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致密淀粉基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4724643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致密淀粉基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焦亚硫酸钾加入豌豆蛋白溶液中并进行第一热处理,制得豌豆蛋白纳米颗粒分散液;对淀粉进行普鲁兰酶酶解、乙醇沉淀处理,制得线性糊精;采用辛烯基琥珀酸酐对所述线性糊精改性,制得辛烯基琥珀酸线性糊精;以及,将所述豌豆蛋白纳米颗粒分散液与辛烯基琥珀酸线性糊精混合进行第二热处理,通过豌豆蛋白纳米颗粒与辛烯基琥珀酸线性糊精的疏水相互作用,制得致密淀粉基纳米颗粒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致密淀粉基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有效提高了颗粒的致密性,制备的高内相乳液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致密淀粉基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
,具体涉及一种致密淀粉基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皮克林乳液是一种由颗粒代替传统的表面活性剂来稳定的乳液体系,相比于传统乳化剂,颗粒乳化剂用量少,并且可以不可逆的吸附到油水界面上,赋予乳液良好的抗聚结和抗奥斯特瓦尔德熟化的能力。但是由于食品药品行业对安全性的要求,更倾向于使用天然材料制备的纳米颗粒,例如多糖颗粒、蛋白质颗粒或者是复合颗粒。然而由于颗粒可能具有凹凸不平的表面会造成油水界面的不完整,导致乳液的稳定性下降,油脂和营养素易于被氧化降解。因此开发一种具有致密表面的纳米颗粒十分重要。
[0003]多糖与蛋白质纳米颗粒的复合是一种常用的组合方式,可以通过多糖自身的性质或是添加量来改善蛋白质纳米颗粒的性质。淀粉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然而淀粉是一种大分子聚合物,不易于和蛋白质纳米颗粒结合,可以通过酶解的方法降低其分子量之后与蛋白质纳米颗粒复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致密淀粉基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焦亚硫酸钾加入豌豆蛋白溶液中并进行第一热处理,制得豌豆蛋白纳米颗粒分散液;对淀粉进行酶解、乙醇沉淀处理,制得线性糊精;采用辛烯基琥珀酸酐对所述线性糊精改性,制得辛烯基琥珀酸线性糊精;以及,将所述豌豆蛋白纳米颗粒分散液与辛烯基琥珀酸线性糊精混合进行第二热处理,通过豌豆蛋白纳米颗粒与辛烯基琥珀酸线性糊精的疏水相互作用,制得致密淀粉基纳米颗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将豌豆蛋白与水混合并经水合、离心处理获得所述豌豆蛋白溶液,之后将包含焦亚硫酸钾的溶液与所述豌豆蛋白溶液混合并于75

85℃加热25

40min,再经冷却、透析处理,制得豌豆蛋白纳米颗粒分散液;优选的,所述豌豆蛋白溶液中的豌豆蛋白的浓度为5

10mg/mL;优选的,所述包含焦亚硫酸钾的溶液与所述豌豆蛋白溶液混合形成的溶液中焦亚硫酸钾的浓度为2

8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将淀粉分散于水中形成淀粉分散液,并于85

100℃糊化30

90min,再冷却至50

60℃,之后加入普鲁兰酶于55

65℃酶解12

36h,然后经沸水浴灭酶、浓缩、冻干处理,制得粗糊精;以及,依次采用60(v/v)%的乙醇溶液、50(v/v)%的乙醇溶液对所述粗糊精进行沉淀分级处理,制得分子量均一的线性糊精;优选的,所述淀粉分散液中淀粉的含量为10

30wt%;优选的,所述沸水浴灭酶的时间为10

20min;优选的,所述普鲁兰酶与淀粉的用量比为100U∶1g;优选的,所述线性糊精的分子量为3

10KDa。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使包含线性糊精、辛烯基琥珀酸酐和水的混合反应体系于40

50℃反应4

6h,并维持所述混合反应体系的pH值为7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宝李小龙刘欣月王辰晨王梓涵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