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的漏液阻燃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2777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的漏液阻燃结构,包括防护壳、电池组、温度检测器、发生装置、提升装置和喷气装置,所述发生装置包括矩形壳体、第一溶液室、水泵、管道、单向阀、筒体、反应室和促进装置,所述防护壳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有矩形壳体,且矩形壳体关于防护壳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所述矩形壳体的内部左右两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溶液室。该锂离子电池组的漏液阻燃结构,通过第一溶液室、水泵和管道之间的配合作用,进而实现了通过浓硫酸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接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目的,从而达到改变传统采用阻燃材料进行阻燃操作的效果,进而解决了阻燃材料存在制作成本高,且只有少数部件能采用阻燃材料制成的问题。有少数部件能采用阻燃材料制成的问题。有少数部件能采用阻燃材料制成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的漏液阻燃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组
,具体为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的漏液阻燃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组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在锂离子电池组进行充电与放电工作时,存在由外部因素和自身硬件因素容易造成漏液燃烧现象,因此对于锂离子电池组的阻燃操作是至关重要的。
[0003]现有的锂离子电池组的漏液阻燃装置主要存在如下技术缺陷:其一、传统的阻燃操作采用阻燃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框架,但阻燃材料存在制作成本高,且只有少数部件能采用阻燃材料制成,进而导致阻燃效果不佳;其二、锂离子电池组在发生燃烧现象时,无法针对锂离子电池组各部位的燃烧程度,来合理适配阻燃程度,进而导致阻燃效果不能最大化,从而直接造成锂离子电池组燃烧时间加长,进而导致阻燃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的漏液阻燃结构,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的漏液阻燃结构,包括防护壳、电池组、温度检测器、发生装置、提升装置和喷气装置,所述防护壳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电池组,所述防护壳的内部左右两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温度检测器,所述防护壳的前后侧面固定连接有发生装置,所述提升装置固定安装在发生装置的内部,所述喷气装置固定安装在防护壳的内侧,所述喷气装置关于防护壳的前后侧对称设置,且贯穿防护壳的前后侧壁并伸入到发生装置的内部;
[0008]所述发生装置包括矩形壳体、第一溶液室、水泵、管道、单向阀、筒体、反应室和促进装置,所述防护壳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有矩形壳体,且矩形壳体关于防护壳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所述矩形壳体的内部左右两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溶液室,所述第一溶液室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管道,所述管道远离水泵的另一端部固定连接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筒体,所述筒体的外侧设置有反应室,所述促进装置固定安装在反应室的内部且在筒体的下侧;
[0009]所述发生装置关于防护壳的前后侧面对称设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促进装置的结构包括滚动壳体、转动轮、电机、转轴、螺旋块和转动块,所述反应室的内部左右侧壁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远离反应室侧壁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轴,将左侧第一溶液室内加入浓硫酸溶液,右侧的第一溶液室内加入碳酸氢钠溶液,当电池组发生燃烧现象时,防护壳内侧的温度急剧升高,然后温度检测器检测到温度急剧变化,进而发出信号到电脑系统,然后电脑系统发出指令启动水泵进行工作,使得水泵将第
一溶液室内的溶液通过管道与单向阀运输到筒体的内部,同时启动电机带动转轴进行转动,然后转轴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转动轮进行同步转动,由于滚动壳体与转动轮相互接触面为粗糙面,使得通过摩擦力的作用,转动轮在转动的同时带动滚动壳体进行转动,然后滚动壳体在转动的同时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分流轮进行同步转动,使得分流轮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引导轴同步转动,由于引导轴上开设齿状块,使得其转动的同时对运输到筒体内部的浓硫酸、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搅拌,从而达到防止浓硫酸、碳酸氢钠溶液具有沉淀物质影响反应进行的效果;
[0011]所述转轴的轴向外侧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四个螺旋块,所述螺旋块的直径沿电机远离反应室侧壁的一端方向有逐渐增大的趋势,所述转轴远离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轮,滚动壳体上开设有等距分布的若干个圆孔,使得初步融合的浓硫酸、碳酸氢钠溶液根据其自身重力通过圆孔向下流出,同时转动块在转动轮的带动下进行同步转动,使得对浓硫酸、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混合搅动,与此同时,转轴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螺旋块进行转动,进而将左右两侧的溶液向中涌动,进而达到进一步提升浓硫酸、碳酸氢钠溶液相接触的效果,从而实现提高反应效率的目的,进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0012]所述转动轮远离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轮的上侧滚动连接有滚动壳体;
[0013]所述滚动壳体与转动轮接触面设置为粗糙面。
[0014]进一步的,所述提升装置包括分流轮和引导轴,所述滚动壳体的轴向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分流轮,随后浓硫酸、碳酸氢钠溶液流动到分流轮处,由于分流轮上开设有分布均匀的若干个通孔,使得浓硫酸、碳酸氢钠溶液均匀分布到通孔处,然后从通孔处流出,每一通孔处的浓硫酸、碳酸氢钠溶液一一相对,进而达到浓硫酸、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均匀相融合反应,H2SO4+2NaHCO3

Na2SO4+2CO2

+2H2O,所述分流轮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引导轴;
[0015]所述分流轮关于滚动壳体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
[0016]进一步的,所述喷气装置包括气导管、分气盒、喷头、光敏电阻和电磁阀,所述反应室的后侧壁固定连接有气导管,所述气导管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分气盒,所述分气盒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五个喷头,所述防护壳的前侧壁且在分气盒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五个光敏电阻,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向上溢出,进而通过气导管流入到分气盒内,然后从与分气盒固定连接的喷头向外流出,由于喷头上开设有上、中、下三个开口,且喷头位于每两个电池块之间,使得对电池块全方位喷射二氧化碳气体,由于每个电池块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光敏电阻,使得光敏电阻可以通过外部火焰的大小,进而改变其内部的阻值,由于电磁阀与光敏电阻为电性连接,由于光敏电阻内部的阻值的大小与外部火焰的大小反比,使得通入电磁阀电流的大小与外部火焰的大小呈正比,即电磁阀的开口大小与外部火焰的大小呈正比,从而达到可以针对锂离子电池组各部位的燃烧程度,来合理适配阻燃程度的效果,所述喷头的轴向外侧固定连接有电磁阀;
[0017]所述气导管贯穿反应室的后侧壁、矩形壳体的后侧壁与防护壳的前侧壁,且伸入到防护壳的内部。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溶液室关于防护壳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
[0019]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关于反应室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
[0020]进一步的,所述分流轮上开设有分布均匀的若干个通孔。
[0021]进一步的,所述喷头上开设有三个开口。
[0022]进一步的,所述滚动壳体上开设有分布均匀的若干个圆孔。
[0023](三)有益效果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的漏液阻燃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5]1、该锂离子电池组的漏液阻燃结构,通过第一溶液室、水泵和管道之间的配合作用,进而实现了通过浓硫酸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接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目的,从而达到改变传统采用阻燃材料进行阻燃操作的效果,进而解决了阻燃材料存在制作成本高,且只有少数部件能采用阻燃材料制成的问题。
[0026]2、该锂离子电池组的漏液阻燃结构,通过分流轮和引导轴之间的配合作用,进而实现了防止浓硫酸、碳酸氢钠溶液具有沉淀物质影响反应进行的目的,同时实现了每一通孔处的浓硫酸、碳酸氢钠溶液一一相对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的漏液阻燃结构,包括防护壳(1)、电池组(2)、温度检测器(3)、发生装置(4)、提升装置(5)和喷气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电池组(2),所述防护壳(1)的内部左右两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温度检测器(3),所述防护壳(1)的前后侧面固定连接有发生装置(4),所述提升装置(5)固定安装在发生装置(4)的内部,所述喷气装置(6)固定安装在防护壳(1)的内侧,所述喷气装置(6)关于防护壳(1)的前后侧对称设置,且贯穿防护壳(1)的前后侧壁并伸入到发生装置(4)的内部;所述发生装置(4)包括矩形壳体(41)、第一溶液室(42)、水泵(43)、管道(44)、单向阀(45)、筒体(46)、反应室(47)和促进装置(48),所述防护壳(1)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有矩形壳体(41),且矩形壳体(41)关于防护壳(1)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所述矩形壳体(41)的内部左右两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溶液室(42),所述第一溶液室(4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水泵(43),所述水泵(43)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管道(44),所述管道(44)远离水泵(43)的另一端部固定连接有单向阀(45),所述单向阀(4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筒体(46),所述筒体(46)的外侧设置有反应室(47),所述促进装置(48)固定安装在反应室(47)的内部且在筒体(46)的下侧;所述发生装置(4)关于防护壳(1)的前后侧面对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的漏液阻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促进装置(48)的结构包括滚动壳体(481)、转动轮(482)、电机(483)、转轴(484)、螺旋块(485)和转动块(486),所述反应室(47)的内部左右侧壁固定连接有电机(483),所述电机(483)远离反应室(47)侧壁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轴(484),所述转轴(484)的轴向外侧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四个螺旋块(485),所述螺旋块(485)的直径沿电机(483)远离反应室(47)侧壁的一端方向有逐渐增大的趋势,所述转轴(484)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阿拉丁高温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