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网水巷漂浮垃圾清理船,由浮箱、采集挡板、栅栏、直流电源、推进器、箱体连接杆和遥控装置构成,采用双体船设计,分体式浮箱由甲板和箱体连接杆调节宽度,采集挡板在船头内侧,栅栏在船后部,推进器安装在船的中后部,其上方是甲板,甲板上安装有直流电源、电机和信号接收模块。利用船体行进中水的阻力及水流的变化,将水面上漂浮的垃圾进行自动收集,同时可防止船体后退时的垃圾外流。在水面清洁过程中,只需一人在岸上操控遥控器指挥船体行进转向即可完成对水面漂浮垃圾的收集工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巧妙,材料易得,操作安全,能减轻劳动强度、较大幅度提高水面漂浮垃圾清理工作的效率,保障环卫工人的健康和安全。保障环卫工人的健康和安全。保障环卫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网水巷漂浮垃圾清理船
[0001]本技术涉及水面漂浮垃圾清理的
,具体涉及在河网密布的平静水面上利用船体运动自行收集漂浮垃圾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生活质量要求日益提高,但河道污染在日常生活中日趋严重。特别是气温的升高,河道里时常会有各种藻类生物的泛滥,严重影响环境卫生和饮水安全。传统的河道清理垃圾多采用人工打捞的方式,这种方式费时费力费功,效率低下,更有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在酷暑的高温天气或寒冷的冬天,打捞垃圾的工人可能会因劳作疲惫而中暑或脚底湿滑而不慎落水。
[0003]专利号CN200920217050.X一种清除水面漂浮垃圾多功能船,专利号CN201010001102.7一种能清理水面漂浮物和垃圾的履带式多功能环保船,专利号CN201020121361.9一种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船,专利号CN201220281686.2一种水面漂浮垃圾自动捕集船,专利号CN201320611203.5一种太阳能水面垃圾及漂浮物回收船,专利号CN201510312291.2全自动水面漂浮垃圾及水生植物打捞压缩船,等等。从网上搜索到的资料来看,已有的清漂船都是大型作业船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个是船体巨大,根本不能行驶进在小型河道中;第二个问题是采用大型机械作业,耗费能源,不利于环保;第三则是需采用多人操作,不能减少人力资源。
[0004]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之不足,采用双船体设计,利用在船体行进中水的阻力及水流的变化,将水面上漂浮的垃圾进行自动吸收进船舱。在收集过程中,只需一人操作船体行进即可完成对河道漂浮垃圾的清理工作,可大幅提高河道漂浮垃圾收集工作的效率和保障环卫工人的健康与人身安全。
[0005]本技术创新船箱分离技术,分箱符合流体力学结构,适应不同宽窄的水巷河道清除垃圾,作业机动灵活;分离箱前有挡板,防止水流循环垃圾倒流,后有翻板,方便船箱完成清漂后的垃圾采集、转移;分离箱后置翻板上设计有若干长短不一的锥柱,防止塑料薄膜或软纸片堵塞泄水孔而增大船的行进阻力;可采用光伏电池的太阳能技术,更节能环保;设计有信息发射、接收模块,可遥控船的运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清理河网水巷水面漂浮垃圾的船,采用双体船设计,利用在船体行进中水的阻力及水流的变化,将水面上漂浮的垃圾进行自动收集。
[0007]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河网水巷漂浮垃圾清理船,原理是它在行进过程中利用水的流动自动将漂浮垃圾吸入船舱内,倒退时或水回流时设计侧斜角度的挡板自动拦阻垃圾,船侧舷和不同宽度的船舱分体组合,是适应不同宽窄的水网巷道的新型垃圾清理船只。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计结构科学,符合流体力学原理,制造工艺简单,模块
组合,灵活方便实用,操控性好,可遥控。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和特点,附图中:
[0010]图1一种河网水巷漂浮垃圾清理船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一种河网水巷漂浮垃圾清理船浮箱(1a)外侧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一种河网水巷漂浮垃圾清理船浮箱(1b)内侧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一种河网水巷漂浮垃圾清理船后背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一种河网水巷漂浮垃圾清理船甲板结构示意图
[0015]图6 一种河网水巷漂浮垃圾清理船栅栏结构示意图
[0016]图7一种河网水巷漂浮垃圾清理船箱体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0017]图8一种河网水巷漂浮垃圾清理船箱体连接杆卡扣结构示意图
[0018]图9一种河网水巷漂浮垃圾清理船采集挡板结构示意图
[0019]图10一种河网水巷漂浮垃圾清理船触须结构示意图
[0020]图11一种河网水巷漂浮垃圾清理船门轴插管1a4结构示意图
[0021]图12一种河网水巷漂浮垃圾清理船门轴插管1b4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浮箱(1a、1b) 2.推进器 3.电源 4.电机 5.信号接受模块 6.甲板 7.栅栏 8.箱体连接杆 9.采集挡板 10.触须 11.导线 12.遥控器(1a11、1a12、1b11、1b12).钩柱(1a2、1b2).挂钩孔(1a21、1a22、1b21、1b22).安装孔(1a3、1b3).卡孔(1a4、1b4).门轴插管(1a41、1b41).圆管(1a42、1b42).阻尼板(1a5、1b5). 插孔螺母(1a6、1b6).橡胶圈(1a7、1b7). 栅栏插槽 21.传动轴 22.紧固圈 23.螺旋桨 61.甲板伸缩杆 62.圆环 63.传动轴固定孔 64.电源固定孔 65.电机固定孔 66.信号接收模块固定孔(7a、7b).栅栏挂钩 71.锥柱 81.套管 82.拉管 83.钢珠 84.弹孔 85.挂钩 821.弹簧 91.门轴 101.螺纹端 102.触须杆 103.浮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附图1
‑
12:
[0024]在图1
‑
12所示实施例中,一种河网水巷漂浮垃圾清理船,设置有浮箱(1a、1b)、推进器2、电源3、电机4、信号接受模块5、甲板6、栅栏7、箱体连接杆8、采集挡板9、触须10、导线11、遥控器12、钩柱(1a11、1a12、1b11、1b12)、挂钩孔(1a2、1b2)、安装孔(1a21、1a22、1b21、1b22)、卡孔(1a3、1b3)、门轴插管(1a4、1b4)、圆管(1a41、1b41)、阻尼板(1a42、1b42)、插孔螺母(1a5、1b5)、橡胶圈(1a6、1b6)、栅栏插槽(1a7、1b7)、传动轴21、紧固圈22、螺旋桨23、甲板伸缩杆61、圆环62、传动轴固定孔63、电源固定孔64、电机固定孔65、信号接收模块固定孔66、栅栏挂钩(7a、7b)、锥柱71、套管81、拉管82、钢珠83、弹孔84、挂钩85、弹簧821、门轴91、螺纹端101、触须杆102、浮球103
[0025]实施本技术,首先分浮箱(1a、1b)、推进器2、电源3、电机4、信号接受模块5、甲板6、栅栏7、箱体连接杆8、采集挡板9、触须10、导线11和遥控器12几大部分生产,左右浮箱(1a、1b)由甲板6和箱体连接杆8连接,四个甲板伸缩杆61上的圆环62套在浮箱(1a、1b)上的四个钩柱(1a11、1a12、1b11、1b12)上,箱体连接杆8的挂钩85钩住浮箱(1a、1b)上的卡孔
(1a3、1b3),电源3、电机4和遥控接受模块5依次放置于甲板6对应螺丝孔(64、65、66)用螺丝、螺母紧固,电源3、电机4和遥控接受模块5之间有导线11连接。
[0026]实施本技术,所述左右浮箱(1a、1b)前端内侧设计有门轴插管(1a4、1b4),采集挡板9的门轴91插进的门轴插管(1a4、1b4)的圆管(1a41、1b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网水巷漂浮垃圾清理船,由浮箱(1a、1b)、推进器2、电源3、电机4、信号接受模块5、甲板6、栅栏7、箱体连接杆8、采集挡板9、触须10导线11和遥控器12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箱(1a、1b)由甲板6和箱体连接杆8连接,栅栏7插入栅栏插槽(1a7、1b7)中,栅栏挂钩(7a、7b)分别钩住浮箱(1a、1b)的对应挂钩孔(1a2、1b2),推进器2的传动轴21一端与电机4连接,另一端穿过甲板6传动轴固定孔63与螺旋桨23连接,电源3、电机4和遥控接受模块5依次放置于甲板6对应螺丝孔用螺丝、螺母紧固,电源3、电机4和信号接受模块5之间有导线1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网水巷漂浮垃圾清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箱(1a、1b)头部外侧有触须10插孔螺母(1a5、1b5),浮箱(1a、1b)前端内侧设计有门轴插管(1a4、1b4),内侧后部开有栅栏插槽(1a7、1b7),外侧前、中、后部嵌入橡胶滚轮(1a6、1b6),减轻碰撞力度保护船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网水巷漂浮垃圾清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箱(1a、1b)表面设计有钩柱(1a11、1a12、1b11、1b12)用于安装甲板6,挂钩孔(1a2、1b2)用于安装栅栏7,安装孔(1a21、1a22、1b21、1b22)用于加装太阳能光伏电池,卡孔(1a3、1b3)用于箱体连接杆8的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网水巷漂浮垃圾清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箱(1a、1b)头部外侧安装触须10,所述触须10由螺纹端101、触须杆102和弹性滚动浮球103构成,浮球103触碰到物体时球可以滚动,触须杆102的螺纹端101与插孔螺母(1a5、1b5)配套使用,两根触须10张合角度可以调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网水巷漂浮垃圾清理船,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铭,
申请(专利权)人:冯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