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埋件生成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427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预埋件生成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基于楼板上需要支撑杆斜撑的每个预制墙的墙体参数,确定每个预制墙上的第一候选布置区域以及对应的楼板上的第二候选布置区域;检测所有第二候选布置区域之间是否存在重叠区域,将每个第二候选布置区域中的未重叠区域,确定为每个第二候选布置区域的可布置区域;确定与第二候选布置区域的可布置区域对应的第一候选布置区域的可布置区域;在每个第一候选布置区域的可布置区域生成第一斜撑预埋件,以及在每个第二候选布置区域的可布置区域生成第二斜撑预埋件。如此,自动生成的第一斜撑预埋件和第二斜撑预埋件所连接的各支撑杆之间不会发生碰撞,便于后续现场施工。续现场施工。续现场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埋件生成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
,尤其涉及一种预埋件生成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是可以通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的构件,得到楼板、预制墙等预制构件,将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吊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吊装时,需要采用临时支撑措施,对于预制墙来说,可以采用支撑杆进行斜撑的方式来支撑预制墙,相应的,预制墙和楼板中需要设置连接支撑杆的斜撑预埋件,支撑杆的一端连接预制墙的斜撑预埋件,另一端连接楼板的斜撑预埋件,从而实现对预制墙的斜撑,由于设计阶段未充分考虑施工的情况,导致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时经常出现不同的支撑杆碰撞的问题,为现场施工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埋件生成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时经常出现不同的支撑杆碰撞的缺陷,实现自动生成斜撑预埋件之前进行支撑杆之间碰撞的自动检测,便于后续现场施工。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埋件生成方法,包括:
[0005]基于楼板上需要支撑杆斜撑的每个预制墙的墙体参数,确定每个所述预制墙上的第一候选布置区域以及对应的所述楼板上的第二候选布置区域;
[0006]检测所有所述第二候选布置区域之间是否存在重叠区域,基于所述检测的结果,将每个所述第二候选布置区域中的未重叠区域,确定为每个所述第二候选布置区域的可布置区域;
[0007]确定与所述第二候选布置区域的可布置区域对应的所述第一候选布置区域的可布置区域;
[0008]在每个所述第一候选布置区域的可布置区域生成第一斜撑预埋件,以及在每个所述第二候选布置区域的可布置区域生成第二斜撑预埋件,所述第一斜撑预埋件用于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一端,所述第二斜撑预埋件用于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预埋件生成方法,所述基于楼板上需要支撑杆斜撑的每个预制墙的墙体参数,确定每个所述预制墙上的第一候选布置区域以及对应的所述楼板上的第二候选布置区域,包括:
[0010]基于第一布置条件以及每个所述预制墙的所述墙体参数,确定每个所述预制墙上的所述第一候选布置区域;
[0011]基于第二布置条件以及每个所述预制墙上的所述第一候选布置区域,确定每个预制墙上的所述第一候选布置区域对应的所述楼板上的所述第二候选布置区域。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预埋件生成方法,所述基于第一布置条件以及每个所述预制墙的所述墙体参数,确定每个所述预制墙上的所述第一候选布置区域,包括:
[0013]对每个所述预制墙进行所述墙体参数的识别,得到所述墙体参数的识别结果,所述墙体参数的识别结果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所述预制墙的长度;所述预制墙的高度;所述预制墙中洞口所在区域的参数;所述预制墙中的机电预留预埋所在区域的参数;
[0014]基于所述第一布置条件以及每个所述预制墙的所述墙体参数的识别结果,确定每个所述预制墙上的所述第一候选布置区域。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预埋件生成方法,所述第一布置条件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
[0016]在所述预制墙的长度方向的基础布置范围;
[0017]在所述预制墙的高度方向的基础布置范围;
[0018]避开所述洞口所在区域;
[0019]避开所述机电预留预埋所在区域;
[0020]在所述预制墙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预制墙的端部的距离至少为第一距离;
[0021]在所述预制墙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洞口所在区域的距离至少为第二距离;
[0022]在所述预制墙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机电预留预埋所在区域的距离至少为第三距离。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预埋件生成方法,所述第一候选布置区域包括第一支撑杆对应的第三候选布置区域和第二支撑杆对应的第四候选布置区域,所述第三候选布置区域高于所述第四候选布置区域;
[0024]所述第二布置条件包括所述第一支撑杆对所述预制墙斜撑的角度范围;或者,所述第二布置条件包括所述第一支撑杆对所述预制墙斜撑的角度范围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杆对所述预制墙斜撑的角度范围;
[0025]所述基于第二布置条件以及每个所述预制墙上的所述第一候选布置区域,确定每个预制墙上的所述第一候选布置区域对应的所述楼板上的所述第二候选布置区域,包括:
[0026]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同一所述第二斜撑预埋件,对每个所述预制墙,基于所述第三候选布置区域以及所述第一支撑杆对所述预制墙斜撑的角度范围,确定所述第三候选布置区域对应的所述楼板上的第五候选布置区域,将所述第五候选布置区域作为所述第二候选布置区域;
[0027]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不同的所述第二斜撑预埋件,对每个所述预制墙,基于所述第三候选布置区域以及所述第一支撑杆对所述预制墙斜撑的角度范围,确定所述第三候选布置区域对应的所述楼板上的第五候选布置区域,基于所述第四候选布置区域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杆对所述预制墙斜撑的角度范围,确定所述第四候选布置区域对应的所述楼板上的第六候选布置区域,利用所述第五候选布置区域和所述第六候选布置区域形成所述第二候选布置区域。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预埋件生成方法,所述基于所述第三候选布置区域以及所述第一支撑杆对所述预制墙斜撑的角度范围,确定所述第三候选布置区域对应的所述楼板上的第五候选布置区域,包括:基于所述第三候选布置区域中选择的第一目标高度,以及所述第一支撑杆对所述预制墙斜撑的角度范围,确定所述第三候选布置区域对应的所述楼板上的第五候选布置区域;
[0029]和/或,
[0030]所述基于所述第四候选布置区域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杆对所述预制墙斜撑的角度
范围,确定所述第四候选布置区域对应的所述楼板上的第六候选布置区域,包括:基于所述第四候选布置区域中选择的第二目标高度,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杆对所述预制墙斜撑的角度范围,确定所述第四候选布置区域对应的所述楼板上的第六候选布置区域。
[003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预埋件生成方法,所述在每个所述第一候选布置区域的可布置区域生成第一斜撑预埋件,以及在每个所述第二候选布置区域的可布置区域生成第二斜撑预埋件,包括:
[0032]在每个所述第二候选布置区域的可布置区域选择所述第二斜撑预埋件的位置,并在选择的所述第二斜撑预埋件的位置生成所述第二斜撑预埋件,基于所述第二斜撑预埋件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一目标高度或者所述第二目标高度,确定出所述第一候选布置区域的可布置区域中所述第一斜撑预埋件的位置,并在确定的所述第一斜撑预埋件的位置生成所述第一斜撑预埋件。
[003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预埋件生成方法,所述第一斜撑预埋件位于所述第一候选布置区域的可布置区域中靠近所述预制墙的端部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二斜撑预埋件位于所述第二候选布置区域的可布置区域中靠近所述预制墙的一侧。
[003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预埋件生成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埋件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楼板上需要支撑杆斜撑的每个预制墙的墙体参数,确定每个所述预制墙上的第一候选布置区域以及对应的所述楼板上的第二候选布置区域;检测所有所述第二候选布置区域之间是否存在重叠区域,基于所述检测的结果,将每个所述第二候选布置区域中的未重叠区域,确定为每个所述第二候选布置区域的可布置区域;确定与所述第二候选布置区域的可布置区域对应的所述第一候选布置区域的可布置区域;在每个所述第一候选布置区域的可布置区域生成第一斜撑预埋件,以及在每个所述第二候选布置区域的可布置区域生成第二斜撑预埋件,所述第一斜撑预埋件用于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一端,所述第二斜撑预埋件用于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件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楼板上需要支撑杆斜撑的每个预制墙的墙体参数,确定每个所述预制墙上的第一候选布置区域以及对应的所述楼板上的第二候选布置区域,包括:基于第一布置条件以及每个所述预制墙的所述墙体参数,确定每个所述预制墙上的所述第一候选布置区域;基于第二布置条件以及每个所述预制墙上的所述第一候选布置区域,确定每个预制墙上的所述第一候选布置区域对应的所述楼板上的所述第二候选布置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埋件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第一布置条件以及每个所述预制墙的所述墙体参数,确定每个所述预制墙上的所述第一候选布置区域,包括:对每个所述预制墙进行所述墙体参数的识别,得到所述墙体参数的识别结果,所述墙体参数的识别结果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所述预制墙的长度;所述预制墙的高度;所述预制墙中洞口所在区域的参数;所述预制墙中的机电预留预埋所在区域的参数;基于所述第一布置条件以及每个所述预制墙的所述墙体参数的识别结果,确定每个所述预制墙上的所述第一候选布置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埋件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置条件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在所述预制墙的长度方向的基础布置范围;在所述预制墙的高度方向的基础布置范围;避开所述洞口所在区域;避开所述机电预留预埋所在区域;在所述预制墙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预制墙的端部的距离至少为第一距离;在所述预制墙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洞口所在区域的距离至少为第二距离;在所述预制墙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机电预留预埋所在区域的距离至少为第三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埋件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候选布置区域包括第一支撑杆对应的第三候选布置区域和第二支撑杆对应的第四候选布置区域,所述第三候选布置区域高于所述第四候选布置区域;所述第二布置条件包括所述第一支撑杆对所述预制墙斜撑的角度范围;或者,所述第二布置条件包括所述第一支撑杆对所述预制墙斜撑的角度范围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杆对所
述预制墙斜撑的角度范围;所述基于第二布置条件以及每个所述预制墙上的所述第一候选布置区域,确定每个预制墙上的所述第一候选布置区域对应的所述楼板上的所述第二候选布置区域,包括: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同一所述第二斜撑预埋件,对每个所述预制墙,基于所述第三候选布置区域以及所述第一支撑杆对所述预制墙斜撑的角度范围,确定所述第三候选布置区域对应的所述楼板上的第五候选布置区域,将所述第五候选布置区域作为所述第二候选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纪超任远赵增鑫唐修国许庆功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