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开式市政综合管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4859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敞开式市政综合管廊结构,包括:综合管线设置槽,所述综合管线设置槽在具有预设地形高差的位置处设置,所述综合管线设置槽的水平方向上的一侧设置有开口;多个支撑件,多个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综合管线设置槽内部,多个支撑件在竖直或水平方向上依次设置,多个支撑件分别与综合管线设置槽内壁固定连接;第一面板,设置于所述综合管线设置槽具有开口的一侧,用于对所述开口遮闭处理,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综合管线设置槽可拆卸连接;液体布置层,位于所述多个支撑件的下部设置,所述液体布置层用于对综合管线设置槽内的市政管线渗漏或检修液、第一面板雨水渗漏、周边降雨汇水等进行收纳、处理及输送。处理及输送。处理及输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敞开式市政综合管廊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综合管线安全
,特别涉及一种敞开式市政综合管线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综合管廊就是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用于将强弱电管线、能源管线、给排水管线、其他公用介质输送管线等集于一体。综合管廊会设有专门的人员设备材料进出口、通风换气口,综合管廊是监测和险情处理系统的城市基础设施。
[0003]国家现在提倡的任性宜居城市,绿色低碳环保尤其是基础设施补短板方向,“十三五”期间我国建设了大量的综合管廊,现如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综合管廊超级大国,但是综合管廊的弊端也显示出来了,大量的管廊建成以后管线入廊率底,管廊内部系统繁多。
[0004]针对现今综合管廊自身能耗高、消防和报警系统繁琐复杂、密闭空间下有毒有害气体易聚集、安装设备或材料需通过投料口进入后在内部抬挪不易,排水只能机械提升,检修维护或火灾时安全性突出,人员感受欠佳等上述问题,技术提供了一种敞开式市政综合管线敷设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敞开式市政综合管廊结构,使得该城市综合管廊结构内部系统简单、易于集中管理、维护便捷、防止地下水侵蚀,延长管线寿命、安全性高、智能化程度高。
[0006]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敞开式市政综合管廊结构,包括:综合管线设置槽,所述综合管线设置槽在具有预设地形高差的位置处设置,所述综合管线设置槽的水平方向上的一侧设置有开口;
[0007]多个支撑件,多个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综合管线设置槽内部,多个支撑件在竖直或水平方向上依次设置,多个支撑件分别与综合管线设置槽内壁固定连接;
[0008]第一面板,设置于所述综合管线设置槽具有开口的一侧,用于对所述开口遮闭处理,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综合管线设置槽可拆卸连接;
[0009]液体布置层,位于所述多个支撑件的下部设置,所述液体布置层用于对综合管线设置槽内的市政管线渗漏液、第一面板渗漏液、周边降雨汇水等进行收纳、处理及输送。
[0010]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件包括隔板和检修通道格栅板,所述隔板为管线层隔板或钢筋混凝土隔板;
[0011]每个隔板的上部或侧部形成一个管线层。
[0012]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面板为可拆卸通风防窥视板。
[0013]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综合管线设置槽的上部设置有人孔入口,所述人孔入口处设置有密闭装置,所述密闭装置用于被用户从外部通过钥匙打
开、关闭。
[0014]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件包括管线层,所述管线层一端与所述综合管线设置槽的内壁固定,另一侧与护栏固定。
[0015]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综合管线设置槽的上部设置有人孔入口;
[0016]所述液体布置层的上部设置有格栅板;
[0017]在所述人孔入口和格栅板之间设置有爬梯,所述爬梯分别与不同水平高度的支撑件固定连接。
[0018]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件为支架、支管、挂架以及挂管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0019]所述综合管线设置槽内的侧壁处固定有至少一个支架;
[0020]所述综合管线设置槽内的底壁处固定有至少一个支管;
[0021]所述综合管线设置槽内的上壁处固定有至少一个挂架和\或挂管。
[0022]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液体布置层包括依次连接的雨水层、污水层以及预设排水层。
[0023]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敞开式市政综合管廊结构的建设方法,包括:
[0024]选定具有预设地形高差的位置处开设敞开式市政综合管廊带,使敞开式市政综合管廊带在水平方向上的一侧设置开口;
[0025]在敞开式市政综合管廊带的上部保护层和\或种植土层,在敞开式市政综合管廊带的上部开设人孔;
[0026]在敞开式市政综合管廊带的开口侧设置可拆卸的通风防窥视板,每间隔预设距离的通风防窥视板设置一个相应的门洞;
[0027]在开口位置外侧设置绿化遮蔽带,绿化遮蔽带种植高低搭配的绿植,用于遮挡敞开式市政综合管线敷设空间带;
[0028]在敞开式市政综合管廊带的内部设置用于对管线进行支撑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为隔板、检修通道格栅板、支架、支管、挂架以及挂管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0029]可选地,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敞开式市政综合管廊带内设置环境监测装置、门孔开闭检测装置、视频监控装置;
[0030]通过环境监测报警装置、门孔开闭检测装置、视频监控装置采集敞开式市政综合管廊带内的环境数据发送至远处的监测端或数据平台。
[0031]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0032]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3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34]图1A为敞开式市政综合管廊带布置于道路中间位置(对向车行道错层设置)示意图;
[0035]图1B为敞开式市政综合管廊带布置于道路红线偏左位置(对向车行道同层设置)示意图;
[0036]图1C为敞开式市政综合管廊带布置于道路红线偏右位置(对向车行道同层设置)示意图;
[0037]图1D为敞开式市政综合管廊带布置于地块红线任意位置示意图;
[0038]图2A为无人孔二次凹进式挑板竖向半分隔自排水管廊结构示意图;
[0039]图2B为带人孔带液体层阶梯式分隔管廊结构示意图;
[0040]图2C为带人孔挑板竖向半分隔自排水管廊结构示意图;
[0041]图2D为带人孔带液体层挑板竖向全分隔廊结构示意图;
[0042]图2E为敞开式市政综合管廊最上层管线层布置示意图;
[0043]图2F为敞开式市政综合管廊中间层管线层布置示意图;
[0044]图2G为敞开式市政综合管廊最下层管线层布置示意图;
[0045]图2H为敞开式市政综合管廊液体布置层(排水层)布置示意图;
[0046]图3为敞开式市政综合管廊结构的建设方法的流程图。
[0047]附图标记:
[0048]11、综合管线布置空间;111、地块用红线;112、半幅道路及绿化带; 113、综合管线布置带B;114、遮蔽带;115、保护或种植层;116、综合管线布置层;117、综合管线布置空间;118、道路红线及单侧绿线范围;210、检修通道;2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敞开式市政综合管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综合管线设置槽,所述综合管线设置槽在具有预设地形高差的位置处设置,所述综合管线设置槽的水平方向上的一侧设置有开口;多个支撑件,多个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综合管线设置槽内部,多个支撑件在竖直或水平方向上依次设置,多个支撑件分别与综合管线设置槽内壁固定连接;第一面板,设置于所述综合管线设置槽具有开口的一侧,用于对所述开口遮闭处理,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综合管线设置槽可拆卸连接;液体布置层,位于所述多个支撑件的下部设置,所述液体布置层用于对综合管线设置槽内的市政管线渗漏液、第一面板渗漏液以及周边降雨汇水进行收纳、处理及输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敞开式市政综合管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隔板和检修通道格栅板,所述隔板为金属隔板、塑料隔板或钢筋混凝土隔板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竖直或水平方向上设置的隔板围合的每个空间部形成一个管线布置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敞开式市政综合管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为可拆卸通风防窥视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敞开式市政综合管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管线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福龙刘丽倩王豪勇冯雨芹范翔袁明罗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