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空结构的代替混凝土塑料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2516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空结构的代替混凝土塑料件,塑料件包括若干组代砼塑料单体和连接件;代砼塑料单体包括两组塑料壳体,塑料壳体为敞口的半封闭结构,塑料壳体敞口圆周向外凸出形成支撑翻沿,沿着支撑翻沿圆周外缘设有若干铲扣;铲扣包括向上凸出支撑翻沿的扣块以及向下凸出支撑翻沿的卡接部,卡接部内设有连接凹槽;两组塑料壳体的支撑翻沿相对贴合并通过铲扣固定连接;连接件为槽型扣件,槽型扣件两端分别卡扣在相邻两组代砼塑料结构的连接凹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强度高,易于加工、安装简单、稳定性好;具有吸热、储能、保温、隔音的优点,可降低房屋内外温差波动,保持房屋内部冬暖夏凉;可降低对混凝土的使用量,从而实现节能减排。能减排。能减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空结构的代替混凝土塑料件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中空结构的代替混凝土塑料件。

技术介绍

[0002]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南方地区的气候属于湿热型气候,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天气闷热,而屋顶在强烈的阳光辐射和室外气温作用下,屋面的表面温度升高,热量传入室内使室内温度升高,影响生活和工作。因此,在建筑的外围结构中,对隔热要求较高的是屋顶,屋顶隔热可改善顶层室内环境,降低室内温度波动。我国的北方冬季干燥、极其寒冷,房间内暖气供应时间长,提高房屋的隔热保温性能可降低能源的消耗。因此,我国的房屋设计规范里面明确的要求屋顶和外墙应设计有保温层,以提高房屋的隔热保温效果。
[0003]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隔热保温措施主要有:材料隔热、通风隔热、蓄水隔热、植被隔热和反射隔热;以上隔热方式均需增加屋顶或墙体结构,不仅使用或安装不便,且导致后期维护成本增加,经济适用性差。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中空结构的代替混凝土塑料件,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中空结构的代替混凝土塑料件,包括若干组代砼塑料单体和连接件;
[0006]所述代砼塑料单体包括两组塑料壳体,塑料壳体为敞口的半封闭结构,塑料壳体敞口圆周向外凸出形成支撑翻沿,沿着支撑翻沿圆周外缘设有若干铲扣,铲扣与支撑翻沿垂直设置;
[0007]所述铲扣包括向上凸出支撑翻沿上端的扣块以及向下凸出支撑翻沿下端与塑料壳体连接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内设有连接凹槽;
[0008]两组塑料壳体的支撑翻沿相对贴合并通过铲扣固定扣合连接;
[0009]所述连接件为槽型扣件,槽型扣件两端分别卡扣在相邻两组代砼塑料结构的连接凹槽内。
[0010]优选地,两组所述塑料壳体分别为塑料壳体A;
[0011]所述塑料壳体A为半扁球壳体,两组塑料壳体A扣合组成扁球型结构。
[0012]优选地,两组所述塑料壳体分别为塑料壳体A和塑料壳体B;
[0013]所述塑料壳体A为半扁球壳体;所述塑料壳体B为锥台型结构,塑料壳体B包括锥台围板以及锥台围板底部设置的锥台底板;塑料壳体A与塑料壳体B扣合组成代砼塑料结构。
[0014]优选地,两组所述塑料壳体分别为塑料壳体B;
[0015]所述塑料壳体B为锥台型结构,塑料壳体B包括锥台围板以及锥台围板底部设置的锥台底板;两组塑料壳体B扣合组成代砼塑料结构。
[0016]优选地,所述塑料壳体A球面顶部向内凹陷形成凹型部,且塑料壳体A球面圆周向等间距设有自凹型部至支撑翻沿处的凹型槽部。
[0017]优选地,塑料壳体B的锥台底板板面向外凸出形成中支撑脚条。
[0018]优选地,塑料壳体A球面顶部内侧设有环形肋板,且塑料壳体A内球面圆周向等间距设有自环形肋板延伸至支撑翻沿处的加强肋板。
[0019]优选地,塑料壳体B的锥台底板内侧中心设有环形肋板,且锥台底板内侧圆周向等间距设有自环形肋板沿着至其边缘的加强肋板;
[0020]锥台围板内侧圆周向等间距设有若干三角肋板,所述三角肋板自锥台底板边缘至锥台围板上缘延伸。
[0021]优选地,塑料壳体A或塑料壳体B上设有透气孔。
[0022]优选地,槽型扣件板体外侧沿着槽型扣件宽度方向设有若干道加强肋条。
[0023]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至少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0024]1、本申请实施例的塑料件可替代混凝土使用(代砼),作为建筑施工材料,尤其适用于建筑物最顶层的隔热板;结构强度高,易于加工、安装简单、稳定性好;具有吸热、储能、保温的优点,可降低房屋内外温差波动,保持房屋内部冬暖夏凉;可提高房屋的隔音效果,如应用于上下楼房底板浇筑,可有效隔离上层住户对下层住户的影响;该种代砼塑料结构在浇筑时可占据大量的空间,可降低对混凝土的使用量,从而实现节能减排;
[0025]2、本申请实施例的代砼塑料单体采用不同结构的塑料壳体结构组合,代砼塑料单体厚度可依据需求进行选用,从而使得代砼塑料单体可满足多种使用场景;
[0026]3、本申请实施例的塑料壳体结构可与混凝土形成良好的结合,从而可避免代砼塑料单体在浇筑时因为混凝土冲击导致发生位置偏移;此外,该种设置的代砼塑料单体与混凝土接触面积增加,从而提高代砼塑料单体的热交换效果;
[0027]4、本申请实施例的塑料壳体通过其内部设置的环形肋板及加强肋板可有效的提高塑料壳体的结构强度,提高代砼塑料单体整体抗压强度,以便于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不会发生凹陷变形导致其功能损失。
[0028]本技术实施例还包括其他优点详见具体实施例。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若干代砼塑料结构连接状态结构俯视图;
[0030]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塑料壳体A与塑料壳体A组成代砼塑料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塑料壳体A与塑料壳体B组成的代砼塑料结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塑料壳体A与塑料壳体B组成的代砼塑料结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图2或图3中塑料壳体A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图2或图3中塑料壳体A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0035]图7为图3或图4中塑料壳体B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36]图8为图3或图4中塑料壳体B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0037]图9为图1中连接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8]附图标记:
[0039]100、代砼塑料单体;
[0040]1、塑料壳体A;101、扁球壳体;102、凹型部;103、凹型槽部;
[0041]2、塑料壳体B;201、锥台围板;202、锥台底板;203、支撑脚条
[0042]3、铲扣;301、扣块;302、连接凹槽;
[0043]4、透气孔;5、环形肋板;6、加强肋板;7、三角肋板;8、支撑翻沿;
[0044]200、连接件;211、槽型扣件;212、加强肋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1

9所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6]一种中空结构的代替混凝土塑料件,塑料件包括若干组代砼塑料单体100和连接件200;代砼塑料单体100包括两组塑料壳体,塑料壳体为敞口的半封闭结构,塑料壳体敞口圆周向外凸出形成支撑翻沿8,沿着支撑翻沿8圆周外缘设有若干铲扣3,铲扣3与支撑翻沿8垂直设置;铲扣3包括向上凸出支撑翻沿上端的扣块301以及向下凸出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空结构的代替混凝土塑料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组代砼塑料单体(100)和连接件(200);所述代砼塑料单体(100)包括两组塑料壳体,塑料壳体为敞口的半封闭结构,塑料壳体敞口圆周向外凸出形成支撑翻沿(8),沿着支撑翻沿(8)圆周外缘设有若干铲扣(3),铲扣(3)与支撑翻沿(8)垂直设置;所述铲扣(3)包括向上凸出支撑翻沿上端的扣块(301)以及向下凸出支撑翻沿下端与塑料壳体连接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内设有连接凹槽(302);两组塑料壳体的支撑翻沿(8)相对贴合并通过铲扣(3)固定扣合连接;所述连接件(200)为槽型扣件(211),槽型扣件(211)两端分别卡扣在相邻两组代砼塑料结构的连接凹槽(302)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空结构的代替混凝土塑料件,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塑料壳体分别为塑料壳体A(1);所述塑料壳体A(1)为半扁球壳体(101),两组塑料壳体A(1)扣合组成扁球型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空结构的代替混凝土塑料件,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塑料壳体分别为塑料壳体A(1)和塑料壳体B(2);所述塑料壳体A(1)为半扁球壳体(101);所述塑料壳体B(2)为锥台型结构,塑料壳体B(2)包括锥台围板(201)以及锥台围板底部设置的锥台底板(202);塑料壳体A(1)与塑料壳体B(2)扣合组成代砼塑料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空结构的代替混凝土塑料件,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塑料壳体分别为塑料壳体B(2);所述塑料壳体B(2)为锥台型结构,塑料壳体B(2)包括锥台围板(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守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惠众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