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门及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2088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轿门及电梯。电梯轿门包括轿门本体、第一门导轨及第二门导轨,第二门导轨为异形结构。轿门本体包括第一主轿门、第一副轿门、第二主轿门及第二副轿门,第一主轿门与第二主轿门可移动安装于第一门导轨,第一副轿门与第二副轿门可移动安装于第二门导轨,以使轿门本体能在完全打开状态与完全关闭状态之间切换。在轿门本体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第一副轿门、第一主轿门、第二主轿门及第二副轿门的侧部贴紧配合。在轿门本体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第一主轿门与第一副轿门部分重叠,第二主轿门与第二副轿门部分重叠。如此,能确保在相同轿厢宽度尺寸和相同开门尺寸的情况下,减少电梯对井道宽度尺寸的要求,提高井道的空间利用率。的空间利用率。的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轿门及电梯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轿门及电梯。

技术介绍

[0002]常见的电梯轿门多为中分门结构,即电梯轿门包括左右两扇轿门,两扇轿门的宽度之和大于开门区域的宽度。当电梯轿门开门时,轿门沿水平方向分别向左右方向移动。对于特殊的深轿厢担架梯,在轿门完全打开时,其所需的井道宽度尺寸远大于电梯其它器件所需的井道尺寸,这就导致为迁就开门尺寸而需增加井道的宽度尺寸,这样会浪费较多的井道空间,使得井道空间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梯轿门及电梯,能够减小井道占地面积,提高井道的空间利用率。
[0004]一种电梯轿门,包括:
[0005]第一门导轨及第二门导轨,所述第一门导轨与所述第二门导轨均用于安装在轿门上坎,所述第二门导轨为异形结构;
[0006]轿门本体,所述轿门本体包括第一主轿门、第一副轿门、第二主轿门及第二副轿门,所述第一主轿门与所述第二主轿门均通过第一门挂板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门导轨,所述第一副轿门设于所述第一主轿门远离所述第二主轿门的一侧,所述第二副轿门设于所述第二主轿门远离所述第一主轿门的一侧,所述第一副轿门与所述第二副轿门均通过第二门挂板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门导轨,以使所述轿门本体能够在完全打开状态与完全关闭状态之间切换;
[0007]在所述轿门本体处于所述完全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副轿门、所述第一主轿门、所述第二主轿门及所述第二副轿门的侧部依次贴紧配合;在所述轿门本体处于所述完全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主轿门与所述第一副轿门部分重叠,所述第二主轿门与所述第二副轿门部分重叠。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门导轨包括第一异形导轨及第二异形导轨,所述第一副轿门通过所述第二门挂板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异形导轨,所述第二副轿门通过所述第二门挂板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异形导轨。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异形导轨与所述第二异形导轨均包括第一直线段、过渡连接段及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二直线段通过所述过渡连接段与所述第一直线段连接,所述第二直线段相对所述第一直线段靠近所述轿门上坎的端部设置,且所述第二直线段相对所述第一直线段远离所述轿门上坎的板面设置。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门导轨为直线导轨,所述第一门导轨位于所述第二直线段与所述轿门上坎之间。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连接段为弧形段。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连接段包括第一弧形段及与所述第一弧形段连接的第二弧形段,所述第一弧形段用于朝靠近所述轿门上坎的方向弯曲,所述第二弧形段用于朝远离所述轿门上坎的方向弯曲,所述第一弧形段远离所述第二弧形段的一侧与所述第一直线段连接,所述第二弧形段远离所述第一弧形段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直线段连接。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门导轨与所述第二门导轨用于沿所述轿门上坎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门导轨设于所述第一门导轨远离所述轿门本体的一侧。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轿门的两侧、所述第二主轿门的两侧、所述第一副轿门靠近所述第一主轿门的一侧及所述第二副轿门靠近所述第二主轿门的一侧均安装有缓冲垫。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门挂板与所述第二门挂板均设有滚轮,所述第一门挂板的滚轮与所述第一门导轨移动配合,所述第二门挂板的滚轮与所述第二门导轨移动配合。
[0016]一种电梯,包括所述的电梯轿门。
[0017]上述的电梯轿门及电梯,在轿门本体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第一副轿门、第一主轿门、第二主轿门及第二副轿门的侧部依次紧贴配合,形成封闭的门区。开门时,第一主轿门在第一门导轨对应朝靠近轿门上坎一端的方向移动,第一副轿门在第二门导轨对应朝靠近轿门上坎一端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主轿门与第一副轿门部分重叠,同时第二主轿门在第一门导轨对应朝靠近轿门上坎另一端的方向移动,第二副轿门在第二门导轨对应朝靠近轿门上坎另一端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二主轿门与第二副轿门部分重叠,这样能够确保在相同轿厢宽度尺寸和相同开门尺寸的情况下,减少电梯对井道宽度尺寸的要求,减小井道占地面积,提高井道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梯轿门处于完全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所示的电梯轿门处于完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所示的电梯轿门的第一门导轨及第二门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号说明:10、轿门本体;11、第一主轿门;12、第一副轿门;13、第二主轿门;14、第二副轿门;20、第一门导轨;30、第二门导轨;31、第一异形导轨;32、第二异形导轨;33、第一直线段;34、过渡连接段;341、第一弧形段;342、第二弧形段;35、第二直线段;40、第一门挂板;50、第二门挂板;60、轿门上坎。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5]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梯轿门,包括轿门本体10、用于安装在轿门上坎60的第一门导轨20及第二门导轨30,第二门导轨30为异形结构。轿门本体10包括第一主轿门11、第一副轿门12、第二主轿门13及第二副轿门14,第一主轿门11与第二主轿门13均通过第一门挂板40可移动地安装于第一门导轨20,第一副轿门12设于第一主轿门11远离第二主轿门13的一侧,第二副轿门14设于第二主轿门13远离第一主轿门11的一侧,第一副轿门12与第二副轿门14均通过第二门挂板50可移动地安装于第二门导轨30,以使轿门本体10能够在完全打开状态与完全关闭状态之间切换。在轿门本体10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第一副轿门12、第一主轿门11、第二主轿门13及第二副轿门14的侧部依次贴紧配合。在轿门本体10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第一主轿门11与第一副轿门12部分重叠,第二主轿门13与第二副轿门14部分重叠。
[0026]具体地,第一门挂板40与第二门挂板50均设有滚轮,第一门挂板40的滚轮与第一门导轨20移动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门导轨及第二门导轨,所述第一门导轨与所述第二门导轨均用于安装在轿门上坎,所述第二门导轨为异形结构;轿门本体,所述轿门本体包括第一主轿门、第一副轿门、第二主轿门及第二副轿门,所述第一主轿门与所述第二主轿门均通过第一门挂板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门导轨,所述第一副轿门设于所述第一主轿门远离所述第二主轿门的一侧,所述第二副轿门设于所述第二主轿门远离所述第一主轿门的一侧,所述第一副轿门与所述第二副轿门均通过第二门挂板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门导轨,以使所述轿门本体能够在完全打开状态与完全关闭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轿门本体处于所述完全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副轿门、所述第一主轿门、所述第二主轿门及所述第二副轿门的侧部依次贴紧配合;在所述轿门本体处于所述完全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主轿门与所述第一副轿门部分重叠,所述第二主轿门与所述第二副轿门部分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门导轨包括第一异形导轨及第二异形导轨,所述第一副轿门通过所述第二门挂板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异形导轨,所述第二副轿门通过所述第二门挂板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异形导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轿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异形导轨与所述第二异形导轨均包括第一直线段、过渡连接段及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二直线段通过所述过渡连接段与所述第一直线段连接,所述第二直线段相对所述第一直线段靠近所述轿门上坎的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小敏郭琼燕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