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检测圆机插片的递进式排列叠合装备
[0001]本技术属于成品检测设备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圆机插片的递进式排列叠合装备。
技术介绍
[0002]插片是圆机机械中的核心部件,插片是通过冲压工艺加工出来的片状体,这种冲压出来的插片往往会有毛刺、脱皮、弯拱等问题,所以需要对冲压出来的插片进行打磨处理,从而使插片的表面更光滑以及平整度更好,但是,经过打磨处理后的插片会存在厚度不统一的问题,而圆机机械对插片的厚度要求又极为严格,因此,需要对打磨后的插片进行厚度检测,目前,对于插片的厚度检测是通过检验人员手持千分尺等检测仪器来对插片进行厚度测量,测量时,先将插片放进检测仪器中,然后再手动旋压紧插片,检验人员在检测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肉眼读取测量数据,由于检验人员操作检测仪器时的用力大小不好控制以及手动会产生抖动的问题,另外,检验人员在长时间手动检测的过程中会产生视觉疲劳的问题,所以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测量数据读取的准确性,为了保证检测量,一个车间里就需要雇佣大量的人员来进行,这种人工检测方法会存在检测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检测精准度较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检测圆机插片的递进式排列叠合装备,它是由进料机构(A)、循环走料机构、刷料机构(B11)、方体型立架(C)、分拣机构(D)、递进式排列机构(E)、测厚机构(F)、叠料输送机构(G)、视觉检测装置(B12)组成,其特征在于,方体型立架(C)是由多根口字钢管通过焊接紧固而成的支撑架体,方体型立架(C)的中部穿插有一个第一过料输送架(B1),第一过料输送架(B1)呈左右走向,第一过料输送架(B1)的右侧作为进料端,第一过料输送架(B1)的底部通过钢基架实现支撑,第一过料输送架(B1)的左侧作为出料端,方体型立架(C)的左侧部通过钢管架设有第二过料输送架(B2),第二过料输送架(B2)呈前后走向,第二过料输送架(B2)的前侧作为进料端,第二过料输送架(B2)的进料端位于第一过料输送架(B1)出料端的正下方,第二过料输送架(B2)的后侧作为出料端;方体型立架(C)的后侧安装有斜支架,斜支架是由槽钢通过焊接紧固而成的Z字形架体,斜支架呈左右走向,第三过料输送架(B3)安装于斜支架的上方,第三过料输送架(B3)的左侧作为进料端,第三过料输送架(B3)的进料端位于第二过料输送架(B2)出料端的正下方,第三过料输送架(B3)的右侧作为出料端;第四过料输送架(B4)通过钢板架设于斜支架的右侧边,第四过料输送架(B4)呈前后走向,第四过料输送架(B4)的后侧作为进料端,第四过料输送架(B4)的进料端位于第三过料输送架(B3)出料端的正下方,第四过料输送架(B4)的前侧作为出料端,第四过料输送架(B4)的出料端位于第一过料输送架(B1)进料端的正上方;第一过料输送架(B1)、第二过料输送架(B2)、第三过料输送架(B3)、第四过料输送架(B4)组合形成循环走料机构;第一过料输送架(B1)的进料端安装有刷料机构(B11),第一过料输送架(B1)的进料端还安装有视觉检测装置(B12),视觉检测装置(B12)位于刷料机构(B11)的左侧;进料机构(A)安装于长方形钢架之上,进料机构(A)呈前后水平走向,进料机构(A)的前侧作为进料端,进料机构(A)的后侧作为出料端,进料机构(A)的出料端位于第一过料输送架(B1)进料端的正上方;方体型立架(C)的内部上端吊置有分拣机构(D),分拣机构(D)悬置于第一过料输送架(B1)中部的正上方;方体型立架(C)的前侧安装有三组递进式排列机构(E),三组递进式排列机构(E)呈左中右等距对称排列,每组递进式排列机构(E)均配置有一套测厚机构(F),每组递进式排列机构(E)的后侧作为进料端,每组递进式排列机构(E)的前侧作为出料端;分拣机构(D)能将待检插片输送给递进式排列机构(E);每组递进式排列机构(E)的出料端均安装有一组叠料输送机构(G),每组叠料输送机构(G)均通过钢底架实现悬置,每组叠料输送机构(G)均呈前后走向,每组叠料输送机构(G)的前侧作为出料端,左中右三组叠料输送机构(G)等距对称排列,每组叠料输送机构(G)的后侧作为进料端,叠料输送机构(G)的进料端位于递进式排列机构(E)出料端的下方;其中,每组递进式排列机构(E)均包括定位导向杆套、竖向升降块(E6)、竖向导向杆(E5)、横向导轨(E4)、横移滑套(E3)、竖向牵连板(E7)、第一臂板(E81)、轴套、固定轴(E83)、第二臂板(E82)、碾轮、凸轮、横向转轴(E93)、垫块、横向载料杆(E2)、横向排料板(E1),左右两块横向排料板(E1) 的后板端与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涛,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旺达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