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子渗氮设备气体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1454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子渗氮设备气体混合装置,属于离子渗氮气体混合技术领域,包括圆柱形混气罐、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一、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二、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三、多孔阻尼板、搅拌轴、电机、混合搅拌叶片和混合气体排出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圆柱形混气罐内设置有多孔阻尼板,能够延长气体在圆柱形混气罐中的停留时间,进而为气体混合提供更长时间;多孔阻尼板能够迫使混合气体在其附近形成湍流,进而提高气体的混合程度;通过增加混合搅拌叶片,能够对从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一、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二、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三出来的气体提供混合驱动力,该混合驱动力能够使得混合气体在未达到多孔阻尼板之前就已经经过一次混合。到多孔阻尼板之前就已经经过一次混合。到多孔阻尼板之前就已经经过一次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子渗氮设备气体混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离子渗氮气体混合
,具体是一种离子渗氮设备气体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奥氏体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蚀性能和可加工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但它的硬度低(200

250HV)且耐磨性差,用奥氏体不锈钢制造的机械零部件,尤其是需要耐磨的部位,往往难以满足使用要求,严重影响这些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研究人员陆续发现奥氏体不锈钢可以在低温下进行渗氮、渗碳和氮碳共渗的表面硬化处理,使不锈钢表面形成一层没有铬的氮化物或碳化物析出的氮或碳的过饱和固溶体,人们把具有这种结构和性能特征的组织称为S相,这样就可以实现在不降低耐蚀性能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延长不锈钢管材的使用寿命。
[0003]不锈钢管材低温离子渗氮过程中,使用的气体介质有氢气、氮气、甲烷等,在高电压、低气压环境中,一部分甲烷会生成碳黑,附着在管材表面,因此氮化结束后的管材表面颜色呈现出黑色。在产品验收过程中,发现一定数量的渗氮管存在色差,通过对离子渗氮设备的气体混合装置进行计算模拟分析,发现气体混合装置内不同气体介质的流速存在很大差异,此外气体混合动力不足,气体在圆柱形混气罐中混合时间较短等因素均会导致气体难以真正实现混合均匀。而离子渗氮气体介质的组成成分对不锈钢管材离子渗氮后的外观色差有影响。所以渗氮气体介质混合不均匀易造成产品外观质量不稳定,不能保证产品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子渗氮设备气体混合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一种离子渗氮设备气体混合装置,所述气体混合装置包括圆柱形混气罐、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一、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二、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三、多孔阻尼板、搅拌轴、电机、混合搅拌叶片和混合气体排出管;
[0006]所述圆柱形混气罐上固定连接有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一、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二和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三,所述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一、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二和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三位于圆柱形混气罐的同一垂直轴截面上;所述圆柱形混气罐的侧面上还开设有混合气体排出管,所述圆柱形混气罐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孔阻尼板,所述多孔阻尼板的四周与圆柱形混气罐的内壁紧密接触;所述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一、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二和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三位于多孔阻尼板的一侧,所述混合气体排出管位于多孔阻尼板的另一侧;
[0007]所述搅拌轴一端与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的另一端水平贯穿圆柱形混气罐远离混合气体排出管的一侧;所述搅拌轴位于圆柱形混气罐内部的区域固定套设有驱动套一,所述驱动套一上固定连接有混合搅拌叶片,若干混合搅拌叶片围绕驱动套一等角
度间隔分布。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上述驱动套一位于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一、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二和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三的出气口处。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上述搅拌轴上固定套设有驱动套二,所述驱动套二靠近多孔阻尼板;所述驱动套二上固定连接有推进搅拌叶片,若干推进搅拌叶片围绕驱动套二等角度间隔分布。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上述多孔阻尼板还配套设置有多孔调节板,所述多孔阻尼板与多孔调节板上的透气孔分布完全相同;所述多孔阻尼板同轴心固定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远离多孔阻尼板的一端同轴心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配套设置有螺母,所述多孔调节板上还固定连接有调节套。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上述多孔调节板上还设置有一对手柄,一对所述手柄位于调节套同侧并且一对所述手柄关于调节套对称。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通过在圆柱形混气罐内设置有多孔阻尼板,能够延长气体在圆柱形混气罐中的停留时间,进而为气体混合提供更长时间;同时,多孔阻尼板能够迫使混合气体在其附近形成湍流,有利于增加混合气体的相互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气体的混合程度。本技术通过增加混合搅拌叶片,能够对从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一、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二、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三出来的气体提供混合驱动力,该混合驱动力能够使得混合气体在未达到多孔阻尼板之前就已经经过一次混合;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推进搅拌叶片,能够加速撞击到多孔阻尼板上的气体,有利于湍流气团的形成,促进气体的湍流混合均匀;进一步地,通过限定驱动套一位于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一、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二和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三的出气口处,有利于对混合气体进行第一时间的混合;进一步地,通过给多孔阻尼板配置多孔调节板,能够改变气体通过多孔阻尼板的速率,以匹配多种生产工艺需求;进一步地,通过设置一对手柄,便于在拆卸和安装过程中搬运多孔调节板,进而便于调整多孔调节板与多孔阻尼板的相对安装角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一种离子渗氮设备气体混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一种离子渗氮设备气体混合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一种离子渗氮设备气体混合装置中多孔阻尼板、多孔调节板、调节杆、螺杆、螺母、调节套等部件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一种离子渗氮设备气体混合装置中调节套、调节杆、螺杆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一种离子渗氮设备气体混合装置中调节套、调节杆、螺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圆柱形混气罐;2、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一;3、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二;4、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三;5、多孔阻尼板;6、搅拌轴;7、电机;8、混合搅拌叶片;9、混合气体排出管;10、驱动套一;11、驱动套二;12、推进搅拌叶片;13、多孔调节板;14、调节杆;15、螺杆;16、螺母;17、调节套;18、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成果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1

7,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4]一种离子渗氮设备气体混合装置,气体混合装置包括圆柱形混气罐1、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一2、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二3、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三4、多孔阻尼板5、搅拌轴6、电机7、混合搅拌叶片8和混合气体排出管9;
[0025]圆柱形混气罐1上固定连接有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一2、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二3和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三4,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一2、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二3和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三4位于圆柱形混气罐1的同一垂直轴截面上;多种气体从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一2、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子渗氮设备气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混合装置包括圆柱形混气罐(1)、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一(2)、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二(3)、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三(4)、多孔阻尼板(5)、搅拌轴(6)、电机(7)、混合搅拌叶片(8)和混合气体排出管(9);所述圆柱形混气罐(1)上固定连接有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一(2)、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二(3)和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三(4),所述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一(2)、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二(3)和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三(4)位于圆柱形混气罐(1)的同一垂直轴截面上;所述圆柱形混气罐(1)的侧面上还开设有混合气体排出管(9),所述圆柱形混气罐(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孔阻尼板(5),所述多孔阻尼板(5)的四周与圆柱形混气罐(1)的内壁紧密接触;所述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一(2)、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二(3)和气体介质输入管道三(4)位于多孔阻尼板(5)的一侧,所述混合气体排出管(9)位于多孔阻尼板(5)的另一侧;所述搅拌轴(6)一端与电机(7)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6)的另一端水平贯穿圆柱形混气罐(1)远离混合气体排出管(9)的一侧;所述搅拌轴(6)位于圆柱形混气罐(1)内部的区域固定套设有驱动套一(10),所述驱动套一(10)上固定连接有混合搅拌叶片(8),若干混合搅拌叶片(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甄利平蔡云龙陶永良郭旭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高泰精密管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