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绕式双轨道等距移动的内窥镜转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4509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缠绕式双轨道等距移动的内窥镜转轴结构,包括转向轮、转向绳和内窥镜插入管,所述转向轮上设有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内窥镜插入管设有缠绕端,所述转向绳的一端绕过第一轨道后固定于转向轮上,所述转向绳的另一端绕过第二轨道后固定于转向轮上,所述转向绳绕过缠绕端。转向轮能转动来改变从内窥镜插入管的缠绕端的两侧的转向绳的长度差,以此使得内窥镜插入管被弯曲,并且通过将转向绳缠绕在缠绕端的两侧的两端分别绕于不同的轨道中,相对于单轨道设置,能有效避免转向绳的两端在转动时互相干扰,避免影响转向轮的转动。由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实现内窥镜插入管的弯曲,结构简单,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且稳定性好。且稳定性好。且稳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缠绕式双轨道等距移动的内窥镜转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内窥镜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缠绕式双轨道等距移动的内窥镜转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内窥镜已经在医疗领域中被广泛使用,内窥镜可以经口腔进入胃内或经其他天然孔道进入到人体内,来对人体内部情况进行拍摄,并对应输出影像来方便医生快速准确地发现病变位置。
[0003]为了方便内窥镜于人体内的活动,内窥镜的端部通常会采用软性材料制作,并于其内设置弯曲机构,从而实现内窥镜的端部的可弯曲,但现在常见内窥镜的弯曲机构通常结构很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且弯曲动作进行时的稳定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缠绕式双轨道等距移动的内窥镜转轴结构,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或者多个。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缠绕式双轨道等距移动的内窥镜转轴结构,包括转向轮、转向绳和内窥镜插入管,所述转向轮上设有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内窥镜插入管设有缠绕端,所述转向绳的一端绕过第一轨道后固定于转向轮上,所述转向绳的另一端绕过第二轨道后固定于转向轮上,所述转向绳绕过缠绕端。
[000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转向轮能转动来改变从内窥镜插入管的缠绕端的两侧的转向绳的长度差,以此使得内窥镜插入管被弯曲,并且通过将转向绳缠绕在缠绕端的两侧的两端分别绕于不同的轨道中,相对于单轨道设置,能有效避免转向绳的两端在转动时互相干扰,提高转向绳动作时的稳定性和平顺性,并能避免影响转向轮的转动。由此,本技术能有效实现内窥镜插入管的弯曲,结构简单,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且稳定性和平顺性好。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于转向轮上对称设置。由此,能尽可能保证转向轮在转动时,转向绳于两个轨道上的部分的受力和移动平衡,降低打滑的问题发生的概率,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和平顺性。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向轮的一侧设有第一锁件,所述转向绳的一端固定于第一锁件上后绕入到所述第一轨道上。第一锁件的设置能方便转向绳的一端于转向轮上的固定。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向轮的另一侧设有第二锁件,所述转向绳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锁件上后绕入到所述第二轨道上。第二锁件的设置能方便转向绳的另一端于转向轮上的固定。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锁件与第二锁件到所述第一锁件所在的转向轮的一侧的投影对称设置。由此,能进一步提高转向绳的两端设置的对称性,方便转向轮在转动时
尽可能保证转向绳的两端的受力均匀度。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技术还包括转轴,所述转向轮的中心套装于转轴上。转轴的设置,能方便转向轮与外部动力机构的连接。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向绳从缠绕端上绕出的一端到第一轨道的长度与转向绳从缠绕端上绕出的另一端到第二轨道的长度相等。该状态下,能适配内窥镜插入管处于伸直状态,从而能便于更精确地对内窥镜插入管的弯曲程度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缠绕式双轨道等距移动的内窥镜转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的左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缠绕式双轨道等距移动的内窥镜转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缠绕式双轨道等距移动的内窥镜转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的后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缠绕式双轨道等距移动的内窥镜转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的使用状态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缠绕式双轨道等距移动的内窥镜转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的使用状态图。
[0018]图中:1.转向轮、2.转向绳、3.内窥镜插入管、4.转轴、11.第一轨道、12.第二轨道、13.第一锁件、14.第二锁件和31.缠绕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参考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技术的一种缠绕式双轨道等距移动的内窥镜转轴结构,包括转向轮1、转向绳2和内窥镜插入管3。
[0021]转向绳2可以为钢丝绳,转向轮1上设有第一凹位以形成第一轨道11,还设有第二凹位以形成第二轨道12,第一轨道11和第二轨道12的深度均大于或等于转向绳2的直径大小,且第一轨道11和第二轨道12相平行,并于转向轮1上对称设置。
[0022]转向轮1的一侧上设有第一锁件13,转向轮1的另一侧上设有第二锁件14,第一锁件13和第二锁件14均能为六角螺母,其通过螺纹配合固定安装在转向轮1的主体上。且第一锁件13与第二锁件14到第一锁件13所在的转向轮1的一侧的投影对称设置。
[0023]转向绳2的一端固定系于第一锁件13上后,绕入到第一轨道11上,之后绕出。而转向绳2的另一端固定系于第二锁件14上后,绕入到第二轨道12上,之后绕出。
[0024]内窥镜插入管3内设有缠绕端31,内窥镜插入管3的外壳能为软性材料制作,如硅胶制作,且缠绕端31固定于内窥镜插入管3的外壳内部,则缠绕端31的移动能带动内窥镜插入管3的移动。而转向绳2从缠绕端31上绕出的两端即分别为转向绳2从第一轨道11上绕出的部分和第二轨道12上绕出的部分。
[0025]当内窥镜插入管3处于伸直状态时,则转向绳2从缠绕端31上绕出的两端对称设置,并且转向绳2从缠绕端31上绕出的一端到第一轨道11的长度与转向绳2从缠绕端31上绕
出的另一端到第二轨道12的长度相等。
[0026]本技术还包括转轴4,转向轮1的中心固定套装于转轴4上,使得转轴4的转动能带动转向轮1的转动。
[0027]本技术在使用时,转轴4能与外部动力装置,如电机相连接,当需要对内窥镜插入管3进行弯曲时,外部动力装置能带动转轴4转动,从而转向轮1转动,转向轮1的转动,会相应带动转向绳2移动,从而转向绳2从缠绕端31上绕出的一端到第一轨道11的长度与转向绳2从缠绕端31上绕出的另一端到第二轨道12的长度不再相等,两者的长度会产生偏差,来使得缠绕端31偏向较短的一侧,从而使得内窥镜插入管3弯向缠绕端31偏向的一侧,实现弯曲。
[0028]本技术中,转向轮1能转动来改变从内窥镜插入管3的缠绕端31的两侧的转向绳2的长度差,以此使得内窥镜插入管3被弯曲,并且通过将转向绳2缠绕在缠绕端31的两侧的两端分别绕于不同的轨道中,相对于单轨道设置,能有效避免转向绳2的两端在转动时互相干扰,提高转向绳2动作时的稳定性和平顺性,并能避免影响转向轮的转动。而且各部件基本均为对称设置,能均化各个部件的受力,进一步有效提高动作时的稳定性和平顺性。
[0029]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缠绕式双轨道等距移动的内窥镜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轮、转向绳和内窥镜插入管,所述转向轮上设有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内窥镜插入管设有缠绕端,所述转向绳的一端绕过第一轨道后固定于转向轮上,所述转向绳的另一端绕过第二轨道后固定于转向轮上,所述转向绳绕过缠绕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式双轨道等距移动的内窥镜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于转向轮上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式双轨道等距移动的内窥镜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轮的一侧设有第一锁件,所述转向绳的一端固定于第一锁件上后绕入到所述第一轨道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缠绕式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莹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图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