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40999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激光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的方法。对于航空轴承,其失效多由表面磨损、接触疲劳引起,且多发生于轴承套圈滚道内,而滚道形状复杂,一般激光冲击强化方法易出现冲击面不全,或冲击效果不均匀。因此,提出一种激光路径不变,工件倾斜一定角度且绕工件中心转动、搭接率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激光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轴承是机械传动系统的关键基础件。航空轴承因其工作环境复杂恶劣,且随航空发动机改进,对航空轴承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好的耐磨性能和高的疲劳性能是轴承寿命的一大保障。而工程实践发现,轴承构件的耐磨性能、接触疲劳性能与其表面完整性密切相关,激光冲击强化技术是新兴的表面强化技术,相对于传统表面强化技术具有高压、高能、超快、超高应变率等优势。
[0003]近年来,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发展迅速,该技术不仅能够使金属材料表层产生有利的残余压应力,而且能够使金属材料表层的晶粒细化,生成大量位错、孪晶等微观组织结构,从而有效提高材料表层的疲劳强度,同时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具有非接触、操作方便、可控性强和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因此在滚动轴承领域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0004]航空轴承的制造,其表面机械性能仍可进一步提高,尤其是表面残余压应力,鉴于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优异性及轴承套圈结构的复杂性,优选一种激光冲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轴承内外圈滚道是失效的主要区域,激光冲击轴承内圈及外圈滚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冲击前,先获得套圈的三维模型,再建立冲击过程的仿真模型,确定运动参数;步骤二:粘贴吸收层,要求吸收层紧密贴合工件、无气泡、无杂质;步骤三:装夹工件于回转类零件专用夹具上,并定位夹紧夹具于KUKA机械臂法兰盘上;步骤四:控制机械臂运动轨迹,使得激光束过滚道R1圆心,并近似垂直于冲击面,轴承套圈倾斜;调节水路机器人;设置激光参数;步骤五:机械臂轴6(即工件中心轴线,也是KUKA机器人末端轴)转动,冲击套圈边缘第一圈;步骤六:在进行第二圈冲击前,工件移位,实现工件绕R1转动效果,调节水路,开始第二圈冲击,依次循环往复,直至滚道被冲击完成;步骤七:去除吸收层,微抛后清洗吹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冲击前,先获得套圈的三维模型,再建立强化的仿真模型,然后对轴承冲击过程进行数值仿真,从而确定移动距离及转动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粘贴吸收层包括微抛光、清洗5

10min、吹干轴承套圈,吸收层采用型号为2100FRTV型黑胶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夹具需定心精度高,与机械臂法兰盘能够精确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控制KUKA机器人机械臂运动至激光发射位置,在控制器全局状态下,微调机械臂X、Z方向位置,使光斑居于待冲击区域;在控制器轴状态下,转动机械臂,使得激光束过滚道R1圆心,并近似垂直于冲击面,轴承套圈倾斜45
°
,调节水路机器人至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军于兴福任文李延斌魏英华孙玉凤苏勇袁慧慧郑冬月王全振安敏杨树新杨文武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