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冲击的发泡硅胶垫片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2804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冲击的发泡硅胶垫片及制备方法,包括高导热硅胶材料、透明聚氯乙烯材料、聚四乙烯树脂、高分子材料、发泡剂材料与耐冲击复合加强材料,所述高导热硅胶材料的份额为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冲击的发泡硅胶垫片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泡硅胶垫片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耐冲击的发泡硅胶垫片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发泡硅胶垫片是一种隔热、防滑与防护硅胶材料,采用油压机高温硫化成型,耐高温,环保无毒,具有无毒无味,不溶于水和任何溶剂,是一种高活性的绿色产品,热稳定性高,适用于不同场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发泡硅胶垫片的制造工艺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现有的发泡硅胶垫片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在硅胶垫片进行使用的时候,表面耐冲击性能可能较差,表面位置容易出现磨损的情况,缩短硅胶垫片的使用寿命,不利于人们的使用,还有,在进行制备的使用较为麻烦,使用功能较为单一,降低垫片的使用性能,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耐冲击的发泡硅胶垫片及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冲击的发泡硅胶垫片及制备方法,能够增加硅胶垫片的使用功能,使用性能更为优异,还可以增加硅胶垫片表面的耐冲击性能,表面耐磨效果更为优异,增加硅胶垫片的使用寿命,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耐冲击的发泡硅胶垫片,包括高导热硅胶材料、透明聚氯乙烯材料、聚四乙烯树脂、高分子材料、发泡剂材料与耐冲击复合加强材料,所述高导热硅胶材料的份额为30

45%,所述透明聚氯乙烯材料的份额为9

15%,所述聚四乙烯树脂的份额为8

14%,所述高分子材料的份额为10

14%,所述发泡剂材料的份额为8

12%,所述耐冲击复合加强材料的份额为15

30%。
[0008]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高导热硅胶材料的份额为38%,所述透明聚氯乙烯材料的份额为11%,所述聚四乙烯树脂的份额为11%,所述高分子材料的份额为10%,所述发泡剂材料的份额为10%,所述耐冲击复合加强材料的份额为20%。
[0009]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高导热硅胶材料的份额为40%,所述透明聚氯乙烯材料的份额为10%,所述聚四乙烯树脂的份额为10%,所述高分子材料的份额为9%,所述发泡剂材料的份额为10%,所述耐冲击复合加强材料的份额为21%。
[0010]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耐冲击复合加强材料包括尼龙材料、玻璃纤维材料、端羧基液体丁腈橡胶、高分子材PU泡棉、记忆棉软垫与聚乙烯底料,所述端羧基液体丁腈橡胶的份额为20

50%,所述尼龙材料的份额为10

18%,所述玻璃纤维材料的份额为10

18%,所述聚乙烯底料的份额为10

15%,所述记忆棉软垫的份额为10

15%,所述
高分子材PU泡棉的份额为12

35%。
[0011]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端羧基液体丁腈橡胶的份额为25%,所述尼龙材料的份额为14%,所述玻璃纤维材料的份额为14%,所述聚乙烯底料的份额为14%,所述记忆棉软垫的份额为13%,所述高分子材PU泡棉的份额为20%。
[0012]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端羧基液体丁腈橡胶的份额为28%,所述尼龙材料的份额为13%,所述玻璃纤维材料的份额为13%,所述聚乙烯底料的份额为13%,所述记忆棉软垫的份额为14%,所述高分子材PU泡棉的份额为21%。
[0013]一种耐冲击的发泡硅胶垫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0014]S1:准备制备发泡硅胶垫片所需要使用到的材料,包括高导热硅胶材料、透明聚氯乙烯材料、聚四乙烯树脂、高分子材料、发泡剂材料与耐冲击复合加强材料,其中耐冲击复合加强材料包括尼龙材料、玻璃纤维材料、端羧基液体丁腈橡胶、高分子材PU泡棉、记忆棉软垫与聚乙烯底料;
[0015]S2:将端羧基液体丁腈橡胶作为基材,尼龙材料、玻璃纤维材料、高分子材PU泡棉、记忆棉软垫与聚乙烯底料进行混合配比,通过机器进行挤出、吹膜、流延等加工操作,得到耐冲击复合加强材料;
[0016]S3:将高导热硅胶材料作为基材,透明聚氯乙烯材料、聚四乙烯树脂、高分子材料与发泡剂材料进行混合配比,通过机器进行挤出、吹膜、流延等加工操作,并采用油压机高温硫化成型,制成发泡硅胶垫片;
[0017]S4:将制备的耐冲击复合加强材料贴附到发泡硅胶垫片的两面位置,保证耐冲击复合加强材料与发泡硅胶垫片重合且为相同大小,裁切周边多余部分;
[0018]S5:将叠合完毕后的发泡硅胶垫片与耐冲击复合加强材料放入加热层压装置内部进行热压操作,通过热压的方式一体成型,出料,进行风干,直至最终成型,耐冲击的发泡硅胶垫片制备完成。
[0019]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S5步骤中,采用加热层压的方式进行最终成型制备,且加热的温度为90

120℃。
[0020](三)有益效果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冲击的发泡硅胶垫片及制备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一种耐冲击的发泡硅胶垫片及制备方法,通过高导热硅胶材料与耐冲击复合加强材料能够增加硅胶垫片的使用功能,使用性能更为优异,还可以增加硅胶垫片表面的耐冲击性能,表面耐磨效果更为优异,增加硅胶垫片的使用寿命,准备制备发泡硅胶垫片所需要使用到的材料,包括高导热硅胶材料、透明聚氯乙烯材料、聚四乙烯树脂、高分子材料、发泡剂材料与耐冲击复合加强材料,其中耐冲击复合加强材料包括尼龙材料、玻璃纤维材料、端羧基液体丁腈橡胶、高分子材PU泡棉、记忆棉软垫与聚乙烯底料,将端羧基液体丁腈橡胶作为基材,尼龙材料、玻璃纤维材料、高分子材PU泡棉、记忆棉软垫与聚乙烯底料进行混合配比,通过机器进行挤出、吹膜、流延等加工操作,得到耐冲击复合加强材料,将高导热硅胶材料作为基材,透明聚氯乙烯材料、聚四乙烯树脂、高分子材料与发泡剂材料进行混合配比,通过机器进行挤出、吹膜、流延等加工操作,并采用油压机高温硫化成型,制成发泡硅胶垫片,将制备的耐冲击复合加强材料贴附到发泡硅胶垫片的两面位置,保证耐冲击复合加强材料与发泡硅胶垫片重合且为相同大小,裁切周边多余部分,将叠合完毕后的发泡
硅胶垫片与耐冲击复合加强材料放入加热层压装置内部进行热压操作,通过热压的方式一体成型,出料,进行风干,直至最终成型,耐冲击的发泡硅胶垫片制备完成,整个发泡硅胶垫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实施例一:
[0023]一种耐冲击的发泡硅胶垫片,包括高导热硅胶材料、透明聚氯乙烯材料、聚四乙烯树脂、高分子材料、发泡剂材料与耐冲击复合加强材料,高导热硅胶材料的份额为30

45%,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冲击的发泡硅胶垫片,包括高导热硅胶材料、透明聚氯乙烯材料、聚四乙烯树脂、高分子材料、发泡剂材料与耐冲击复合加强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导热硅胶材料的份额为30

45%,所述透明聚氯乙烯材料的份额为9

15%,所述聚四乙烯树脂的份额为8

14%,所述高分子材料的份额为10

14%,所述发泡剂材料的份额为8

12%,所述耐冲击复合加强材料的份额为15

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冲击的发泡硅胶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导热硅胶材料的份额为38%,所述透明聚氯乙烯材料的份额为11%,所述聚四乙烯树脂的份额为11%,所述高分子材料的份额为10%,所述发泡剂材料的份额为10%,所述耐冲击复合加强材料的份额为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冲击的发泡硅胶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导热硅胶材料的份额为40%,所述透明聚氯乙烯材料的份额为10%,所述聚四乙烯树脂的份额为10%,所述高分子材料的份额为9%,所述发泡剂材料的份额为10%,所述耐冲击复合加强材料的份额为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冲击的发泡硅胶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冲击复合加强材料包括尼龙材料、玻璃纤维材料、端羧基液体丁腈橡胶、高分子材PU泡棉、记忆棉软垫与聚乙烯底料,所述端羧基液体丁腈橡胶的份额为20

50%,所述尼龙材料的份额为10

18%,所述玻璃纤维材料的份额为10

18%,所述聚乙烯底料的份额为10

15%,所述记忆棉软垫的份额为10

15%,所述高分子材PU泡棉的份额为12

3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耐冲击的发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志盛潘霞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兆科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