步地,所述扰流网为球形的单层网;或者,所述扰流网为锥形的双层网,双层网为单层网在轴向上沿其中间位置折回而成。
[0007]进一步地,所述解脱件的近端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第一丝段抵接在第一抵接面与杆腔之间,第二丝段抵接在第二抵接面与杆腔之间。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丝段与第一丝段平行设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均为平面。
[0010]进一步地,所述解脱件的近端为圆柱状,解脱件的近端的两个圆柱端面分别形成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解脱孔贯穿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
[0011]进一步地,所述推送杆内部靠近其远端处固定有安全结构,安全结构具有与杆腔
连通且腔径小于杆腔腔径的安全腔,第一丝段穿设在安全腔上,解脱件的近端与安全结构的远端之间具有安全间距。
[0012]进一步地,所述安全结构由杆腔内壁局部内凸形成。
[0013]进一步地,所述内凸为局部凸起或环形凸起。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当要将解脱件的近端限制于杆腔内即实现解脱件、解脱丝、推送杆三者间的装配时,只需将解脱丝的远端伸出杆腔且穿过解脱件的解脱孔后折弯成Z字形的第一丝段、中间丝段和第二丝段,并确保中间丝段穿设在解脱孔上,第一丝段、第二丝段设置在解脱件的异侧且非对称同向设置,再抽拉解脱丝的近端,即可将解脱件拉入杆腔内,且使得第一丝段与推送杆的杆腔之间、第二丝段与推送杆的杆腔之间均被配置为抵接状态,因此装配较为容易。
附图说明
[0015]结合附图,并通过参考下面的详细描述,将会更容易地对本专利技术有更完整的理解并且更容易地理解其伴随的优点和特征,其中:图1是本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一中解脱丝远端、解脱头、解脱杆和扰流网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一中推送杆远端、解脱丝远端、解脱头和解脱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解脱丝远端、解脱头和解脱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施例二中推送杆远端、解脱丝远端、解脱头、解脱杆和扰流网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施例三中推送杆近端、限位环、解脱丝近端和解脱丝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限位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为推送杆,2为解脱丝,3为解脱头,4为解脱杆,5为扰流网,6为杆腔,7为解脱孔,8为第一丝段,9为第二丝段,10为中间丝段,11为第一抵接面,12为第二抵接面,13为安全筒,14为安全腔,15为限位环,16为解脱丝柄,17为限位凸起,18为限位凹槽。
[0016]需要说明的是,附图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注意,表示结构的附图可能并非按比例绘制。并且,附图中,相同或者类似的元件标有相同或者类似的标号。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加清楚和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进行详细描述。
[0018]本实施例所指的“近端”是指远离血管的一端,即远离扰流网的一端,所指的“远端”是指靠近血管的一端,即靠近扰流网的一端。
[0019]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瘤内扰流装置包括推送杆1、解脱丝2、解脱头3、解脱杆4和扰流网5。该瘤内扰流装置用于通过在动脉瘤内放入扰流网5以封堵动脉瘤的瘤口,扰流网具有径向收缩的压缩状态和径向扩张的扩张状态,扰流网5处于扩张状态时封堵动脉瘤的瘤口,以阻断血流并使动脉瘤逐渐萎缩,该扰流网5为具有弹性的编织网,扰流网5在收缩状态下的长度大于其在扩张状态下的长度,具体来说,扰流网5为单层网且
为球形,扰流网5的远端设有远端显影环,扰流网5的近端设有近端显影环,单层网使得扰流网5的成型工艺更为简单,而且更易于设置远端显影环,近端显影环和远端显影环均为不透X射线的材料制成,采用铂钨合金、铂铱合金或者钽合金等金属材料制成,且近端显影环和远端显影环均为环状。
[0020]推送杆1为海波管,其具有杆腔6,解脱丝2、解脱头3穿设于杆腔6内,解脱丝2的近端伸出杆腔6的近端,解脱头3的近端为自由端,并被解脱丝2的远端限制于杆腔6内而处于限制状态,解脱头3的远端与解脱杆4固定连接,解脱杆4的近端位于杆腔6内,解脱杆4的远端伸出杆腔6后通过近端显影环与扰流网5固定连接,解脱头3和解脱杆4形成解脱件并分别构成解脱件的近端和远端,即解脱件的近端位于杆腔6内并被限制于杆腔6内而处于限制状态,解脱件的远端伸出杆腔6后与扰流网5连接。解脱件的近端即解脱头3设有解脱孔7,解脱头3在解脱丝2的远端的作用下被限制在杆腔6内,具体来讲,解脱丝2的远端为Z字形的折弯端,折弯端通过将解脱丝2的远端穿过解脱孔7后向解脱杆4方向折弯形成,该折弯端包括第一丝段8、第二丝段9和中间丝段10,中间丝段10连接在第一丝段8和第二丝段9之间,且中间丝段10穿设在解脱孔7上,第一丝段8、第二丝段9设置在解脱头3的异侧且非对称同向设置,使得第一丝段8、中间丝段10和第二丝段9形成为Z字形,且第一丝段8与杆腔6之间、第二丝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于装配的瘤内扰流装置,包括推送杆(1)、解脱丝(2)、解脱件和扰流网(5),推送杆(1)具有杆腔(6),解脱件的近端被解脱丝(2)限制于杆腔(6)内而处于限制状态,解脱件的远端伸出杆腔(6)后与扰流网(5)连接,扰流网(5)具有径向收缩的压缩状态和径向扩张的扩张状态,扰流网(5)处于扩张状态时封堵动脉瘤的瘤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脱件的近端设有解脱孔(7),解脱丝(2)的远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丝段(8)、中间丝段(10)和第二丝段(9),中间丝段(10)穿设在解脱孔(7)上,第一丝段(8)、第二丝段(9)设置在解脱件的异侧且非对称同向设置以形成Z字形,第一丝段(8)与杆腔(6)之间、第二丝段(9)与杆腔(6)之间均被配置为抵接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装配的瘤内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网(5)为具有弹性的编织网,扰流网(5)在收缩状态下的长度大于其在扩张状态下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易于装配的瘤内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网(5)为球形的单层网;或者,所述扰流网(5)为锥形的双层网,双层网为单层网在轴向上沿其中间位置折回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装配的瘤内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脱件的近端具有相对设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荆洪娟黄嘉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亿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