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用柔性旋翼及其变矩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5109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直升机用柔性旋翼,旋翼包括若干根柔性桨叶,桨叶翼稍固定有翼梢拨片机构;翼梢拨片机构设置有拨片架、小翼以及驱动组件,拨片架固定连接柔性桨叶;柔性桨叶内还封装有导线,导线用于电连接驱动组件与直升机控制系统;驱动组件通过驱动小翼旋转,以带动柔性桨叶的攻角改变,实现旋翼的变总距和变周期距。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直升机用柔性旋翼,柔性桨叶,受突风影响小,更安全,更方便储运及舰载。载。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升机用柔性旋翼及其变矩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直升机
,尤其是涉及直升机用柔性旋翼及其变矩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直升机是能垂直起降和悬停在空中的飞行器,对起降场地的要求较低,不管是在峡谷、森林、河滩,还是在高大的建筑物顶部,它都能随意起飞和降落;基于直升机具备转向灵活、反应迅速、能够前飞、后飞和侧飞等优势,因此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0003]现有直升机用柔性旋翼是刚性或半刚性的,飞行过程中受到较大突风时,难以有效消除突风的影响,从而造成机体晃动,给机上人员带来不舒适的体验,这也是造成直升机坠毁最主要的事故原因;刚性旋翼直径大,不利于储运以及舰载;直升机在开放场地停机时,刚性旋翼或半刚性旋翼在风力作用下桨叶振动,容易造成疲劳破坏;直升机坠毁时,刚性旋翼或半刚性旋翼触地后会发生粉碎性破坏,给周边人员带来附带损伤;刚性旋翼或半刚性旋翼碰到树梢时刚性大缓冲小也容易破坏;直升机军事应用时,刚性旋翼或半刚性旋翼被子弹击中后粉碎性破坏,难以产生稳定升力,造成直升机坠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将原有的刚性旋翼或半刚性旋翼替换为柔性旋翼,以降低突风对旋翼干扰,提高安全性、稳定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直升机用柔性旋翼,旋翼包括若干根桨叶,桨叶均固定于旋翼轴上,所述桨叶为柔性桨叶,其翼稍固定有翼梢拨片机构;翼梢拨片机构设置有拨片架、小翼以及驱动组件,拨片架固定连接柔性桨叶;柔性桨叶内还封装有导线,导线用于电连接驱动组件与直升机控制系统;驱动组件通过驱动小翼旋转,以带动柔性桨叶的攻角改变,实现旋翼的变总距和变周期距。
[0006]优选的,所述拨片架远离小翼一侧还设置有平衡块,平衡块、小翼分别位于柔性桨叶两侧。
[0007]优选的,所述小翼设置有两片,两片小翼分别位于柔性桨叶两侧。
[0008]优选的,所述柔性桨叶的材质为橡胶/聚氨酯/聚氯乙烯/硅胶柔性材质。
[0009]对照上述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直升机用柔性旋翼的变矩控制方法,当旋翼需要获得A方位的升力分力时,通过驱动组件调整小翼的攻角,使柔性桨叶从C位置下的攻角逐渐减小至A位置,然后再从A位置下逐渐增大攻角至C位置,进而使柔性桨叶在轨迹DAB段的攻角小于轨迹BCD段的攻角,使得旋翼桨盘平面将向A方位倾转从而获得一个朝向A方位的升力分力;其中,A、B、C、D依次为平面中四个方位,相邻方位之间互相垂直。
[0010]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直升机用柔性旋翼,具备如下优势:柔性旋翼在风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能够有效降低突风风力的干扰,减小机体晃动幅度,提高直升机安全性能及舒适度;柔性旋翼不转动时会自然下垂,下垂状态的旋翼直径远小于旋转状态的旋翼直径,方
便储运及舰载;直升机在开放场地停机时,柔性旋翼在风力作用下桨叶变形,弯折力小,不易造成疲劳损坏;柔性旋翼碰到树梢时缓冲大,不易破坏;柔性性旋翼子弹击中后穿孔,对升力造成的影响小,直升机仍能正常飞行。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翼梢拨片机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翼梢拨片机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柔性桨叶旋转轨迹图。
[0012]附图标记1、旋翼轴;2、下桨夹;3、上桨夹;4、桨毂;5、柔性桨叶;6、翼梢拨片机构;7、拨片架;8、小翼;9、平衡块;10、罩壳;11、曲柄;12、连杆;13、摇杆;14、电机轴;15、小翼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14]如图1所示,直升机用柔性旋翼,旋翼包括两根柔性桨叶5,柔性桨叶5关于旋翼轴1中心对称。柔性桨叶5两端分别固定有桨毂4和翼梢拨片机构6,桨毂4被上桨夹3和下桨夹2固定于旋翼轴1上。柔性桨叶5内封装有导线,导线用于实现直升机控制系统与翼梢拨片机构6之间的电连接。
[0015]柔性桨叶5由高强度橡胶材料制作,其内无需设置挥舞铰、摆振铰和变距铰。旋翼快速旋转时,柔性桨叶5在离心力和气动力的作用下展开;旋翼停止时,柔性桨叶5在重力作用下弯曲下垂,旋翼直径比展开状态小很多。柔性桨叶5设置有迎角,转动时带动气流向下,从而产生升力。
[0016]如图2所示,翼梢拨片机构6包括拨片架7、小翼8、平衡块9、罩壳10、驱动组件,拨片架7固定连接柔性桨叶5,罩壳10容纳驱动组件,小翼8、平衡块9分别位于柔性桨叶5两侧。旋翼旋转时,平衡块9用于平衡小翼8引起的在旋转平面上的扭矩。驱动组件通过改变小翼8的攻角,进而使小翼8产生向上的升力或向下的负升力,进而为柔性桨叶5攻角改变提供扭转力矩,进而实现旋翼的变总距和变周期距。
[0017]如图3所示,翼梢拨片机构6还可使用小翼8代替平衡块9,两个小翼8相比单个小翼8能提供更大的扭转力矩。该方案可以减小机构架尺寸,以减小旋翼旋转时机构架的风阻,同时能减小翼稍拨片机构6的结构重量。
[0018]驱动组件主要用于驱动小翼8转动,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多种形式。
[0019]如图4所示,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以及依次铰接设置的曲柄11、连杆12、摇杆13,曲柄11的自由端固定连接电机轴14,摇杆13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小翼8。电机通过驱动曲柄11转动,经连杆12、摇杆13改变小翼8的攻角。如图5所示,曲柄11直接固定于小翼轴15上,从而使罩壳10的密封性更好,但同时摇杆13力臂更短,增大了电机负荷。当然,也可以使用电机直接驱动小翼轴15旋转,但相比于上述两种设计,电机负荷更高。需要注意的是,电机选用伺
服电机,以满足变周期距时电机频繁正反转的工况要求。
[0020]如图6所示,该图为柔性桨叶5上一点的转动轨迹,柔性桨叶5逆时针转动,当柔性旋翼需要获得一个向A方位的升力分力时,通过设置小翼8的攻角,使柔性桨叶5从C位置下的攻角逐渐减小至A位置下的攻角,然后再从A位置下逐渐增大攻角至C位置。由于柔性桨叶5在轨迹DAB段的攻角小于轨迹BCD段的攻角,所以柔性旋翼桨盘平面将向A方位倾转从而获得一个朝向A方位的升力分力;当旋翼需要获得朝向其他方位的升力同理即可。
[0021]此外,旋翼的柔性桨叶可以也可以是三片、四片等多片形式。
[0022]以上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应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直升机用柔性旋翼,包括若干根桨叶,桨叶均固定于旋翼轴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为柔性桨叶,其翼稍固定有翼梢拨片机构;翼梢拨片机构设置有拨片架、小翼以及驱动组件,拨片架固定连接柔性桨叶;柔性桨叶内还封装有导线,导线用于电连接驱动组件与直升机控制系统;驱动组件通过驱动小翼旋转,以带动柔性桨叶的攻角改变,实现旋翼的变总距和变周期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用柔性旋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片架远离小翼一侧还设置有平衡块,平衡块、小翼分别位于柔性桨叶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用柔性旋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翼设置有两片,两片小翼分别位于柔性桨叶两侧。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臣符海玉李瑞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