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芽孢杆菌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4066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芽孢杆菌及其应用,涉及植物根际促生菌技术领域。该菌株于2022年4月25日,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2485。本发明专利技术分离和筛选得到了一株促生菌,经鉴定,该菌株与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下的阿氏芽孢杆菌(Priestia aryabhattai)同源性最相似(100%)。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阿氏芽孢杆菌除了能固定大气氮,还具有溶有机磷和无机磷,解钾,分泌IAA的功能,该菌株为丰富薄壳山核桃促生菌菌种资源库,在薄壳山核桃微生物菌肥的开发,农林业生产上如减少化肥的使用,促进植物生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生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生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根际促生菌
,特别是涉及一株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薄壳山核桃商品名为碧根果,是胡桃科,山核桃属的一种木本油料树种,其种子因富含蛋白质,钙铁锌硒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被称之为坚果之王。氮素(N)是生物体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核酸、蛋白质、激素、维生素等有机分子的合成都离不开N,N在植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中亦是不可或缺。经济园艺作物过量施肥现象比较普遍,但化学肥料的过度施用不仅浪费资源,还将使得肥料利用率降低,且容易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微生物菌肥是实现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肥料。
[0003]探索挖掘适用于薄壳山核桃的微生物菌肥,对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碧根果产业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株芽孢杆菌及其应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假单胞菌具有固氮、溶有机磷和无机磷、解钾以及分泌IAA的功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株芽孢杆菌(Bacillus sp.)N33,于2022年4月25日,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2485。
[000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微生物菌肥,包含上述的阿氏芽孢杆菌或上述的阿氏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物。
[0008]进一步地,所述发酵培养物是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阿氏芽孢杆菌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发酵培养得到。
[0009]进一步地,所述发酵培养基为LB培养基。
[0010]进一步地,所述发酵培养的条件为28℃,120r/min,24h。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的阿氏芽孢杆菌在制备薄壳山核桃促生长菌肥中的应用。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的阿氏芽孢杆菌或微生物菌肥在促进薄壳山核桃生长中的应用。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促进薄壳山核桃生长的方法,包括对核桃植株施用上述的阿氏芽孢杆菌或微生物菌肥。
[0014]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分离和筛选得到了一株具有优良特性的促生菌N33,经鉴定,N33菌株与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下的阿氏芽孢杆菌(Priestia aryabhattai)同源性最相似(100%)。
[0016]本专利技术的N33菌株除了能固定大气氮,还具有溶有机磷和无机磷,解钾,分泌IAA的功能,其中,固氮酶活性为14.26nmol/h/mL,净固氮量为0.52mg/L,净溶无机磷量为57.884mg/L,净解钾量为3.89mg/L,净分泌IAA的量为4.37mg/L。该菌株为丰富薄壳山核桃
促生菌菌种资源库,在薄壳山核桃微生物菌肥的开发,农林业生产上如减少化肥的使用,促进植物生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N33菌株的革兰氏染色(A)、鞭毛染色(B)和荚膜染色(C)结果;标尺均为20μm;
[0019]图2为N33菌株的甲基红实验结果;
[0020]图3为N33菌株的糖酵解实验结果;
[0021]图4为N33菌株的VP实验结果;
[0022]图5为N33菌株的淀粉水解实验结果;
[0023]图6为N33菌株的明胶水解实验结果;
[0024]图7为N33菌株的硝酸盐还原实验结果,其中,A为加锌粒前,B为加锌粒后;
[0025]图8为N33菌株的氧化酶还原实验结果;
[0026]图9为N33菌株的吲哚实验结果;
[0027]图10为N33菌株的固氮实验结果;
[0028]图11为N33菌株的溶无机磷实验结果;
[0029]图12为N33菌株的溶有机磷实验结果;
[0030]图13为N33菌株的解钾实验结果;
[0031]图14为N33菌株的分泌IAA实验结果,其中,A为对照,B为N33菌株。
具体实施方式
[0032]现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
[0033]应理解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另外,对于本专利技术中的数值范围,应理解为还具体公开了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每个中间值。在任何陈述值或陈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以及任何其他陈述值或在所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之间的每个较小的范围也包括在本专利技术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或排除在范围内。
[0034]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专利技术所述领域的常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虽然本专利技术仅描述了优选的方法和材料,但是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或测试中也可以使用与本文所述相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文献通过引用并入,用以公开和描述与所述文献相关的方法和/或材料。在与任何并入的文献冲突时,以本说明书的内容为准。
[0035]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专利技术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
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得的。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
[0036]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0037]实施例1
[0038]一、菌株分离和筛选
[0039]1.薄壳山核桃根际土壤采集
[0040]采样地区位于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采样时间为2020年10月上旬,采样目标为树龄30年以上的薄壳山核桃大树根际土壤。首先将土壤表面的腐殖质除去,用小铁锹挖取5

40cm深的土壤。其次,找到植物的根,去除石块,轻轻抖动,去掉多余土壤。最后将抖落后依旧附着在根系的土壤装入已灭菌的聚乙烯塑料袋中,封口后后置于干冰泡沫箱中带回实验室。遵循多点采样的原则,将校园内各方位的薄壳山核桃根际土壤样本混为一个土样,备用。
[0041]2.根际土壤固氮菌的分离和筛选
[0042]步骤1:准备培养基
[0043]使用常用的固氮培养基——阿须贝氏培养基(Ashby)具体配方如下:
[0044]甘露醇10g,磷酸氢二钾0.2g,七水硫酸镁0.2g,氯化钠0.2g,二水硫酸钙0.1g,碳酸钙5.0g,琼脂粉15g,用蒸馏水定容至1L。将配好的培养基加热融化,待至55

60℃时倒至各培养皿中(每皿15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芽孢杆菌(Bacillus sp.)N33,其特征在于,于2022年4月25日,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2485。2.一种微生物菌肥,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阿氏芽孢杆菌或权利要求1所述的阿氏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菌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培养物是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阿氏芽孢杆菌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发酵培养得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萍王翰琨鲍佳书谌梦云谭鹏鹏朱凯凯彭方仁单洁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