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植入漂浮式可降解药物缓释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2006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创植入漂浮式可降解药物缓释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植入物由具有形状记忆性能的可降解材料制成,在植入物中分散有治疗性药物;植入物内部设置有孔通道结构,孔通道结构的开口处封堵有水凝胶薄膜,在孔通道结构内封闭有惰性气体或空气;植入物在低于人体温度下呈收缩型状态;在体温条件下,由收缩型状态转变为扩张型状态;处于扩张型状态下的植入物在轴向上由起始端向位于另一端的终端逐渐扩张,在终端的端面上成型有腔体;处于收缩型状态下的植入物,在垂直于所述轴向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小于扩张型状态下的植入物。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植入物可漂浮在体液中,减少与周围组织接触,从而降低随体位变化移动而损伤周围组织的风险,安全可靠。安全可靠。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创植入漂浮式可降解药物缓释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创植入漂浮式可降解药物缓释植入物。

技术介绍

[0002]口服给药、局部注射和全身给药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给药途径。口服给药方便,但起效慢,药物主要在小肠中上部(十二指肠至回肠远端)吸收;全身给药主要通过静脉注射的方法实现,但由于体内各种生物屏障的存在,药物很难在患处达到有效浓度。例如,对于某些眼部疾病,全身给药受血液-房水以及血液-视网膜屏障的影响,需要大剂量给药才可能使治疗量的药物到达眼内。由于大部分药物在体内半衰期较短,为了显著提高药物浓度,因此需要反复注射才能维持体内药物浓度,达到治疗目的。由此带来的频繁给药不仅增加患者痛苦,降低患者顺应性,而且增加了出血、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0003]为了降低频繁注射给药带来的副作用,药物缓释系统开始应用于临床。根据制备缓释系统所用材料的不同,可将其分为非生物降解型和生物降解型。聚乙烯醇,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硅油是常用的非生物降解材料。非生物降解型植入剂虽然能够显著延长药物释放时间,但是由于其无法降解,因此最终仍需手术取出。为了避免二次手术,生物降解型植入剂逐渐受到重视,其中羟丙甲纤维素、聚乳酸、聚羟基乙酸以及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是常用的可生物降解材料。
[0004]目前,针对眼部疾病的药物缓释植入物较为常见,已上市具有代表性的产品为Allergan公司的Surodex和Ozurdex,前者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及羟丙甲纤维素为材料制备地塞米松植入剂,该制剂可以使地塞米松持续释放7-10天,主要用于白内障术后消炎的治疗;后者以聚乳酸羟基乙酸作为缓释材料,活性成分为地塞米松,通过玻璃体内植入治疗黄斑水肿及葡萄膜炎。中国专利文献CN111315361A中公开了一种使用前房内眼内植入物治疗眼内压升高的方法,其将包含比马前列素或其盐和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的单个眼内植入物注射至眼前房内,其中眼内植入物在约12个月至约24个月的时间段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IOP;此外,中国专利文献CN106132397A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眼部疾病的前房内杆状眼植入物,该杆状眼植入物的成分包含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基质,和均匀分散在该聚合物基质中的至少一种治疗剂;该植入物可降解、缓释以治疗眼内压升高;除了上述含聚合物的植入物,中国专利文献CN03816791.3公开了一种用于眼内使用的非聚合亲脂性药物植入组合物,其为固体或半固体,可植入眼内以释放药物。
[0005]上述产品和专利展示了一些旨在治疗眼内疾病的眼部药物缓释植入物,但现有的眼部药物缓释植入物存在的问题在于:一方面,现有的植入物多为具有一定体积的棒状、杆状、丝状或粒状固体,植入体内后,植入物与组织发生摩擦,会有随体位变化移动而损伤周围组织的风险。此外,临床上多通过微创手术来完成药物缓释系统的植入,而手术方式对药物递送植入物的形状限制较大,相应地,载药量也会受限。在此情况下,若能开发一种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药物递送系统,将大体积系统预先定型为适合微创植入的小体积,大大降
低手术难度,同时,大体积缓释系统的载药量也将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的药物缓释植入物存在的具有损伤周围组织的风险,手术递送植入物难度大,且载药量较低的技术问题,进而提供一种不会损伤组织,手术难度低且具有较高载药量的微创植入漂浮式可降解药物缓释系统。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微创植入漂浮式可降解药物缓释植入物,所述植入物由具有形状记忆性能的可降解材料制成,在所述植入物中分散有治疗性药物;所述植入物内部设置有孔通道结构,所述孔通道结构的开口处封堵有水凝胶薄膜,在所述孔通道结构内封闭有惰性气体或空气;所述植入物在低于人体温度下呈收缩型状态;在体温条件下,由收缩型状态转变为扩张型状态;处于所述扩张型状态下的植入物在轴向上由起始端向位于另一端的终端逐渐扩张,在所述终端的端面上成型有腔体;处于所述收缩型状态下的植入物,在垂直于所述轴向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小于所述扩张型状态下的植入物。
[0009]所述孔通道结构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孔通道结构的孔径为0.03

0.15mm,所述植入物的孔隙率为30%

80%。
[0010]所述植入物包括主体结构,所述主体结构在扩张型状态下呈半椭球形结构,外表面呈光滑曲面,在所述半椭球形结构的平面侧设置有腔体。
[0011]所述腔体的腔壁的厚度为0.1

1mm,所述半椭球形结构的赤道半径为0.2

2.5mm,极半径为0.4

5mm。
[0012]在所述主体结构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环形薄膜结构,所述环形薄膜结构与所述腔体同轴设置;所述环形薄膜结构由所述主体结构的外表面向外、且向着终端方向延伸,形成环形开口;低于人体温度下所述环形开口的尺寸小于体温条件下所述环形开口的尺寸。
[0013]所述环形薄膜结构的薄膜厚度为0.025

0.5mm,展开宽度为0.1

2.5mm;所述环形薄膜结构由所述主体结构的外表面向外、且向着终端方向延伸,形成环形开口。
[0014]在低于人体温度下所述环形开口的宽度为0.01

0.03mm,在体温条件下所述环形开口的宽度为0.05

2mm。
[0015]通过调控主体结构的体积及环形薄膜结构的展开宽度和数量实现对载药量的控制,所述载药量为0.01mg

20mg。
[0016]通过材料降解动力学行为控制释药时间,所述释药时间为1

4个月。
[0017]所述的微创植入漂浮式可降解药物缓释植入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1)将氯化钠、聚十二烷二酸甘油酯和治疗性药物加热混匀,其中所述氯化钠与聚十二烷二酸甘油酯的质量比为(2:3)

(6:1),将熔融状态的混合物置于与处于所述扩张型状态下的植入物的外轮廓相吻合的模具中,于100

150℃条件下进行固化成型;(2)将成型后的主体结构从模具中取出,放入去离子水中浸泡,除去氯化钠,制成具有对外联通的多孔通道主体结构;(3)将水凝胶材料涂于主体结构的所有表面,在紫外光下静置20

30s,固化成膜;(4)将主体结构再置于与处于所述收缩型状态下的植入物的外轮廓相吻合的模具中,在低于30℃的温度条件下再次固化,固化完成后取出,即得到所述植入物。
[0019]步骤(1)中,将氯化钠、聚十二烷二酸甘油酯和治疗性药物在60

90℃条件下加热混匀。
[002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微创植入漂浮式可降解药物缓释植入物,优点在于:
[002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微创植入漂浮式可降解药物缓释植入物,其内部具有相互连通的多孔通道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创植入漂浮式可降解药物缓释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物由具有形状记忆性能的可降解材料制成,在所述植入物中分散有治疗性药物;所述植入物内部设置有孔通道结构,所述孔通道结构的开口处封堵有水凝胶薄膜,在所述孔通道结构内封闭有惰性气体或空气;所述植入物在低于人体温度下呈收缩型状态;在体温条件下,由收缩型状态转变为扩张型状态;处于所述扩张型状态下的植入物在轴向上由起始端向位于另一端的终端逐渐扩张,在所述终端的端面上成型有腔体;处于所述收缩型状态下的植入物,在垂直于所述轴向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小于所述扩张型状态下的植入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植入漂浮式可降解药物缓释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通道结构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孔通道结构的孔径为0.03

0.15mm,所述植入物的孔隙率为30%

8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创植入漂浮式可降解药物缓释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物包括主体结构,所述主体结构在扩张型状态下呈半椭球形结构,外表面呈光滑曲面,在所述半椭球形结构的平面侧设置有腔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创植入漂浮式可降解药物缓释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腔壁的厚度为0.1

1mm,所述半椭球形结构的赤道半径为0.2

2.5mm,极半径为0.4

5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创植入漂浮式可降解药物缓释植入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结构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环形薄膜结构,所述环形薄膜结构与所述腔体同轴设置;所述环形薄膜结构由所述主体结构的外表面向外、且向着终端方向延伸,形成环形开口;低于人体温度下所述环形开口的尺寸小于体温条件下所述环形开口的尺寸。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创植入漂浮式可降解药物缓释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薄膜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瑜波赵树东汲婧王丽珍李玉琦侯森丁希丽黄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