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安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80981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安装方法,该安装结构具备:地坎,其配置于连通井道与层站的出入口的下部;地坎支承部件,其固定于出入口的下方的井道的内侧的壁面并支承地坎;第1堰板,其从地坎向下方垂下;第2堰板,其放置于地坎支承部件的上表面,第2堰板的一端抵靠于壁面,第2堰板的另一端朝向与壁面相反的一侧;以及第3堰板,其一端放置于地坎支承部件的上表面或第2堰板的上表面,并且抵靠于地坎支承部件的朝向与壁面相反的一侧的侧面或第2堰板的朝向与壁面相反的一侧的侧面,第3堰板的另一端立起来抵靠于第1堰板,第1堰板、第2堰板以及第3堰板堵住地坎与壁面之间的间隙。面之间的间隙。面之间的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以往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中,地坎安装件1以使支承臂1b铅直且将安装部1a锚固定于混凝土地板11的井道侧的壁面的方式,在层站出入口的横宽方向上配设有多个。使地坎承接件2的载置部2b的上表面即地坎载置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利用螺栓12和螺母13将地坎承接件2的安装部2a紧密固定于各地坎安装件1的支承臂1b。混凝土承接板3以将混凝土承接部3b载置于各载置部2b的地坎载置面上且使抵接部3a与混凝土地板11的井道侧的壁面抵接的方式,在超过层站出入口的横宽方向上的整个区域的范围内延伸设置。地坎部件5隔着混凝土承接部3b由螺栓14和螺母15紧密固定于各地坎承接件2的载置部2b,并沿层站出入口的横宽方向延伸设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根据上述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由于利用混凝土承接板3堵住混凝土地板11与地坎部件5之间的间隙,因此不需要以往针对每个层站而制作的堵住间隙的钢板,从而能够简单地附设层站地坎装置。此外,在将砂浆7、8涂设于混凝土地板11时,能够使地坎部件5侧的砂浆涂设厚度较厚,从而能够获得足够的强度。因此,还能够防止在层站地板的加工面产生龟裂的情况。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

26593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然而,在以往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中,由于混凝土承接板3的抵接部3a与混凝土地板11的井道侧的壁面抵接而堵住混凝土地板11与地坎部件5之间的间隙,并且混凝土承接板3的混凝土承接部3b介于地坎部件5与各地坎承接件2的载置部2b之间并由螺栓14和螺母15紧密固定,因此,当调整了地坎部件5以及混凝土承接板3中的一方的位置时,另一方的位置有时会偏移,安装时间变长。
[0009]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作出的。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结构具备:地坎,其配置于连通井道与层站的出入口的下部;地坎支承部件,其固定于所述出入口的下方的所述井道的内侧的壁面并支承所述地坎;第1堰板,其从所述地坎向下方垂下;第2堰板,其放置于所述地坎支承部件的上表面,该第2堰板的一端抵靠于所述壁面,该第2堰板的另一端朝向与所述壁面相反的一侧;以及第3堰板,其一端放置于所述地坎支承部件的所述上表面或所述第2堰板的上表面,并且抵靠于所述地坎支承部件的朝向与所述壁面相反的一侧的侧面或所述第2堰板的
朝向与所述壁面相反的一侧的侧面,该第3堰板的另一端立起来抵靠于所述第1堰板,所述第1堰板、所述第2堰板以及所述第3堰板堵住所述地坎与所述壁面之间的间隙。
[0012]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方法利用第1堰板、第2堰板以及第3堰板堵住地坎与壁面之间的间隙,所述地坎配置于连通井道和层站的出入口的下部并由固定于所述出入口的下方的所述井道的内侧的所述壁面的地坎支承部件支承,其中,所述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工序:第1堰板安装工序,使所述第1堰板从所述地坎向下方垂下;第2堰板安装工序,将所述第2堰板放置于所述地坎支承部件的上表面,将所述第2堰板的一端抵靠于所述壁面,将所述第2堰板的另一端朝向与所述壁面相反的一侧;以及在所述第1堰板安装工序和所述第2堰板安装工序之后进行的第3堰板安装工序,将所述第3堰板的一端放置于所述地坎支承部件的所述上表面或所述第2堰板的上表面,并且抵靠于所述地坎支承部件的朝向与所述壁面相反的一侧的侧面或所述第2堰板的朝向与所述壁面相反的一侧的侧面,将所述第3堰板的另一端立起来抵靠于所述第1堰板。
[0013]专利技术效果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安装方法中,即使所述地坎与所述壁面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也能够维持所述第3堰板向所述第1堰板侧倚靠而堵住所述第1堰板与所述第2堰板之间的间隙的状态,而不需要重新调整所述第1堰板、所述第2堰板、以及所述第3堰板的位置,因此能够削减安装时间。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主视图。
[0016]图2是图1中A所示的部分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主视图。
[0017]图3是图1中A所示的部分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右视图。
[0018]图4是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方法的流程图。
[0019]图5是实施方式2中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右视图。
[0020]图6是实施方式3中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右视图。
[0021]标号说明
[0022]1:井道;1a:壁面;2:层站;3:建筑结构体壁;3a:壁孔部;4:加工壁;5:建筑结构体地板;6:加工地板;7:出入口;8:门框;9:地坎;9a:侧面;9b:下表面;9c:槽部;9d:槽部;10:地坎支承部件;11:堰板;12:填充材料;13:壁侧支承部件;13a:壁侧固定片;13b:壁侧连接片;13c:长孔;13d:长孔;13e:上表面;14:地坎侧支承部件;14a:地坎侧固定片;14b:地坎侧连接片;14c:圆孔;14d:长孔;14e:侧面;15:第1接合部件;15a:锚定螺栓;15b:螺母;15c:垫圈;16:第2接合部件;16a:螺栓;16b:螺母;17:第3接合部件;17a:螺栓;17b:螺母;17c:垫圈;17d:垫圈;18:间隙;19:第1堰板;19a:固定部;19b:堵塞部;19c:长孔;20:第2堰板;20a:一端;20b:另一端;20c:第1片;20d:第2片;20e:侧面;21:第3堰板;21a:一端;21b:另一端;22:壁侧支承部件;22a:壁侧固定片;22b:壁侧连接片;22c:长孔;22d:长孔;22e:上表面;22f:第1上表面;22g:第2上表面;22h:侧面;23:第1堰板;23a:圆孔;24:第2堰板;24a:一端;24b:另一端;24c:第1片;24d:第2片;24e:上表面;24f:侧面;25:凹部;26:第4接合部件;26a:螺栓;26b:螺母;27:壁侧支承部件;27a:壁侧固定片;27b:壁侧连接片;27c:长孔;27d:长孔;27e:上表面;27f:第1上表面;27g:第2上表面;27h:侧面;28:第1堰板;28a:钩部;28b:
堵塞部;29:第2堰板;29a:一端;29b:另一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使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安装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4]实施方式1
[0025]图1是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图1中A所示的部分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图1中A所示的部分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右侧图。
[0026]在图1至图3中,标号1是井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结构,其具备:地坎,其配置于连通井道与层站的出入口的下部;地坎支承部件,其固定于所述出入口的下方的所述井道的内侧的壁面并支承所述地坎;第1堰板,其从所述地坎向下方垂下;第2堰板,其放置于所述地坎支承部件的上表面,该第2堰板的一端抵靠于所述壁面,该第2堰板的另一端朝向与所述壁面相反的一侧;以及第3堰板,其一端放置于所述地坎支承部件的所述上表面或所述第2堰板的上表面,并且抵靠于所述地坎支承部件的朝向与所述壁面相反的一侧的侧面或所述第2堰板的朝向与所述壁面相反的一侧的侧面,该第3堰板的另一端立起来抵靠于所述第1堰板,所述第1堰板、所述第2堰板以及所述第3堰板堵住所述地坎与所述壁面之间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结构,其中,所述第2堰板具有:第1片,其具备所述第2堰板的所述一端;以及第2片,其从所述第1片的与所述壁面相反的一侧向上方延伸并具备所述第2堰板的所述另一端和所述侧面,所述第3堰板的所述一端放置于所述地坎支承部件的所述上表面,并且抵靠于所述第2堰板的所述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结构,其中,所述第2堰板具有:第1片,其具备所述第2堰板的所述一端、所述另一端及所述上表面;以及第2片,其从所述第1片的所述一端与所述另一端之间向上方延伸并具备所述第2堰板的所述侧面,所述第3堰板的所述一端放置于所述第2堰板的所述上表面,并且抵靠于所述第2堰板的所述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地坎支承部件的所述上表面具有第1上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木亮佑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