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功率使用场合的FPGA供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2609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13
一种小功率使用场合的FPGA供电电路,设有主控芯片U12和负载芯片U24;主控芯片U12为负载芯片U24提供电源支持;输入去耦电路加在主控芯片U12的功率电源输入引脚;电阻R951连接在主控芯片U12的反馈引脚;电容C852加在主控芯片U12的输出跟踪和软启动引脚;电容C857加在主控芯片U12的电流阈值控制及相位补偿引脚;电阻R949作为主控芯片U12的隔地电阻;输出去耦电路加在主控芯片U12的功率电源输出引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合FPGA小功率使用场合,降低硬件设计的复杂程度,减少占用PCB的面积,降低成本,提高设计的可靠性和系统整体的稳定性。提高设计的可靠性和系统整体的稳定性。提高设计的可靠性和系统整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功率使用场合的FPGA供电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供电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小功率使用场合的FPGA供电电路。

技术介绍

[0002]FPGA是在PAL(可编程阵列逻辑)、GAL(通用阵列逻辑)等可编程器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作为专用集成电路(ASIC)领域中的一种半定制电路而出现的,本身构成了半定制电路中的典型集成电路,其中含有数字管理模块、内嵌式单元、输出单元以及输入单元等,解决了定制电路的不足,又克服了原有可编程器件门电路数有限的缺点。
[0003]现有方案中,国产FPGA的供电,都是基于多种分立电源供电,各自提供VCC_INT、VCC_BRAM、VCC_AUX、VCC_3V3各个部分的供电,电路设计相对复杂,硬件设计的复杂程度高,占用PCB板的面积较大,对于PCB板较小、布局紧张的电路板而言,布局压力太大,设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差,甚至无法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小功率使用场合的FPGA供电电路,解决现有小功率场合供电方案设计复杂程度高,可靠性和稳定性差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功率使用场合的FPGA供电电路,包括主控芯片U12和负载芯片U24;主控芯片U12为负载芯片U24提供电源支持;
[0006]主控芯片U12配置有输入去耦电路、电阻R951、电容C852、电容C857、电阻R949和输出去耦电路;输入去耦电路加在主控芯片U12的功率电源输入引脚;电阻R951连接在主控芯片U12的反馈引脚;电容C852加在主控芯片U12的输出跟踪和软启动引脚;电容C857加在主控芯片U12的电流阈值控制及相位补偿引脚;电阻R949作为主控芯片U12的隔地电阻;输出去耦电路加在主控芯片U12的功率电源输出引脚。
[0007]作为小功率使用场合的FPGA供电电路优选方案,输入去耦电路包括去耦电容C855、去耦电容C851、去耦电容C849和去耦电容C854;
[0008]去耦电容C855、去耦电容C851、去耦电容C849和去耦电容C854相互并联后加在主控芯片U12的功率电源输入引脚。
[0009]作为小功率使用场合的FPGA供电电路优选方案,输出去耦电路包括去耦电容C841、去耦电容C838、去耦电容C846、去耦电容C839、去耦电容C840、去耦电容C848、去耦电容C842、去耦电容C843、去耦电容C836、去耦电容C860、去耦电容C861和去耦电容C858;
[0010]去耦电容C841、去耦电容C838、去耦电容C846、去耦电容C839、去耦电容C840、去耦电容C848相互并联后加在主控芯片U12的功率电源输出引脚VCC_INT;
[0011]去耦电容C842、去耦电容C843、去耦电容C836相互并联后加在主控芯片U12的功率电源输出引脚VCC_AUX;
[0012]去耦电容C860、去耦电容C861和去耦电容C858相互并联后加在主控芯片U12的功
率电源输出引脚VCC_3V3。
[0013]作为小功率使用场合的FPGA供电电路优选方案,电阻R951通过通道一、通道二加在主控芯片U12的反馈引脚FB1、反馈引脚FB2。
[0014]作为小功率使用场合的FPGA供电电路优选方案,还包括电阻R952和电阻R950,电阻R952通过通道三加在主控芯片U12的反馈引脚FB3;电阻R950通过通道四加在主控芯片U12的反馈引脚FB4。
[0015]作为小功率使用场合的FPGA供电电路优选方案,还包括电容C856和电容C850,电容C856、电容C850分别加在主控芯片U12另外的输出跟踪和软启动引脚上。
[0016]作为小功率使用场合的FPGA供电电路优选方案,还包括电容C847和电容C853,电容C847、电容C853分别加在主控芯片U12另外的电流阈值控制及相位补偿引脚上。
[0017]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设有主控芯片U12和负载芯片U24;主控芯片U12为负载芯片U24提供电源支持;主控芯片U12配置有输入去耦电路、电阻R951、电容C852、电容C857、电阻R949和输出去耦电路;输入去耦电路加在主控芯片U12的功率电源输入引脚;电阻R951连接在主控芯片U12的反馈引脚;电容C852加在主控芯片U12的输出跟踪和软启动引脚;电容C857加在主控芯片U12的电流阈值控制及相位补偿引脚;电阻R949作为主控芯片U12的隔地电阻;输出去耦电路加在主控芯片U12的功率电源输出引脚。本技术适合FPGA小功率使用场合,使用一颗芯片,解决VCC_INT、VCC_BRAM、VCC_AUX、VCC_3V3各个部分多种电压供电的麻烦,并且能够实现上电时序的控制,满足上电时序要求,一方面降低硬件设计的复杂程度,另一方面减少占用PCB的面积,降低成本,提高设计的可靠性和系统整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9]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小功率使用场合的FPGA供电电路主控芯片U12电路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大功率使用场合的FPGA供电电路负载芯片U24第一部分电路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大功率使用场合的FPGA供电电路负载芯片U24第二部分电路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大功率使用场合的FPGA供电电路负载芯片U24第三部分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由于现有FPGA供电电路设计相对复杂,占用PCB板的面积较大,对PCB板较小,布局紧张的板子而言,布局压力太大,甚至无法实现。为解决VCC_INT、VCC_BRAM、VCC_AUX、VCC_3V3各个部分多种电压供电的麻烦,并且能够实现上电时序的控制,满足上电时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功率使用场合的FPGA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芯片U12和负载芯片U24;主控芯片U12为负载芯片U24提供电源支持;主控芯片U12配置有输入去耦电路、电阻R951、电容C852、电容C857、电阻R949和输出去耦电路;输入去耦电路加在主控芯片U12的功率电源输入引脚;电阻R951连接在主控芯片U12的反馈引脚;电容C852加在主控芯片U12的输出跟踪和软启动引脚;电容C857加在主控芯片U12的电流阈值控制及相位补偿引脚;电阻R949作为主控芯片U12的隔地电阻;输出去耦电路加在主控芯片U12的功率电源输出引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功率使用场合的FPGA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输入去耦电路包括去耦电容C855、去耦电容C851、去耦电容C849和去耦电容C854;去耦电容C855、去耦电容C851、去耦电容C849和去耦电容C854相互并联后加在主控芯片U12的功率电源输入引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功率使用场合的FPGA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输出去耦电路包括去耦电容C841、去耦电容C838、去耦电容C846、去耦电容C839、去耦电容C840、去耦电容C848、去耦电容C842、去耦电容C843、去耦电容C836、去耦电容C860、去耦电容C861和去耦电容C858;去耦电容C841、去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