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共挤膜生产原料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2322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共挤膜生产原料输送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右侧设置有罐体,所述罐体内部的上端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外壁设置有连接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将底座移动至所需位置,将上料斗与共挤膜生产设备连接,并一次性将大量的原料送入罐体内部,通过放料机构即可使罐体进行放料工作,使原料可落在输送带的上端,并通过转动机构为输送带提供动力,即可使原料跟随输送带移动,使输送带可将原料投入上料斗的内部,从而使上料斗可持续不断的进行上料工作,不仅大幅度的减少了上料次数,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持续的上料工作可避免出现上料间断时间长的情况,从而提升共挤膜的生产效率。从而提升共挤膜的生产效率。从而提升共挤膜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共挤膜生产原料输送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共挤膜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共挤膜生产原料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共挤膜是应用于纯牛奶袋、快递袋、金属保护膜,特点是拉伸性能好、表面亮度好,在薄膜的加工中将一种原料挤出到已制成的另一种薄膜上或将已制成的不同种类的薄膜相互黏合到一起而成为多层薄膜,这种产品称为复合膜,共挤膜具有复合膜的大部分特征,但有一点区别,即共挤膜的所有层都是在同一时间一齐挤出成型的,因此不会有铝箔、纸等其他非塑料材料。
[0003]在共挤膜的生产过程中,通常是以人工的方式进行共挤膜的原料添加工作,且为保证共挤膜持续生产,因此需要人工进行连续的上料工作,从而导致人工添加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而且容易出现添加间断时间长的情况,从而影响共挤膜的持续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共挤膜生产原料输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共挤膜生产工作以人工的方式进行原料上料工作而产生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且容易导致上料间隔时间长而影响共挤膜持续生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共挤膜生产原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端右侧设置有罐体(2),所述罐体(2)内部的上端设置有支架(3),所述支架(3)的外壁设置有连接杆(31),所述连接杆(31)的一端与罐体(2)内壁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架(3)的下端设置有立柱(32),所述立柱(32)的下端设置有放料机构(4),所述底座(1)的上端左侧设置有竖板(5),所述竖板(5)侧壁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架(51),所述固定架(51)的背面设置有转动机构(6),所述固定架(51)的内部通过转动机构(6)转动连接有输送带(7),所述底座(1)的上端右侧设置有箱体(8),所述箱体(8)位于罐体(2)的下方,所述箱体(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9),所述第二转轴(9)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三定位组件(91),所述输送带(7)的一端伸入箱体(8)内部,所述输送带(7)的一端啮合连接在第二转轴(9)的外壁,所述竖板(5)的侧壁设置有上料斗(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共挤膜生产原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料机构(4)包括滑槽(41)、滑竿(42)、堵块(43)与控制组件(45),所述滑槽(41)开设在立柱(32)的下端,所述滑竿(42)滑动连接在滑槽(41)的内部,所述滑竿(42)的外壁设置有限位组件(44),所述滑竿(42)的下端贯穿滑槽(41),所述堵块(43)设置在滑竿(42)的下端,所述堵块(43)与罐体(2)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所述控制组件(45)设置在支架(3)的上端,所述控制组件(45)与滑竿(42)传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共挤膜生产原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44)包括限位块(441)与限位槽(442),所述限位块(441)设置在滑竿(42)的外壁,所述限位槽(442)开设在滑槽(41)的内壁,所述限位块(441)滑动连接在限位槽(442)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共挤膜生产原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45)包括安装箱(451)、第一电机(452)、螺杆(453)与螺纹槽(454),所述安装箱(451)设置在支架(3)的上端,所述第一电机(4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国启张彦生代学峰袁立峰李建旗刘新民
申请(专利权)人:漯河连邦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